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五章树与二叉树

参考王道《数据结构》的大体知识结构

个人代码存放 github:数据结构

个人博客(由于用阿里免费的DNS解析,所以很大概率会无法访问,建议第一次访问后等几分钟):stardust的博客

仅记录个人学习情况

语言使用c/c++、java

主要目的是补充知识体系,顺便解释一下一些未说明清楚的地方,以及使用java语言来实现数据结构,如有侵权的行为会进行删除

禁转

持续更新中…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线性表

第三章 栈、队列、数组

第四章 串

第五章 树与二叉树

5.1树的基本概念

5.1.1树的定义

树是 n ( n ⩾ 0 ) n(n\geqslant0) 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当 n = 0 n=0 n=0时,称为空树。在任意一棵非空树中应满足:

  1. 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称为根的结点 。
  2. n > 1 n> 1 n>1时 , 其余结点可分为 m ( m > 0 ) m( m> 0) m(m>0) 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 T 1 , T 2 , ⋯   , T m T_{1}, T_{2}, \cdots , T_{m} T1,T2,,Tm,其中每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并且称为根的子树。

显然,树的定义是递归的,即在树的定义中又用到了其自身,树是一种递归的数据结构。树作为一种逻辑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分层结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树的根结点没有前驱,除根结点外的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
  2. 树中所有结点都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后继。

树适用于表示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树中的某个结点(除根结点外)最多只和上一层的一个结点(即其父结点)有直接关系,根结点没有直接上层结点,因此在 n个结点的树中有 n-1条边。而树中每个结点与其下一层的零个或多个结点(即其孩子结点)都有直接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2基本术语

  1. 祖先、子孙、双亲、孩子、兄弟和堂兄弟。
    考虑结点 K K K,从根 A A A到结点 K K K的唯一路径上的所有其他结点,称为结点 K K K的祖先。如结点 B B B是结点 K K K的祖先,而 K K K B B B的子孙,结点 B B B的子孙包括 E , F , K , L E,F,K,L E,F,K,L。路径上最接近结点 K K K的结点 E E E称为 K K K的双亲,而 K K K E E E的孩子。根 A A A是树中唯一没有双亲的结点。有相同双亲的结点称为兄弟,如结点 K K K和结点 L L L有相同的双亲 E E E,即 K K K L L L为兄弟。双亲在同一层的结点互为堂兄弟,结点 G G G E , F , H , I , J E,F,H,I,J E,F,H,I,J互为堂兄弟。

  2. 结点的度和树的度。
    树中一个结点的孩子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度数称为树的度。如结点B的度为2,结点 D D D​的度为3,树的度为3。

  3. 分支结点和叶结点。
    度大于0的结点称为分支结点(又称非终端结点);度为0(没有孩子结点)的结点称为叶结点(又称终端结点)。在分支结点中,每个结点的分支数就是该结点的度。

  4. 结点的深度、高度和层次。
    结点的层次从树根开始定义,根结点为第1层,它的孩子为第2层,以此类推。结点的深度就是结点所在的层次树的高度(或深度)是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数结点的高度是以该结点为根的子树的高度。

  5. 有序树和无序树。
    树中结点的各子树从左到右是有次序的,不能互换,称该树为有序树,否则称为无序树。

  6. 路径和路径长度。
    两个结点之间的路径是由这两个路径之间所经过的结点序列构成的,而路径长度是路径上所经过的边的个数。
    树中的分支是有向的,即从双亲指向孩子。所以树中的路径是从上向下的,同一双亲的两个孩子之间不存在路径。

  7. 森林。
    森林是 m ( m ≥ 0 ) m(m\geq0) 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森林的概念与树的概念十分相近,因为只要把树的根结点删去就成了森林。反之,只要给 m m m棵独立的树加上一个结点,并把这 m m m棵树作为该结点的子树,则森林就变成了树。

5.1.3树的性质

树具有如下最基本的性质:

树中结点数和度数的关系的应用

  1. 树的结点数 n n n等于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加 1。

    结点的度是指该结点的孩子数量,每个结点与其每个孩子都由唯一的边相连,因此树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树中的边数之和。树中的结点(除根外)都有唯一的双亲,因此结点数 n n n等于边数之和加 1,即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加 1。

  2. 度为 m m m 的树中第 i i i层上至多有 m i − 1 m^{i-1} mi1 个结点( i ⩾ 1 ) i\geqslant1) i1)
    第 1 层至多有 1 个结点 (即根结点),第 2 层至多有 m m m个结点,第 3 层至多有 m 2 m^{2} m2个结点,以此类推。使用数学归纳法可推出第 i i i层至多有 m i − 1 m^{i-1} mi1个结点。

  3. 高度为 h h h m m m 叉树至多有 ( m h − 1 ) / ( m − 1 ) (m^h-1)/(m-1) (mh1)/(m1)个结点。
    当各层结点数达到最大时,树中至多有 1 + m + m 2 + ⋯ + m h − 1 = ( m h − 1 ) / ( m − 1 ) 1+m+m^2+\cdots+m^{h-1}=(m^h-1)/(m-1) 1+m+m2++mh1=(mh1)/(m1)个结点。

