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 ,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从近紫外到红外这一波段区间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最稳定,X射线,r射线,远紫外及微波波段,他们的能量加起来不到1%,而且随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变化很大,因而,被动遥感主要感测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大气层次
从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外大气层。
对流层:7~12km,气流的对流产生天气现象,下热上冷。
平流层:基本没有空气对流,因而几乎没有天气现象,平流层最下层为等温层,中间为暖层,有臭氧层,因吸收紫外线而导致下冷上热,上面还有个冷层。
中间层:可以并入到平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电离层:下部为热层,从热层向上温度激增,离地100~400km,大气中的分子为电离态,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高度。电离层上部为散逸层。
*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大气成分
大气中主要成分为分子和微粒;
分子以N2 ,O2 为主, O3、 CO2 、H2 O等只占1%;
微粒主要有小水滴、气溶胶、尘埃、烟等,直径0.01~30um不等。
大气对太阳辐射主要有吸收、散射、反射、散射等作用。
大气吸收
以大气分子的吸收为主
H2 O:近红外、中红外为主,24um以上微波强吸收;
CO2 :近红外、中红外为主;
O3:紫外波段强吸收。
大气散射
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直径远小于波长;以大气分子和原子为主;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
米氏散射:大气中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以大气微粒为主;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以米氏散射为主;当波长进入红外波段后,米氏散射的影响超过瑞利散射。
无选择散射:大气中粒子直径远大于波长;大气云层中的小雨滴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但微波波长远大于粒子直径,虽然是瑞利散射,但由于波长的四次方与散射强度成反比,因而,散射强度小,对云具有穿透性。
无云晴天呈蓝色
原因: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大,因而整个天空因蓝光的散射而呈现蔚蓝。
日出日落红了半边天
原因: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较厚,蓝光、绿光等波段因散射而殆尽,剩下的波长较长的红光散射较弱,因而天空火红。
大气折射
大气折射只改变太阳辐射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太阳辐射强度。与大气密度有关,与入射角(天顶距)有关。
大气反射
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主要受云量的影响。
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吸收,反射、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就称大气窗口。
0.3~1.3um:紫外、可见光、近红外;
1.5~1.8um:2.0~3.5um:近红外、中红外;
3.5~5.5um:中红外;
8~14um:远红外;
0.8~2.5cm:微波。(太阳辐射中的微波能量很少,以主动微波遥感为主)
地球辐射特性
0.3~2.5um:可见光、近红外;以地表反射为主;
2.5~6um:中红外;地表反射和自身辐射;
>6um:远红外;地表辐射为主;
反射率
物体反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取决于物体本身性质、入射波波长、入射角度。
反射波谱
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不同物体波谱曲线不同,波谱曲线特征是通过遥感数据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