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国·寻找百度》连载

   

李彦宏

   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并不觉得自己小时候有多么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样,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过是在“随大流”罢了。李彦宏的父母在晋东化工厂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彦宏有3个姐姐1个妹妹,他的腼腆温和或许与姐姐们的宠爱有关。

       父亲常常带李彦宏去看戏曲电影,为此他还一度迷上了戏曲。他的舞台很小,只是家里的那张床。他常常把床单围在腰里做战裙,拿一根棍子当枪耍,一个人不断亮相。山西阳泉晋剧团招收学员时,他去了,剧院老师从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种灵气,决定录取他。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李彦宏的大姐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学,引得四邻艳羡。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染更多的人。这与现在百度坚持的“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一脉相承。

  上学了,李彦宏就读于山西阳泉晋东化工厂的子弟学校。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摆在面前。初三升高中是全市统一考试,有一个最好的学校摆在那儿,那就是阳泉一中。老师们发出动员令:“进了阳泉一中,80%能上大学。”晚自习,在做了一张张模拟试题后,李彦宏环视一下仍在埋头演算的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紧张、严肃”的表情,夏日的炎热聚集在教室里,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点燃爆炸。他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挺严重的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冲过去了,将走出阳泉,在像北京那样的城市里过那种电影电视中看到的生活;若掉了下来,最终可能成为一个粗俗的“野小子”。

  第一场考试是数学,他有些紧张,每一个填空题、选择题,都要演算许多遍,但交了卷后,他忽然发现有一道题可能审题有误,瞬时,脑袋上如同挨了一记重拳。三个姐姐看他忧心忡忡的样子,觉得很可笑:“怎么考个阳泉一中这么紧张,我们都从那儿出来的。看来你不行!”听到这种嘲笑,李彦宏反倒不紧张了,不就考个阳泉一中嘛,多大个事儿啊,等中考的成绩出来,李彦宏竟以502.8分列全校第二名。

  李彦宏第一次见到计算机时,他正在阳泉一中上高中。学校从各班里挑选一批成绩不错的学生成立了计算机学习小组,李彦宏因为数学成绩突出得以入选。上高二时,山西省举办了一次计算机编程大赛,李彦宏在阳泉赛区排名第二,顺利进军太原参加决赛,结果却是一塌糊涂。好在,从阳泉来到省城的新鲜感冲淡了比赛的不愉快,考试之后,他和同学们相伴去逛书店。在太原的书店里,他找出了出师不利的原因。这里关于计算机的书,一书架一书架的。李彦宏由此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别人有这么多的资料,而自己在阳泉没有这样的条件,计算机水平自然不可能排到特别靠前的名次上。这是一次幼稚的思考,却最终导致他在高考填志愿时,刻意避开了计算机专业。

    1987年,过完高中最后一次暑假,李彦宏来到了北京。穿行在校园的林荫道上,看了想像过无数遍的未名湖的湖光塔影,这个以阳泉一中第一名成绩来到北京大学的青年,入学的快乐、骄傲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他发现,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转专业而来的。他置身其中,很没面子,更令他不能忍受的,是这个系的计算机教育非常简单。尽管当初刻意回避了计算机专业,但李彦宏并未放弃对计算机的兴趣。在他的设想中,情报学除了要学习信息检索的理论,还会学习一些计算机数据库的知识,假设计算机系有10门课,自己可能只学3门,但一旦结合自己的专业,那么,在某一个领域起码要比计算机系学得更深一些。李彦宏这个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对于图书情报专业而言,计算机根本不是专业,课程学得很浅。

  枯燥的学习之余,他对前途有了一种担心:如果说自己这方面不如人家的话,未来怎么办?自己的优势要从哪里展现?显然,他的理想不是去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虽然许多大知识分子都曾是图书管理员,但是对一个意气风发的北大青年来说,稍显不够刺激。

  在北大他实现了在舞台亮相的愿望

  李彦宏开始寻找突围的方式。他的第一个决定,是有意识地去感受这座中国著名学府所能够带来的厚重与活力。他常去“三角地”,那里的告示栏里贴着各种讲座的海报,讲课的都是名人,而且来自不同的领域。在那里,大家可以争论,又可以共存。这跟现在的互联网格局很相像,在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哪怕板砖横飞,但依然可以共存于一个BBS。任何一个人,只要听得多了,就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再人云亦云。