指定结点数的三叉树的最小高度分析

  1. 度为m、具有n个结点的树的最小高度h为 ⌈ log ⁡ m ( n ( m − 1 ) + 1 ) ⌉ \lceil\log_m(n(m-1)+1)\rceil logm(n(m1)+1)⌉
    为使树的高度最小,在前 h − 1 h-1 h1层中,每层的结点数都要达到最大,前 h − 1 h-1 h1层最多有 ( m h − 1 − 1 ) / ( m − 1 ) (m^{h-1}-1)/(m-1) (mh11)/(m1)个结点,前 h h h 层最多有 ( m h − 1 ) / ( m − 1 ) (m^h-1)/(m-1) (mh1)/(m1)个结点。因此 ( m h − 1 − 1 ) / ( m − 1 ) < n ⩽ (m^{h-1}-1)/(m-1)<n\leqslant (mh11)/(m1)<n ( m h − 1 ) / ( m − 1 ) (m^h-1)/(m-1) (mh1)/(m1),即 h − 1 < log ⁡ m ( n ( m − 1 ) + 1 ) ⩽ h h-1<\log_m(n(m-1)+1)\leqslant h h1<logm(n(m1)+1)h,解得KaTeX parse error: Got function '\min' with no arguments as subscript at position 3: h_\̲m̲i̲n̲=\lceil\log_m(n…

  2. 度为 m m m、具有 n n n个结点的树的最大高度 h h h n − m + 1 n-m+1 nm+1
    由于树的度为 m m m,因此至少有一个结点有 m m m个孩子,它们处于同一层。为使树的高度最大,其他层可仅有一个结点,因此最大高度(层数)为 n − m + 1 n-m+1 nm+1。由此,也可逆推出高度为 h h h、度为 m m m 的树至少有 h + m − 1 h+m-1 h+m1 个结点。

5.2二叉树的概念

5.2.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1.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结构,其特点是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两棵子树(即二叉树中不存在度大于 2 的结点),并且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任意颠倒。

与树相似,二叉树也以递归的形式定义。二叉树是 n ( n ≥ 0 ) n(n{\geq}0) 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

  1. 或者为空二叉树,即 n = 0 n=0 n=0
  2. 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和两个互不相交的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组成。左子树和右子树又分别是一棵二叉树。

==二叉树是有序树,若将其左、右子树颠倒,则成为另一棵不同的二叉树。即使树中结点只有一棵子树,也要区分它是左子树还是右子树。==二叉树的5种基本形态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树与度为2的有序树的区别:

  1. 度为2的树至少有3个结点,而二叉树可以为空。
  2. 度为 2 的有序树的孩子的左右次序是相对于另一个孩子而言的,若某个结点只有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就无须区分其左右次序,而二叉树无论其孩子数是否为2,均需确定其左右次序,即二叉树的结点次序不是相对于另一结点而言的,而是确定的。
2.几种特殊的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满二叉树。一棵高度为 h h h,且有 2 h − 1 2^h-1 2h1 个结点的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即二叉树中的每层都含有最多的结点,满二叉树的叶结点都集中在二叉树的最下一层,并且除叶结点之外的每个结点度数均为2。
    可以对满二叉树按层序编号:约定编号从根结点(根结点编号为1)起,自上而下,自左向右。这样,每个结点对应一个编号,对于编号为 i i i 的结点,若有双亲,则其双亲为 ⌊ i / 2 ⌋ \left\lfloor {i/2} \right\rfloor i/2, 若有左孩子,则左孩子为 2i; 若有右孩子,则右孩子为2i+1。

完全二叉树中结点数和叶结点数的关系

  1. 完全二叉树。高度为 h h h、有 n n 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个结点都与高度为 h h h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为 1 ∼ n 1\sim n 1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为完全二叉树,其特点如下:
  • i ⩽ ⌊ n / 2 ⌋ i\leqslant\lfloor n/2\rfloor in/2,则结点 i i i为分支结点,否则为叶结点。可以看一下满二叉树的特性

  • 叶结点只可能在层次最大的两层上出现。对于最大层次中的叶结点,都依次排列在该层最左边的位置上。

  • 若有度为 1 的结点,则最多只可能有一个,且该结点只有左孩子而无右孩子。按层序编号后,一旦出现某结点(编号为 i i i)为叶结点或只有左孩子,则编号大于 i i i的结点均为叶结点。

  • n n n为奇数,则每个分支结点都有左孩子和右孩子;若 n n n为偶数,则编号最大的分支结点(编号为 n / 2 n/2 n/2)只有左孩子,没有右孩子,其余分支结点左、右孩子都有。

  1. 二叉排序树。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小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左子树和右子树又各是一棵二叉排序树。
  2. 平衡二叉树。树中任意一个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1。关于二又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的详细介绍,见 7.3 节。

