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定位问题

虽然签了工作,但是自己的技能老实说感觉还是不高。所以最近一直想着做比赛提高技能,我也撺掇我的牛人好友跟我一起做。但是昨天晚上他帮我分析了一通,让我突然明白,自己又走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做比赛的确能提高技能,但是如果做为一个硕士生,只想着提高技能其实已经是误入歧途,因为这违背了硕士生的价值,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同学告诉我说,他昨天听实验室的开题汇报,发现了一个超牛的博士,令自己汗颜。我想还有能让签阿里巴巴的人汗颜?他说这博士现在已经好几篇SCI。自己全盘参与了项目的申报,方案的调研以及设计,以及设备选型甚至硬件方案设计,一个人全盘操控,对项目的各个阶段的参数了如指掌。当然,他自己不做最底层的东西——写代码。别人开题的PPT只有40页,他的80页,开题做报告的时候,有一个老师因为不认识PPT里的一个单词,所以虚心请教了一下,那哥们直接来一句:“这都不认识,自己查去!”

他讲到这里,其实我也想到了我们实验室也有这样一位博士,他也全盘参与了我们课题的申报和方案制定,并且自己一个人做了多套设计,而且毫不居功,他没申请一篇专利,但是他让自己的师弟和师妹申请了5,6篇专利。我们做的课题理论太复杂,除了他几乎没人懂,老师也不懂。这师兄也非常有性格,他有一回跟导师讨论课题原理的时候,因为受不了导师的理论水准,指着老师的鼻子说:“我觉得你根本不懂流体力学!”他虽然厉害,但是他不懂硬件,不会写代码,不会画电路板,不会画CAD。但是他知道器件的原理,知道器件的各个参数以及要害程度,而且做得一手好仿真,总是能够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还有什么要改进的,而且能精准的给出参数的要求。这就是能力。

可是这帮大牛们是怎么获得这些知识的呢?其实是文献看得多,理论扎得透。这就是他和我们这般平庸硕士的区别。同学说,其实一个项目里面只有这种人才是必须的,有了他在,课题才有主心骨,其他人在或者不在不重要。既然我现在已经有了方向,那么就不应该把自己设定在练技术的级别上。自己现在还在学校,文献非常容易获得,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把文献看透,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如果能搞清楚为什么公司要做这个,那更有价值。

硕士生比本科生优势在哪里?其实优势就在于硕士看过文献,有读文献的经历,有做仿真的经历,而本科生没有。所以硕士生容易有文献思维,出了问题知道去看文献,找论文,而本科生大部分会去百度,谷歌。这就是区别。如果自己一直盯着实现这一块,那么就丧失了作为硕士的价值,降低了自己的level,早晚连本科生都不如。

我总结了一下他的观点,博士生做需求,硕士生做方案,本科生做实现。确实是这样,其实公司里面也是这样的,有人做需求,有人做方案,有人做实现。做为一个硕士生,如果忘了自己在硕士期间做课题的一些思维,忘了硕士生的习惯,那么以后的职业发展就堪忧了。想起来,昨天我一个师弟还问我,师兄你喜欢做硬件吗?我说不喜欢,他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做,我说学得一技之长,混口饭吃。现在想想真汗颜,思维太低端了。

  • 7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