  当然,李彦宏不只带着耳朵。他小时候那个在舞台上亮相的愿望,在北大的辩论台上实现了。李彦宏的大学时代,1990年前后,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如火如荼。大学校园里,也常举办校际辩论赛,争论诸如“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体育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类本来就说不清的问题。

  据百度技术部的同事们形容,李彦宏“打球像跳舞,跳舞像擦玻璃”。打球像跳舞,是指运动量极大的羽毛球,奋力抽杀时他会双臂齐挥,一心想一招制敌。至于跳舞像擦玻璃,比较难以想像。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部《霹雳舞》上映,一种如机器人擦玻璃的舞蹈风行一时。让性格沉静的李彦宏去跳霹雳舞,实属强人所难。同事大约是说李彦宏跳什么舞都像擦玻璃。其实,李彦宏身材不错,曾入选舞蹈队参加了在天安门的集体舞大联欢。

  为了前途他旁听计算机,决定出国

  在北大,没有了排名的压力,李彦宏开始为自己寻找压力。他的第二个决定,是重拾对计算的热爱。既然自己的专业中计算机课程太简单,那就干脆去听计算机的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自己专业的信息检索就不用功。而事实上,百度搜索与两个专业密不可分,一个是计算机、互联网,一个是信息检索。那时的李彦宏,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会结合得如此完美。

  李彦宏最重要的决定是准备出国。当时,有一本薄薄的名为《北京人在纽约》的小书在社会各阶层中被传阅。《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讲,那里是天堂地狱并不重要,出国,是一种时尚和风潮。

  专业成了出国障碍1991年,他赴美转攻计算机

  当初精心选择的专业,不仅味同嚼蜡,也成了出国的障碍。那时候,学数学的或者学物理的出国比较容易,学历史的或者学地理的出国就很难。李彦宏打听了一下,他们这个专业在美国好像没有什么对应的专业,本科一毕业就能拿到奖学金到美国去的例子非常少。这个调查结果未免让人心里一凉。

  出国的前提是要先考托福,李彦宏开始过上了“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他同时申请了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他要与计算机结缘,本来高考时想避开的这个专业,给了他出国的奖学金。最终,李彦宏收到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这让李彦宏感到兴奋,当然,他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第一,他要改专业;第二,他误了一个学期的课,因为他是到1991年底才走的,而学校9月就开学了。

  1991年的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他出国之前,北大南墙外面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电脑公司,中关村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了。离开这里时,李彦宏的理想在遥远的美国。但仅仅7年之后,李彦宏又回到了这里,把一个网络的梦想在这里实现。回想北大的生活,现在的李彦宏依然充满了感激。

兴奋被冷却

  尽管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在美国能排到前20名,李彦宏心里却自视甚高,他只想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熟悉一下美国,补习一下功课,然后再去申请麻省理工这样的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他刚到美国时,先去了洛杉矶,在姐姐的陪伴下,在美国各地游玩。圣诞节期间,美国的城市小镇都装扮得非常漂亮,他们乘兴还去拉斯维加斯赌了一把。

  两个星期的快乐日子过完后,姐姐给他买了一张飞往布法罗的机票。布法罗在伊利湖的南边。伊利湖北边是加拿大,加拿大的风经过湖面吹过来,很湿润,一到冬天就下雪,而且下得很厚。冰天雪地的布法罗,一下子就把李彦宏的骄傲与兴奋冷却了。进入学校后,他就有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不像在国内传说的那么笨,大家竞争都很激烈。在国内大家说美国学生很笨,中国学生到美国都没有问题,倒也不是空穴来风的盲目自信,但那是指学物理、学化学的。而学计算机的学生都不笨,美国的孩子都极富创造性。再加上误了半个学期的课,别人学过的东西李彦宏还得拼命去补。因为功课吃力,他与教授、同学谈论问题时,常常说不到点上,这让教授们觉得他可能不行。