正则 k k k叉树树高和结点数的关系的应用

  1. 正则二叉树。树中每个分支结点都有 2个孩子,即树中只有度为 0 或 2 的结点。
3.二叉树的性质
  1. 非空二叉树上的叶结点数等于度为2的结点数加1,即 n 0 = n 2 + 1 n_0=n_2+1 n0=n2+1
    证明:设度为 0,1 和 2 的结点个数分别为 n 0 , n 1 n_0,n_1 n0,n1 n 2 n_2 n2,结点总数 n = n 0 + n 1 + n 2 n=n_0+n_1+n_2 n=n0+n1+n2。再看二叉树中的分支数,除根结点外,其余结点都有一个分支进入,设 B B B为分支总数,则 n = B + 1 n=B+1 n=B+1。由于这些分支是由度为 1 或 2 的结点射出的,因此又有 B = n 1 + 2 n 2 B=n_1+2n_2 B=n1+2n2。于是得 n 0 + n 1 + n 2 = n 1 + 2 n 2 + 1 n_0+n_1+n_2=n_1+2n_2+1 n0+n1+n2=n1+2n2+1,则 n 0 = n 2 + 1 n_0=n_2+1 n0=n2+1
  2. 非空二叉树的第k层最多有 2 k − 1 2^{k-1} 2k1个结点 ( k ⩾ 1 ) (k\geqslant1) (k1)
    第 1 层最多有 2 1 − 1 = 1 2^{1-1}=1 211=1个结点(根),第 2 层最多有 2 2 − 1 = 2 2^{2-1}=2 221=2个结点,以此类推,可以证明其为一个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2 k − 1 2^{k-1} 2k1
  3. 高度为 h h h的二叉树至多有 2 h − 1 2^h-1 2h1 个结点( h ⩾ 1 ) h\geqslant1) h1)
    该性质利用性质 2 求前 h h h项的和,即等比数列求和的结果。

注意性质 2和性质 3还可以拓展到 m m m叉树的情况,即 m m m叉树的第 k k k层最多有 m k − 1 m^{k-1} mk1个结点,高度为 h h h m m m 叉树至多有 ( 2 h − 1 ) / ( m − 1 ) (2^h-1)/(m-1) (2h1)/(m1)个结点。

  1. 对完全二叉树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编号 1 , 2 , ⋯   , n 1,2,\cdots,n 1,2,,n,则有以下关系:
    1. i ⩽ ⌊ n / 2 ⌋ i\leqslant\lfloor n/2\rfloor in/2,则结点 i i i为分支结点,否则为叶结点,即最后一个分支结点的编号为[n/2]。
    2. 叶结点只可能在层次最大的两层上出现(若删除满二叉树中最底层、最右边的连续2个或以上的叶结点,则倒数第二层将会出现叶结点)。
    3. 若有度为1的结点,则只可能有一个,且该结点只有左孩子而无右孩子(度为1的分支结点只可能是最后一个分支结点,其结点编号为 ⌊ n / 2 ⌋ \lfloor n/2\rfloor n/2)。
    4. 按层序编号后,一旦出现某结点(如结点i)为叶结点或只有左孩子的情况,则编号大于i的结点均为叶结点(与结论1和结论3是相通的)。
    5. 若n为奇数,则每个分支结点都有左、右孩子;若n为偶数,则编号最大的分支结点(编号为n/2)只有左孩子,没有右孩子,其余分支结点都有左、右孩子。
    6. 当i>1时,结点i的双亲结点的编号为 ⌊ i / 2 ⌋ \lfloor i/2\rfloor i/2
    7. 若结点i有左、右孩子,则左孩子编号为2i,右孩子编号为2i+1。
    8. 结点i所在层次(深度)为 ⌊ log ⁡ 2 i ⌋ + 1 \lfloor\log_2i\rfloor+1 log2i+1
  2. 具有n个(n>0)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left\lceil \log_2(n+1) \right\rceil 或 或 \lfloor \log_2n \rfloor+1 。设高度为 。 设高度为 。设高度为h$,根据性质 3 和完全二叉树的定义有 2 h − 1 − 1 < n ⩽ 2 h − 1 2^{h- 1}- 1< n\leqslant 2^h- 1 2h11<n2h1 或者 2 h − 1 ⩽ n < 2 h 2^{h- 1}\leqslant n< 2^h 2h1n<2h 2 h − 1 < n + 1 ⩽ 2 h 2^{h-1}<n+1\leqslant2^h 2h1<n+12h,即 h − 1 < log ⁡ 2 ( n + 1 ) ⩽ h h-1<\log_2(n+1)\leqslant h h1<log2(n+1)h,因为 h h h为正整数,所以 h = ⌈ log ⁡ 2 ( n + 1 ) ⌉ h=\lceil\log_2(n+1)\rceil h=log2(n+1)⌉,或者得 h − 1 ⩽ log ⁡ 2 n < h h-1\leqslant\log_2n<h h1log2n<h,所以 h = ⌊ log ⁡ 2 n ⌋ + 1 h=\lfloor\log_2n\rfloor+1 h=log2n+1

5.2.2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1.顺序存储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是指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存储完全二叉树上的结点元素,即将完全二叉树上编号为 i i i 的结点元素存储在一维数组下标为 i − 1 i-1 i1 的分量中。

依据二叉树的性质,完全二叉树和满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比较合适,树中结点的序号可以唯一地反映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既能最大可能地节省存储空间,又能利用数组元素的下标值确定结点在二叉树中的位置,以及结点之间的关系。

