八月因为工作关系,和合作的服务商一起跑了很多地方。
我很喜欢他们的工作方式,从来不用打卡,工作时间灵活。早的话下午三点就结束回酒店,晚的话忙到半夜也是常事,反正一切视情况而定。不过这也正常,每个月的成交业绩就摆在那,其他细节不重要。
相比起来,我们似乎不知道要怎么去衡量技术的产出。拿国内的办公软件来说,最重要的功能除了打卡,就是工时。我聊过不少公司在工时上管得特别细致:工时填报、工时统计、工时分析... 细致到得有一个专人来搞。
但技术其实也是可以像销售一样衡量的。
比如这个月给我的目标是做完 A/B/C 三个功能。昨天我状态好,4 小时完成正常两天的量,剩下时间自由决定;今天我状态差,8 小时只完成计划的一半,那就加班加点赶进度。总之别管我这天到底做了什么,能够保质保量交付就行了。
实际上也确实有人这么干,以前的外企就是如此(现在被卷得有些变味了),现在很多做海外业务的团队也是用的比较松散的远程办公模式。大家应该知道国外有个项目管理工具 Jira,它就没有自带工时模块,多少可见理念上的一些差异。
说白了,我们还是不够了解技术,即不懂,也不信。
我有个同学创业,老说他们技术团队能力差,做一个表单要估三天,问阿里有没有什么先进方法可以传授一下。我说我们这也有很多问题,而且你们遇到的情况我也不清楚,不好乱评价。
以前两天我刚提的需求为例吧。我要在表单上加一个选项,讲起来就几个字的事,后面有一大堆的牵扯。选项是单选还是多选?限制输入格式或长度吗?要不要在表格里显示?能不能加入筛选器?老的数据刷不刷?
所以实际工作量远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一点东西。好在我也写代码,对技术还是敬畏的,不去质疑这背后的投入。把完成的时间要求同步好就行,中间是休假还是加班,我相信成年人自己能安排好。
因为对一个团队不了解,就想凭某个指标去衡量是非常糟的想法。
我知道某交易平台公司,用测试提交的缺陷数来评价测试的产出,这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 A 对接开发的提测质量较好,B 对接开发的提测质量较差,说明质量较差的更值得鼓励?
而且测试和开发混熟了之后,开发还会故意搞几个缺陷给测试提,反正浪费的是公司的资源成本,你不信任员工,员工也不在乎。纯看时长的加班也是一个道理,不要尝试用堆时间的方式去缓解业务想不明白的焦虑。
其实一定要衡量也不是不行,业内有很多成熟的方法,但得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比如有多少非技术出身,又管技术团队的老板,能讲明白敏捷是个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估故事点而不是人天?反正我所知道的不多。
当然也有例外,我的前老板老七就是个极有风度的人。
阿里有个让我特别佩服的地方:内网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阿里味”。前些年是真的敢说,直接批评公司和高层的贴子很多,也没听说因为这个就被打击报复了,偶尔还能得到马老师的回复。这就是一家公司极度自信的表现。
而老七做得更进一步,不但可以发言,还可以匿名。做为老板敢这么搞是很不容易的,即要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也要相信团队能够把事情做正确。团队确实也没有因为这种信任就垮了,这反而是我做过的最有价值感的一份工作。
再说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有天和他聊给团队增加人力,他说:“我不懂测试,不好判断合不合理,或者你有材料可以发我,我可以学习一下”。自那之后我就相信他能行,老板有这种格局,做的事情不会差。
所以不了解技术没关系,要么给予充分信任和授权,要么就像老七一样:“我可以学习一下”。
最后: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保证100%免费】
软件测试面试文档
我们学习必然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是来自阿里、腾讯、字节等一线互联网大厂最新的面试资料,并且有字节大佬给出了权威的解答,刷完这一套面试资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