  这对他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挑战。一直以来,李彦宏都是一个优等生,他也认为自己还是比较聪明的,但在那儿,同样一个程序人家两三个小时做完了,他做了五个小时还没有搞通。过去,都是别人抄他的作业,但到了布法罗,他有时候不得不问别人。对李彦宏来说,说一句“你帮我看看这个东西怎么弄”是件挺难的事。

  另一个没想到,是李彦宏忽然发现自己欠缺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北大的时候,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宿舍啊、食堂啊什么的都给安排好了。而在美国,这一切都要自己去考虑。

  在“鬼屋”学会独立生活

  在洛杉矶时,姐姐知道他所住的地方将是一栋别墅时,很高兴。别墅比公寓应该高档很多。而在李彦宏的眼里,她姐姐所住的公寓已然很豪华了。但当他一下飞机,看到一辆破旧的汽车在等他时,就感到一切可能与想像的不一样。果然,那所别墅有七、八十年历史了,一进去就会闻到一种怪怪的味道,设施也很落后。如果现在一个大学生去,可能会想到《哈里·波特》里的鬼屋。李彦宏租了其中一个房间,其他房间住着别的同学。同处一室,电费、水费、取暖费大家要分摊,厨房也是大家分着用,每个月计算电话费时,要拿着话单按打出的电话一个一个地勾,哪个电话是谁打的,打了多少钱,明明白白。李彦宏上课回来,厨房里通常有人在做饭,只好等他们做完了之后再去,一个人做饭了无生趣,也就随便做随便吃了。别墅里,还有一个打扫卫生的值日表。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李彦宏经常忘了打扫卫生,同屋的同学对此很生气。

  面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李彦宏除了通过电子邮件向姐姐求教,更重要的是尽快自我调节。他很快找到了安慰自己的依据,自己本科并不是学这个的,还误了一个学期的课。鲁迅说,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阿Q在肚子里,这话可能是对的。 

首次练车撞大树

  布法罗那种冰天雪地的鬼天气,对于交通来说是很麻烦的事,李彦宏的住处离校园还挺远。那时,校园附近有一种巴士,从学校走到巴士那儿大概要七八分钟,遇到下雪天会走得很慢。当然,更糟的是,要是赶不上最后一班巴士,那么就只好待在学校的机房里过夜了。在若干次赶不上班车被困学校后,李彦宏决定买一辆车。

  虽然有奖学金,李彦宏的生活并不宽裕。那个时候,他认为是钱最值钱的时候。而且中国和美国的消费品差距太大了,在北京,喝碗豆汁嚼两根油条,也就一块八毛钱,可在美国,一个汉堡就2美元多。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他观察到,在美国的中国人,出去越早的人越要省钱;反倒是近来去美国的这一批人,觉得美国的东西并不贵。

  买车之前要学车。有一个来自香港的朋友,当时与他同系读本科,他先买了一辆车,非常大方地让李彦宏拿他的车学。他接受朋友的好意,借朋友的车练习,结果,头一次开就奔着大树撞了过去,这辆车买的时候可能就是2000多美元,可修一下500美元就出去了,很令人心疼啊,这相当于他2个月的生活费———这是多少根油条啊,这可能是李彦宏人生中最痛心疾首的一次花钱经历了。

  应聘松下实习生

  后来,李彦宏终于有了车。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他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寒冷的夜里,他那辆1500美元买来的二手车,总是要预热10分钟才能启动,寒夜里车在抖他也在抖,窗外弥漫的风雪,成了他对那段生活的典型记忆。

  布法罗大学的暑假,从5月开始一直到8月,极为漫长。1993年4月,暑假即将来临,李彦宏觉得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决定去打工。一提打工,大家的第一联想是到餐馆里刷盘子。刷盘子,每小时能挣5美元左右,虽然辛苦一点,但也不至于像国内想像的那样,演变成一种典型的异乡生活的悲惨场景。李彦宏并没有去刷盘子。从机会成本上讲,刷盘子是无法写入个人履历的,它不能为履历增值。

  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一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元的实习报酬,待遇之高,令同学们艳羡。不过,李彦宏的兴奋还是有所保留,毕竟,这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回到住处,有朋友问他“去的是哪家公司”时,他讪讪地回答说:“是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朋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这个拗口的单词,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他的导师给他写推荐信时非常高兴呢。