特定条件下二叉树树形及占用存储空间的分析

但对于一般的二叉树,为了让数组下标能反映二叉树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添加一些并不存在的空结点,让其每个结点与完全二叉树上的结点相对照,再存储到一维数组的相应分量中。然而,在最坏情况下,一个高度为 h h h且只有 h h h个结点的单支树却需要占据近 2 h − 1 2^h-1 2h1个存储单元。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0 表示并不存在的空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建议从下标1开始存储树中的结点,保证下标和编号一致

2.链式存储结构

由于顺序存储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二叉树一般都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用链表结点来存储二叉树中的每个结点。在二叉树中,结点结构通常包括若干数据域和若干指针域,二叉链表至少包含 3 个域:数据域data、左指针域 Ichild 和右指针域 rchild,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所示为一棵二叉树及其对应的二叉链表。而实际上在不同的应用中,还可以增加某些指针域,如增加指向父结点的指针后,变为三叉链表的存储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描述如下:

typedef stuct BiT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使用不同的存储结构时,实现二叉树操作的算法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实际应用场合(二叉树的形态和需要进行的运算)来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

容易验证,在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含有n+1个空链域(重要结论,选择题)。(每个结点都会被一个指针指向,除了根节点)2n-(n-1)=n+1

5.3二叉树的遍历和线索二叉树

5.3.1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某条搜索路径访问树中每个结点,使得每个结点均被访问一次,而且仅被访问一次。由于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每个结点都可能有两棵子树,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规律,以便使二叉树上的结点能排列在一个线性队列上,进而便于遍历。

二叉树遍历方式的分析

(算法题)二叉树遍历的相关应用

由二叉树的递归定义可知,遍历一棵二叉树便要决定对根结点 N、左子树 L 和右子树 R 的访问顺序。按照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的原则,常见的遍历次序有==先序(NLR)、中序(LNR)和后序 (LRN)==三种遍历算法,其中“序”指的是根结点在何时被访问。

1.先序遍历(PreOrder)

若二叉树为空,则什么也不做;否则,

  1. 访问根结点;

  2. 先序遍历左子树;

  3. 先序遍历右子树。图中的虚线表示对该二叉树进行先序遍历的路径,得到先序遍历序列为12463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应的递归算法如下:

void PreOrder(BiTree T){
    if(T!=NULL){
		visit(T);//访问根结点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2.中序遍历(InOrder)

若二叉树为空,则什么也不能做;否则,

  1. 中序遍历左子树;

  2. 访问根结点;

  3. 中序遍历右子树。

图中的虚线表示对该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的路径,得到中序遍历序列为26413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应的递归算法:

void InOrder(BiTree T){
    if(T!=NULL){
        InOrder(T->lchild);
        visit(T);
        InOrder(T->rchild);
    }  
}
3.后序遍历(PostOrder)

若二叉树为空,则什么也不做;否则,

  1. 后序遍历左子树;

  2. 后序遍历右子树;

  3. 访问根结点。

图二叉树的后序遍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应的递归算法如下:

void PostOrder(BiTree T){
    if(T!=NULL){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visit(T);//访问根结点
    }
}

上述三种遍历算法中,递归遍历左、右子树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只是访问根结点的顺序不同。不管采用哪种遍历算法,每个结点都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所以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n ) O(n) O(n)。在递归遍历中,递归工作栈的栈深恰好为树的深度,所以在最坏情况下,二叉树是有 n n n个结点且深度为 n n n的单支树,遍历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4.递归算法和非递归算法的转换

在上节介绍的三种遍历算法中,暂时抹去和递归无关的 visit()语句,则 3 个遍历算法完全相同,因此,从递归执行过程的角度看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也是完全相同的。

图中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了这三种遍历算法的递归执行过程。其中,向下的箭头表示更深一层的递归调用,向上的箭头表示从递归调用退出返回;虚线旁的三角形、圆形和方形内的字符分别表示在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过程中访问根结点时输出的信息。例如,由于中序遍历中访问结点是在遍历左子树之后、遍历右子树之前讲行的,则带圆形的字符标在向左涕归返回和向右递归调用之间。由此,只要沿虚线从 1 出发到 2 结束,将沿途所见的三角形(或圆形或方形)内的字符记下,便得到遍历二叉树的先序(或中序或后序)序列。例如,在图5中,沿虚线游走可以分别得到先序序列为 A B D E ABDE ABDEC、中序序列为 D B E A C DBEAC DBEAC、后序序列为 D E B C A DEBCA DEBC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借助栈的思路,我们来分析中序遍历的访问过程:

1.沿着根的左孩子,依次入栈,直到左孩子为空,说明已找到可以输出的结点,此时栈内元素依次为ABD。2.栈顶元素出栈并访问:若其右孩子为空,继续执行2;若其右孩子不空,将右子树转执行1。栈顶 D D D出栈并访问,它是中序序列的第一个结点; D D D右孩子为空,栈顶 B B B出栈并访问; B B B右孩子不空,将其右孩子 E E E入栈, E E E左孩子为空,栈顶 E E E出栈并访问; E E E右孩子为空, 栈顶 A A A 出栈并访问: A A A 右孩子不空,将其右孩子 C C C 入栈, C C C 左孩子为空,栈顶 C C C 出栈并访问。由此得到中序序列 D B E A C DBEAC DBEAC。可根据上述分析画出遍历过程的出入栈示意图。

