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持续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慕课的建设、应用与开放共享,以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引领的4.1万门优质在线课程,为此次在线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和协同教学支持。教师们采用慕课与SPOC、录播课、直播教学、线上答疑辅导等方式开展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教育仍然面临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个性化学习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帮助师生减负增效,提高教育质量,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智能教育服务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助力未来教育,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点:一是以过程评价支撑教学改革。人工智能过程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智能推荐,可以帮助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师生减负增效。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根据科大讯飞承担的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基于35亿次答题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作业中超过60%的题目为无效重复练习。应用大数据分析、手写识别技术结合自动批改、知识图谱等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师生减负,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三是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人工智能可以助力教育公平,帮助农村地区的老师更好地进行资源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更深入地帮助不同的群体。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将给我们的高等教育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经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重大契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也是高校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黄蔚)
作者: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