人生棋局自己走

  1993年5月,李彦宏来到了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曾在这里的大学讲学。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Matsushita(松下,日文直译)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的大厅里有一个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李彦宏一直在从事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在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8月底,当李彦宏结束暑期实习要回学校的时候,松下决定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李彦宏发布了这个研究成果,一位国际OCR学术领域的权威人士非常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这件事除了证明李彦宏的学术才能,也像一粒棋子,给李彦宏的人生棋局定了势:博士-教授-学术权威。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这篇论文,也同时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此人是华尔街一家隶属于道·琼斯的小公司的老板,他是耶鲁大学的博士,虽然身处工业界,但在学术上也是非常优秀的,在办公司之前曾在“贝尔实验室”做了多年的研究。1994年,他邀请李彦宏去他的公司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而此时的李彦宏,也越来越意识到他喜欢那些实际的东西。他决定进入工业界,放弃博士学位。

  自从清代有学童赴美求学以来,就有一种强大的传统思维方式,认为中国学生到美国一定要学有所成,标志是读取博士。但美国人却对文凭并不在意,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去大学演讲,第一句话就是叫大学生们不要念大学了,结果还没有说三句话,就被校方给请下了台。这个口无遮拦的人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得甚为精采: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

  当李彦宏告诉导师,说他的兴趣是想进入工业界时,导师像武林中的高僧,面对要闯荡江湖的弟子,没有阻拦,而是给予了祝愿:“如果你感兴趣的是工业界的事,你也没有必要读博士学位了。”

  “总是在正确的地方遇到正确的人”,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极其幸运的事。李彦宏认为他也享有这份幸运。导师的研究项目其实并不是搜索引擎类的技术,但他能因材施教,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要求李彦宏跟踪最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

  又一次抉择:进军华尔街

  其实,进军华尔街之前,李彦宏曾将它与硅谷进行了一些对比。李彦宏去硅谷的时候是三月,加利福尼亚州虽然到处鸟语花香,但是,李彦宏看到许多跟他一样的技术人员每天都工作得非常辛苦,开的车还破。而华尔街却处处洋溢着一种神秘感,到处都是腰缠万贯的社会名流,到华尔街的公司面试,来接的都是很豪华的车,在价格昂贵的餐馆里吃饭。而给出来的工资,比硅谷给的要高10000多美元。

  离开象牙塔,进军工业界,是李彦宏的又一次重要选择。若干年后,李彦宏评判这个决定时说:“这个选择是不对的,只是看了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没有去分析我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他感到,在华尔街的三年,是浪费过去的。

  华尔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它长不超过一英里。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现在,大门前依然立着华盛顿像。

  不过,人们提起华尔街时,首先想到的绝非是其政治上的意味,华尔街是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而住在郊区的金融巨头们,则不必受挤车堵车之苦。他们上下班乘飞机,直升机场就设在华尔街东端不远的东河畔。

  尽管兜里装的是硕士学位,李彦宏在华尔街却拿到接近博士的工资。26岁的李彦宏从一个布法罗的穷学生,变成华尔街的高级白领。有钱了,一个人租了一套很大的房子,买了新车。在美国,相比于同龄人,几乎算是年轻的成功人士了。

  开明的老板给了李彦宏很多自由的时间,热衷于技术的李彦宏为公司设计了一套实时金融信息检索,这个系统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在技术层面,李彦宏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超链分析的专利。这项1996年的发明,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的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

  网民都希望在互联网上找到有用的信息,但是互联网上的网页良莠不齐,比如,当你检索“超级女声”的时候,跳出来的网页,也许只是一个泡网吧的孩子做的一个贴满了“超级女声”这个词的网站而已。这就是当时搜索引擎的狼狈之处。而超链分析,运用的是引文索引,他关注的不仅是一个网页的内容,更关注一个网页的内容被引用的次数,对于一个网页来说,看互联网有多少链接指向它,一个垃圾的无聊网站是没人去引用的。而被引用次数多的网页才有价值,才值得被搜出来优先推荐。(待续)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