根据分析可以写出中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如下:

void InOrder2(BiTree T){
	InitStack(S);
    BiTree p=T;
    while(p||!IsEmpty(S)){
        if(P){
            Push(S,p);
            p=p->lchild;
        }else{
            Pop(S,p);
            visit(p);
            p=p->rchild;
        }
    }       
}

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基本思想是类似的,只需要把访问结点操作放在入栈操作的前面。

先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如下:

void PreInOrder2(BiTree T){
	InitStack(S);
    BiTree p=T;
    while(p||!IsEmpty(S)){
        if(P){
            visit(p);
            Push(S,p);
            p=p->lchild;
        }else{
            Pop(S,p);
            p=p->rchild;
        }
    }       
}

后序遍历的非递归实现是三种遍历方法中最难的。因为在后序遍历中,要保证左孩子和右孩子都已被访问并且左孩子在右孩子前访问才能访问根结点,这就为流程的控制带来了难题。

后序非递归遍历算法的思路分析:从根结点开始,将其入栈,然后沿其左子树一直往下搜索, 直到搜索到没有左孩子的结点,但是此时不能出栈并访问,因为若其有右子树,则还需按相同的规则对其右子树进行处理。直至上述操作进行不下去,若栈顶元素想要出栈被访问,要么右子树为空,要么右子树刚被访问完(此时左子树早已访问完),这样就保证了正确的访问顺序。

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void PostOrder2(BiTree T){
	InitStack(S);
    BiTNode *p=T; 
    //标志位,标志着上一个出栈的元素,用来查看右子树是否已被访问完
    BiTNode *r=NULL;
    while(p||!IsEmpty(S)){
        if(P){
            Push(S,p);
            p=p->lchild;
        }else{
            //向右
            //读栈顶元素
            GetTop(S,p);
            if(p->rchild&&p->rchild!=r){
                p=p->rchild;
            }else{      
                Pop(S,p);
                visit(p);
                r=p;
                p=NULL;  
            }
        }
    }       
}

按后序非递归算法遍历图(a)中的二叉树,当访问到 E E E时, A , B , D A,B,D A,B,D都已入过栈,对于后序非递归遍历,当一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都被访问后才会出栈,图中 D D D已出栈,此时栈内还有 A A A B B B, 这是 E E E的全部祖先。实际上,访问一个结点 p p p时,栈中结点恰好是结点 p p p的所有祖先,从栈底到栈顶结点再加上结点 p p p,刚好构成从根结点到结点 p p p的一条路径。在很多算法设计中都可以利用这一思路来求解,如求根到某结点的路径、求两个结点的最近公共祖先等。

5.层次遍历

图所示为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即按照箭头所指方向,按照 1,2,3,4 的层次顺序,自上而下,从左至右,对二叉树中的各个结点进行逐层访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行层次遍历,需要借助一个队列。层次遍历的思想如下:1.首先将二叉树的根结点入队。2.若队列非空,则队头结点出队,访问该结点,若它有左孩子,则将其左孩子入队;若它有右孩子,则将其右孩子入队。3重复2步,直至队列为空。

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如下:

void LevelOrder(BiTree T){
    InitQueue(Q);
    BiTree p;
    //根结点入队
    EnQueue(Q,T);
    while(!IsEmpty(Q)){
		//出队
        DeQueue(Q,p);
        visit(p);
        if(p->lchild!=NULL){
			EnQueue(Q,p->lchild);
        }
        if(p->rchild!=NULL){
            EnQueue(Q,p->NULL);
        }
    }
    
}

遍历是二叉树各种操作的基础,例如对于一棵给定二叉树求结点的双亲、求结点的孩子、 求二叉树的深度、求叶结点个数、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相同等。所有这些操作都是在遍历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必须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过程,并能灵活运用以解决各种问题。

6.由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先序序列对应的不同二叉树的分析

对于一棵给定的二叉树,其先序序列、中序序列、后序序列和层序序列都是确定的。然而, 只给出四种遍历序列中的任意一种,却无法唯一地确定一棵二叉树。若已知中序序列,再给出其他三种遍历序列中的任意一种,就可以唯一地确定一棵二叉树。

  1. 由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构造二叉树

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时确定的二叉树

由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构造一棵二叉树

在先序序列中,第一个结点一定是二叉树的根结点;而在中序遍历中,根结点必然将中序序列分割成两个子序列,前一个子序列是根的左子树的中序序列,后一个子序列是根的右子树的中序序列。左子树的中序序列和先序序列的长度是相等的,右子树的中序序列和先序序列的长度是相等的。根据这两个子序列,可以在先序序列中找到左子树的先序序列和右子树的先序序列,如图所示。如此说归地分解下夫,便能唯一地确定这棵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求先序序列( A B C D E F G H I ABCDEFGHI ABCDEFGHI)和中序序列( B C A E D G H F I BCAEDGHFI BCAEDGHFI)所确定的二叉树。首先,由先序序列可知 A A A为二叉树的根结点。中序序列中 A A A之前的 B C BC BC为左子树的中序序列, E D G H F I EDGHFI EDGHFI为右子树的中序序列。然后,由先序序列可知 B B B是左子树的根结点, D D D是右子树的根结点。以此类推,就能将剩下的结点继续分解下去,最后得到的二叉树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由后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构造二叉树

