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索引使用B树,Mysql中Innodb的索引结构采取B+树

B-树

概念: B-树就是B树,不是B减树,而是B杠树,中文通常称为B树,英语称为B-tree. B树是一种平衡的多路查找树,树中结点最大的孩子数目称为B树对的阶,通常记为m

B-tree.由来

定义:B-树是一类树,包括B-树、B+树、B*树等,是一棵自平衡的搜索树,它类似普通的平衡二叉树,不同的一点是B-树允许每个节点有更多的子节点。B-树是专门为外部存储器设计的,如磁盘,它对于读取和写入大块数据有良好的性能,所以一般被用在文件系统及数据库中。

如下图为一颗B-树:

多叉的好处非常明显,有效的降低了B-树的高度,为底数很大的 log n,底数大小与节点的子节点数目有关,一般一棵B-树的高度在 3 层左右。层数低,每个节点区确定的范围更精确,范围缩小的速度越快。上面说了一个节点需要进行一次 IO,那么总 IO 的次数就缩减为了 log n 次。B-树的每个节点是 n 个有序的序列(a1,a2,a3…an),并将该节点的子节点分割成 n+1 个区间来进行索引(X1< a1, a2 < X2 < a3, … , an+1 < Xn < anXn+1 > an)。

下图为一颗B-树,B-树的每个节点有 d~2d 个 key,这个因子指明了树的分裂及合并的规则,这个规则维持了B-树的平衡。

  

B-树的查找,假设每个节点有 n 个 key值,被分割为 n+1 个区间,注意,每个 key 值紧跟着 data 域,这说明B-树的 key 和 data 是聚合在一起的。一般而言,根节点都在内存中,B-树以每个节点为一次磁盘 IO,比如上图中,若搜索 key 为 25 节点的 data,首先在根节点进行二分查找(因为 keys 有序,二分最快),判断 key 25 小于 key 50,所以定位到最左侧的节点,此时进行一次磁盘 IO,将该节点从磁盘读入内存,接着继续进行上述过程,直到找到该 key 为止。

B+树

B+树是B-树的变种,它与B-树的不同之处在于:

  • 在B+树中,key 的副本存储在内部节点,真正的 key 和 data 存储在叶子节点上 。
  • n 个 key 值的节点指针域为 n 而不是 n+1。

如下图为一颗B+树:

因为内节点并不存储 data,所以一般B+树的叶节点和内节点大小不同,而B-树的每个节点大小一般是相同的,为一页。

为了增加 区间访问性,一般会对B+树做一些优化。 
如下图带顺序访问的B+树。

B-树和B+树的区别

1.B+树内节点不存储数据,所有 data 存储在叶节点导致查询时间复杂度固定为 log n。而B-树查询时间复杂度不固定,与 key 在树中的位置有关,最好为O(1)。

如下所示B-树/B+树查询节点 key 为 50 的 data。

B-树

从上图可以看出,key 为 50 的节点就在第一层,B-树只需要一次磁盘 IO 即可完成查找。所以说B-树的查询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1)。

 B+树

由于B+树所有的 data 域都在根节点,所以查询 key 为 50的节点必须从根节点索引到叶节点,时间复杂度固定为 O(log n)。

 2.B+树叶节点两两相连可大大增加区间访问性,可使用在范围查询等,而B-树每个节点 key 和 data 在一起,则无法区间查找。

根据空间局部性原理:如果一个存储器的某个位置被访问,那么将它附近的位置也会被访问。

B+树可以很好的利用局部性原理,若我们访问节点 key为 50,则 key 为 55、60、62 的节点将来也可能被访问,我们可以利用磁盘预读原理提前将这些数据读入内存,减少了磁盘 IO 的次数。 
当然B+树也能够很好的完成范围查询。比如查询 key 值在 50-70 之间的节点。

3.B+树更适合外部存储。由于内节点无 data 域,每个节点能索引的范围更大更精确

这个很好理解,由于B-树节点内部每个 key 都带着 data 域,而B+树节点只存储 key 的副本,真实的 key 和 data 域都在叶子节点存储。前面说过磁盘是分 block 的,一次磁盘 IO 会读取若干个 block,具体和操作系统有关,那么由于磁盘 IO 数据大小是固定的,在一次 IO 中,单个元素越小,量就越大。这就意味着B+树单次磁盘 IO 的信息量大于B-树,从这点来看B+树相对B-树磁盘 IO 次数少。

为什么 MongoDB 使用B-树

MongoDB 是一种 nosql,也存储在磁盘上,被设计用在 数据模型简单,性能要求高的场合。性能要求高,看看B/B+树的区别第一点:

B+树内节点不存储数据,所有 data 存储在叶节点导致查询时间复杂度固定为 log n。而B-树查询时间复杂度不固定,与 key 在树中的位置有关,最好为O(1)

我们说过,尽可能少的磁盘 IO 是提高性能的有效手段。MongoDB 是聚合型数据库,而 B-树恰好 key 和 data 域聚合在一起。

为什么 Mysql 使用B+树

Mysql 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区间访问是常见的一种情况,而 B-树并不支持区间访问(可参见上图),而B+树由于数据全部存储在叶子节点,并且通过指针串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的进行区间遍历甚至全部遍历。

见B/B+树的区别第二点:

B+树叶节点两两相连可大大增加区间访问性,可使用在范围查询等,而B-树每个节点 key 和 data 在一起,则无法区间查找。

其次B+树的查询效率更加稳定,数据全部存储在叶子节点,查询时间复杂度固定为 O(log n)。

最后第三点:

B+树更适合外部存储。由于内节点无 data 域,每个节点能索引的范围更大更精确

针对B+树和B-树的特点,做一个总结

  1. B-树的树内存储数据,因此查询单条数据的时候,B树的查询效率不固定,最好的情况是O(1)。我们可以认为在做单一数据查询的时候,使用B树平均性能更好。但是,由于B树中各节点之间没有指针相邻,因此B树不适合做一些数据遍历操作。

  2. B+树的数据只出现在叶子节点上,因此在查询单条数据的时候,查询速度非常稳定。因此,在做单一数据的查询上,其平均性能并不如B树。但是,B+树的叶子节点上有指针进行相连,因此在做数据遍历的时候,只需要对叶子节点进行遍历即可,这个特性使得B+树非常适合做范围查询。

  3. 猜测Mysql中数据遍历操作比较多,所以用B+树作为索引结构。而Mongodb是做单一查询比较多,数据遍历操作比较少,所以用B树作为索引结构。

参考链接:

为什么Mongodb索引用B树,而Mysql用B+树?

为什么 MongoDB (索引)使用B-树而 Mysql 使用 B+树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