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 ?(转)

  昨天 TerryLee的文章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大家对技术重视问题的讨论,而自己写了 一篇文章以附和之,回复也是很多。可见,这个问题在大家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或者说大家都感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有了不少的思考。其实,网络上不乏类似的文字,而今天在网上晃荡的时候,也再次看到了国内外之间的比较,不过这次不是对技术重视程度的比较,而是 气质

        这篇题为《TMT评论:有关气质》的 文章的矛头指向了7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百度的掌门人李彦宏自然也就首当其冲。文中提到:“他在为2000名观众演示‘百度空间’的时候, 更像是一个上台试用的初级网民,而非搜索技术专利的持有者。”为了给李彦宏找面镜子,作者祭出Apple的乔布斯+Google的布林与佩奇+ Microsoft的盖茨的豪华阵容。这样的比拼,孰优孰劣自然是不言自明。文章后面还提到了百度员工不礼貌的行为,这更是凸现了气质的感染性:管理者气质决定了公司文化,而公司文化也相应感染了每一个员工。文章最后结论是:“国内的中大型互联网公司总是缺乏国外同行所具备的高科技气质。他们常常在不经意间露出一副急功近利的面孔,却在技术领域缺乏同样高昂的热情。”

        我没有机会参加百度世界大会,自然没有办法看到李彦宏的演示,而乔布斯等人的风采也只能通过文字去了解。但是对于文中提到的气质,我也是有切身体会的。去 年,我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Ready to Rock微软产品发布会,也有幸一睹了微软公司大中华区开发合作部总经理Nigel Burton的风采。他的出场很特别——弹着吉它,在摇滚乐声中swing,一副摇滚青年的架势。这样的出场无疑让他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此刻的聚光灯 已然失去了光彩。接下来的演讲简短、精彩而有感染力,我们能从他的一字一句当中感受到他的激情,一种从心而发,极具穿透力的激情。我相信,他的出场以及他 的演讲都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这个产品发布大会增添了最为耀眼的光亮。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气质——自然、真实而充满吸引力,让人为之倾倒。

        对于气质的展现,乔布斯也是最有力的表率。在某一期《三联生活周刊》中有这样的文章——《30岁的苹果、51岁的乔布斯和变芯的Mac》,文章称他为20 世纪最后一个偶像。还是《三联生活周刊》,一篇题为《10岁的Palm不如30岁的苹果》的文章对Palm与Apple做了一个比较,最后引用《商业 2.0》的感慨道出了Apple成功的秘诀:“一个只会写程序的工程师开创的技术企业,很难在资本和竞争压力下长久强盛,而一个有点文艺情结的创始人准能 搞出来一个很酷的技术公司奇迹。”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公司的发展会跟创始人的文艺情结联系起来,当时觉得十分特别。而事实上,这里提到的文艺情结正是一种气质。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也离 不开狭义上的文化。当技术狂热者对文化的追求同样孜孜不倦的时候,技术与文化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强劲的发展动力也随之出现。Apple是重视技术的公司, 同时它也是重视人文的公司。Apple无与伦比的设计让乔布斯的文艺情结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让Apple对人文的执着可以比肩对技术的追求。

        当我们一再为业界忽视技术而感慨甚至愤然的时候,我们是否关注到气质的缺失呢?这种气质的缺失也导致了偶像的匮乏。我们可以推断,忽视技术者在碰壁之后,自然懂得幡然省悟,亡羊补牢;而气质的缺失则更为可怕,因为气质源自经历、源自追求、源自价值观,是很难发生改变的。对于气质,我只能想到王选,不仅由于他在技术上的成就,更在于他的为人,在于他具有的人文气质。我相信大家都会对王选语录记忆犹新,当你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你是否被他的睿智所折服呢?我相信,正是这种气质才造就了王选的成功。

      在为技术重归应有地位而振臂一呼的时候,我激情之余而心又有戚戚焉。态度可以一朝转变,而气质决不可一蹴而就。有时候,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个愚弄和被愚弄的年代,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没了信仰,也丢掉了气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