由后序序列和树形构造一棵二叉树

同理,由二叉树的后序序列和中序序列也可以唯一地确定一棵二叉树。因为后序序列的最后一个结点就如同先序序列的第一个结点,可以将中序序列分割成两个子序列,如图所示,然后用类似的方法递归地进行分解,进而唯一确定这颗二叉树。

  1. 由层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构造二叉树

在层序遍历中,第一个结点一定是二叉树的根结点,这样就将中序序列分割成了左子树的中序序列和右子树的中序序列。若存在左子树,则层序序列的第二个结点一定是左子树的,可进一步划分左子树;若存在右子树,则中序序列中紧接着的下一个结点一定是右子树的,可进一步划分右子树,如图所示。采用这种方法继续分解,就能唯一确定这棵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先序序列、后序序列和层序序列的两两组合,无法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例如,图所示的两棵二叉树的先序序列都为 A B AB AB,后序序列都为 B A BA BA,层序序列都为 A B AB 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2线索二叉树

1.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遍历二叉树是以一定的规则将二叉树中的结点排列成一个线性序列,从而得到几种遍历序列,使得该序列中的每个结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除外)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

后序线索二叉树的定义

传统的二叉链表存储仅能体现一种父子关系,不能直接得到结点在遍历中的前驱或后继。前面提到,在含 n n 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有 n + 1 n+1 n+1个空指针。这是因为每个叶结点都有 2 个空指针,每个度为 1的结点都有 1 个空指针,空指针总数为 2 n 0 + n 1 2n_0+n_1 2n0+n1,又 n 0 = n 2 + 1 n_0=n_2+1 n0=n2+1,所以空指针总数为 n 0 + n 1 + n 2 + 1 = n + 1 n_0+n_1+n_2+1=n+1 n0+n1+n2+1=n+1。由此设想能否利用这些空指针来存放指向其前驱或后继的指针?这样就可以像遍历单链表那样方便地遍历二叉树。引入线索二叉树正是为了加快查找结点前驱和后继的速度。

规定:若无左子树,令 lchild 指向其前驱结点;若无右子树,令 rchild 指向其后继结点。如图所示,还需增加两个标志域,以标识指针域指向左(右)孩子或前驱(后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标志域的含义如下:

1tag = { 0 , 1child域指示结点的左孩子 1 , 1child域指示结点的前驱 rtag = { 0 , rchild域指示结点的右孩子 1 , rchild域指示结点的后继 \begin{aligned}&\text{1tag}=\begin{cases}0,&\quad\text{1child域指示结点的左孩子}\\1,&\quad\text{1child域指示结点的前驱}\end{cases}\\&\text{rtag}=\begin{cases}0,&\quad\text{rchild域指示结点的右孩子}\\1,&\quad\text{rchild域指示结点的后继}\end{cases}\end{aligned} 1tag={0,1,1child域指示结点的左孩子1child域指示结点的前驱rtag={0,1,rchild域指示结点的右孩子rchild域指示结点的后继

线索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Thread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ThreadNode *lchild,*rchild;
    int ltag,rtag;
}ThreadNode,*ThreadTree;

以这种结点结构构成的二叉链表作为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称为线索链表,其中指向结点前驱和后继的指针称为线索。加上线索的二叉树称为线索二叉树

2.中序线索二叉树的构造

二叉树的线索化是将二叉链表中的空指针改为指向前驱或后继的线索。而前驱或后继的信息只有在遍历时才能得到,因此线索化的实质就是遍历一次二叉树。

中序线索二叉树中线索的指向

以中序线索二叉树的建立为例。附设指针 pre 指向刚刚访问过的结点,指针 p 指向正在访问的结点,即 pre 指向 p 的前驱。在中序遍历的过程中,检查 p 的左指针是否为空,若为空就将它指向 pre; 检查 pre 的右指针是否为空,若为空就将它指向 p,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中序遍历对二叉树线索化的递归算法如下:

void InThread(ThreadTree &p,ThreadTree &pre){
    if(p!=NULL){
        InThread(p->lchild,pre);
        if(p->lchild==NULL){
            p->lchild=pre;
            p->ltag=1;
        }
        //查看上一个结点的右子树是否为空,为空说明上一个访问的结点要指向当前结点
        if(pre!=NULL&&pre->rchild==NULL){
            pre->rchild=p;
            pre->rtag=1;
        }
        //左中右,访问右子树才算访问下一个结点
        pre=p;
        InThread(p->rchild,pre);
    }  
}

通过中序遍历建立中序线索二叉树的主过程算法如下:

void CreateThread(ThreadTree T){
    ThreadTree pre=NULL;
    if(T!=NULL){
        //线索化非空二叉树
		InThread(T,pre);
        //处理最后一个结点
        pre->rchild=NULL;
        pre->rtag=1;
    }
    
}

为了方便,可以在二叉树的线索链表上也添加一个头结点,令其lchild 域的指针指向二叉树的根结点,其 rchila 域的指针指向中序遍历时访问的最后一个结点;令二叉树中序序列中的第一个结点的 lchild 域指针和最后一个结点的 rchild 域指针均指向头结点。这好比为二叉树建立了一个双向线索链表,方便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对线索二叉树进行遍历,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中序线索二叉树的遍历

中序线索二叉树的结点中隐含了线索二叉树的前驱和后继信息。在对其进行遍历时,只要先找到序列中的第一个结点,然后依次找结点的后继,直至其后继为空。在中序线索二叉树中找结点后继的规律是:若其右标志为“1”,则右链为线索,指示其后继,否则遍历右子树中第一个访问的结点(右子树中最左下的结点)为其后继。不含头结点的线索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如下。

  1. 求中序线索二叉树的中序序列下的第一个结点:
ThreadNode *Firstnode(ThreadNode *p){
	while(p->ltag==0)
        p=p->lchild; //最左下结点(不一定是叶结点)
	return p;
}
  1. 求中序线索二叉树中结点 p 在中序序列下的后继:
ThreadNode *Nextnode(ThreadNode *p){
	if(p->rtag==0) 
        //右子树中最左下结点
        return Firstnode(p->rchild); 
    else 
        //若 rtag=1 则直接返回后继线索
        return p->rchild; 
}

如何求最后一个结点以及结点p(若有左子树,则为左子树的最优结点)的前驱?

ThreadNode *Lastnode(ThreadNode *p){
	while(p->rtag==0)
        p=p->rchild; //最右侧结点(不一定是叶结点)
	return p;
}
ThreadNode *Prenode(ThreadNode *p){
	if(p->ltag==0)
        return Lastnode(p->lchild); 
    else 
        return p->lchild; 
}
  1. 利用上面两个算法,可写出不含头结点的中序线索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的算法:
void Inorder(ThreadNode *T){
    for (ThreadNode *p= Firstnode (T);p ! = NULL;p= Nextnode(p)) 
		visit(p); 
}
4.先序线索二叉树和后序线索二叉树

上面给出了建立中序线索二叉树的代码,建立先序线索二叉树和建立后序线索二叉树的代码类似,只需变动线索化改造的代码段与调用线索化左右子树递归函数的位置。

以图的二叉树为例给出手动求先序线索二叉树的过程:先序序列为 A B C D F ABCDF ABCDF,然后依次判断每个结点的左右链域,若为空,则将其改造为线索。结点 A , B A,B A,B均有左右孩子;结点 C C C无左孩子,将左链域指向前驱 B B B,无右孩子,将右链域指向后继 D D D;结点 D D D无左孩子,将左链域指向前驱 C C C,无右孩子,将右链域指向后继 F F F;结点 F F F无左孩子,将左链域指向前驱 D D D,无右孩子, 也无后继,所以置空,得到的先序线索二叉树如图(b)所示。求后序线索二叉树的过程:后序序列为 C D B F A CDBFA CDBFA,结点 C C C无左孩子,也无前驱,所以置空,无右孩子,将右链域指向后继 D : D: D:结点 D D D无左孩子,将左链域指向前驱 C C C,无右孩子,将右链域指向后继 B B B;结点 F F F无左孩子,将左链域指向前驱 B B B,无右孩子,将右链域指向后继 A A A,得到的后序线索二叉树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在先序线索二叉树中找结点的后继?若有左孩子,则左孩子就是其后继;若无左孩子但有右孩子,则右孩子就是其后继;若为叶结点,则右链域直接指示了结点的后继。

后序线索二叉树中线索的指向

在后序线索二叉树中找结点的后继较为复杂,可分三种情况:

  1. 若结点 x 是二叉树的根,则其后继为空;
  2. 若结点 x 是其双亲的右孩子,或是其双亲的左孩子且其双亲没有右子树,则其后继即为双亲;
  3. 若结点 x 是其双亲的左孩子,且其双亲有右子树,则其后继为双亲的右子树上按后序遍历列出的第一个结点。图©中找结点B的后继无法通过链域找到,可见在后序线索二叉树上找后继时需知道结点双亲,即需采用带标志域的三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

5.4树、森林

5.4.1树的存储结构

树的存储方式有多种,既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又可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但无论采用何种存储方式,都要求能唯一地反映树中各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里介绍 3 种常用的存储结构。

1.双亲表示法

这种存储结构采用一组连续空间来存储每个结点,同时在每个结点中增设一个伪指针,指示其双亲结点在数组中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存储结构如下:

#define MAX_TREE_SIZE 100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
    int parent;
}PTNode;
typedef struct{
    PTNode nodes[MAX_TREE_SIZE];
    //结点数
    int n;
}PTree;

双亲法利用了每个结点(根结点除外)只有唯一双亲的特性,可以很快地得到每个结点的双亲结点,但求结点的孩子时则需要遍历整个结构。

区别树的顺序存储结构与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在树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数组下标代表结点的编号,下标中所存的内容指示了结点之间的关系。而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数组下标既代表了结点的编号,又指示了二叉树中各结点之间的关系。当然,二叉树属于树,因此二叉树也可用树的存储结构来存储,但树却不都能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来存储。

2.孩子表示法

孩子表示法是将每个结点的孩子结点视为一个线性表,且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则 n n n个结点就有 n n n个孩子链表(叶结点的孩子链表为空表)。而 n n n个头指针又组成一个线性表,为便于查找,可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图(a)是上一张图(a)中的树的孩子表示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双亲表示法相反,孩子表示法寻找孩子的操作非常方便,而寻找双亲的操作则需要遍历n个结点中孩子链表指针域所指向的n个孩子链表。

3.孩子兄弟表示法

孩子兄弟表示法又称二叉树表示法,即以二叉链表作为树的存储结构。孩子兄弟表示法使每个结点包括三部分内容:结点值、指向结点第一个孩子结点的指针,以及指向结点下一个兄弟结点的指针(沿此域可以找到结点的所有兄弟结点),如图(b)所示。

孩子兄弟表示法的存储结构描述如下:

typedef struct CS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CSNode *firstchild,*nextsibling;
}CSNode,*CSTree;

孩子兄弟表示法比较灵活,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实现树转换为二叉树的操作,易于查找结点的孩子等,但缺点是从当前结点查找其双亲结点比较麻烦。若为每个结点增设一个 parent 域指向其父结点,则查找结点的父结点也很方便。

5.4.2树、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二叉树和树都可以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从物理结构上看,树的孩子兄弟表示法与二叉表表示法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同一存储结构的不同解释,将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

1.树转换为二叉树

树和二叉树的转换及相关性质的推理

树转换为二叉树的规则:每个结点的左指针指向它的第一个孩子,右指针指向它在树中的相邻右兄弟,这个规则又称“左孩子右兄弟”。由于根结点没有兄弟,因此树转换得到的二叉树没有右子树,如图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树转换为二叉树的画法:

  1. 在兄弟结点之间加一连线;

  2. 对每个结点,只保留它与第一个孩子的连线,而与其他孩子的连线全部抹掉;

  3. 以树根为轴心,顺时针旋转45°。

2.森林转换为二叉树

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及相关性质的推理

将森林转换为二叉树的规则与树类似。先将森林中的每棵树转换为二叉树,由于任意一棵树对应的二叉树的右子树必空,若把森林中第二棵树根视为第一棵树根的右兄弟,即将第二棵树对应的二叉树当作第一棵二叉树根的右子树,将第三棵树对应的二叉树当作第二棵二叉树根的右子树,以此类推,就可以将森林转换为二叉树。

森林转换为二叉树的画法:

  1. 将森林中的每棵树转换成相应的二叉树;
  1. 每棵树的根也可视为兄弟关系,在每棵树的根之间加一根连线;

  2. 以第一棵树的根为轴心顺时针旋转45°。

3.二叉树转换为森林

由遍历序列构造一棵二叉树并转换为对应的森林

二叉树转换为森林的规则:若二叉树非空,则二叉树的根及其左子树为第一棵树的二叉树形式,所以将根的右链断开。二叉树根的右子树又可视为一个由除第一棵树外的森林转换后的二叉、树,应用同样的方法,直到最后只剩一棵没有右子树的二叉树为止,最后将每棵二叉树依次转换成树,就得到了原森林,如图所示。二叉树转换为树或森林是唯一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4.3树和森林的遍历

1.树的遍历

树与二叉树遍历方法的对应关系

树的遍历是指用某种方式访问树中的每个结点,且仅访问一次。主要有两种方式:

  1. 先根遍历。若树非空,则按如下规则遍历:

    • 先访问根结点。
    • 再依次遍历根结点的每棵子树,遍历子树时仍遵循先根后子树的规则。

    其遍历序列与这棵树相应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相同。

  2. 后根遍历。若树非空,则按如下规则遍历:

    • 先依次遍历根结点的每棵子树,遍历子树时仍遵循先子树后根的规则。

    • 再访问根结点。

    其遍历序列与这棵树相应二叉树的中序序列相同。

    另外,树也有层次遍历,与二叉树的层次遍历思想基本相同,即按层序依次访问各结点

2.森林的遍历

按照森林和树相互递归的定义,可得到森林的两种遍历方法。

  1. 先序遍历森林。若森林为非空,则按如下规则遍历:

    • 访问森林中第一棵树的根结点。
    • 先序遍历第一棵树中根结点的子树森林。
    • 先序遍历除去第一棵树之后剩余的树构成的森林。
  2. 中序遍历森林。森林为非空时,按如下规则遍历:

    • 中序遍历森林中第一棵树的根结点的子树森林。
    • 访问第一棵树的根结点。
    • 中序遍历除去第一棵树之后剩余的树构成的森林。

森林与二叉树遍历方法的对应关系

当森林转换成二叉树时,其第一棵树的子树森林转换成左子树,剩余树的森林转换成右子树灯知森林的先序和中序遍历即为其对应二叉树的先序和中序遍历。树和森林的遍历与二叉树的遍历关系见表。表中树和森林的遍历与二叉树和森林的遍历与二叉树遍历的对应关系

森林二叉树
先根遍历先序遍历先序遍历
后根遍历中序遍历中序遍历

部分教材也将森林的中序遍历称为后序遍历,称中序遍历是相对其二叉树而言的,称后序遍历是因为根确实是最后才访问的,若遇到这两种称谓,则可理解为同一种遍历方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