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微服务的那点儿事

今天聊聊spring cloud,说到spring cloud我们就要聊聊微服务的前世今生。

首先:

先推荐一本书给大家:

内容简介:任何网站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业务带来的压力。正是这些问题和压力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业务的更大提升。如今淘宝网的流量排名已是全球前15名、国内前3名,其系统服务器也从一台发展到万台以上。

         2013年的一本书,我大约是14年读到的这本书,虽然技术的更新迭代,这里面提到的技术已经过时,但当时也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武功分剑气两派,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在处理大促等高并发在剑招上炉火纯青,当时这本书当时给了我练气的思路,也是第一次给了我微服务的启发,从而第一次在项目中应用阿里的dubbo框架。dubbo开辟了微服务的新章程,2016年spring cloud出现以前,dubbo无疑是最优选择。

什么是微服务:

从 ALL in ONE   到  微服务的架构 演进:

以淘宝的架构为例,讲解微服务式架构演进。

 

在网站最初时,应用数量与用户数都较少,可以把Tomcat和数据库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浏览器往发起请求时,首先经过DNS服务器把域名转换为实际IP地址,浏览器转而访问该IP对应的Tomcat。

随着用户数的增长,Tomcat和数据库之间竞争资源,单机性能不足以支撑业务

Tomcat与数据库分开部署

Tomcat和数据库分别独占服务器资源,显著提高两者各自性能。

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并发读写数据库成为瓶颈

引入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在Tomcat同服务器上或同JVM中增加本地缓存,并在外部增加分布式缓存。通过缓存能把绝大多数请求在读写数据库前拦截掉,大大降低数据库压力。

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使用memcached作为本地缓存,使用Redis作为分布式缓存。

缓存抗住了大部分的访问请求,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并发压力主要落在单机的Tomcat上,响应逐渐变慢

引入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

在多台服务器上分别部署Tomcat,使用反向代理软件(Nginx)把请求均匀分发到每个Tomcat中。此处假设Tomcat最多支持1000个并发,Nginx最多支持50000个并发,那么理论上Nginx把请求分发到50个Tomcat上,就能抗住50000个并发。

反向代理使应用服务器可支持的并发量大大增加,但并发量的增长也意味着更多请求穿透到数据库,单机的数据库最终成为瓶颈

数据库读写分离

把数据库划分为读库和写库,读库可以有多个,通过同步机制把写库的数据同步到读库,对于需要查询最新写入数据场景,可通过在缓存中多写一份,通过缓存获得最新数据。

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Mycat,它是数据库中间件,可通过它来组织数据库的分离读写和分库分表,客户端通过它来访问下层数据库,还会涉及数据同步,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业务逐渐变多,不同业务之间的访问量差距较大,不同业务直接竞争数据库,相互影响性能

数据库按业务分库

把不同业务的数据保存到不同的数据库中,使业务之间的资源竞争降低,对于访问量大的业务,可以部署更多的服务器来支撑。这样同时导致跨业务的表无法直接做关联分析,一般需要相互调用服务去解决。

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单机的写库会逐渐会达到性能瓶颈

把大表拆分为小表

比如针对评论数据,可按照商品ID进行hash,路由到对应的表中存储;针对支付记录,可按照小时创建表,每个小时表继续拆分为小表,使用用户ID或记录编号来路由数据。

数据库和Tomcat都能够水平扩展,可支撑的并发大幅提高,随着用户数的增长,最终单机的Nginx会成为瓶颈

使用LVS或F5来使多个Nginx负载均衡

由于瓶颈在Nginx,因此无法通过两层的Nginx来实现多个Nginx的负载均衡。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上图中从Nginx层到Tomcat层这样画并不代表全部Nginx都转发请求到全部的Tomcat,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是几个Nginx下面接一部分的Tomcat,这些Nginx之间通过keepalived实现高可用,其他的Nginx接另外的Tomcat,这样可接入的Tomcat数量就能成倍的增加。

由于LVS也是单机的,随着并发数增长时,LVS服务器最终会达到瓶颈,此时用户数达到千万甚至上亿级别,用户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与服务器机房距离不同,导致了访问的延迟会明显不同

通过DNS轮询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

在DNS服务器中可配置一个域名对应多个IP地址,每个IP地址对应到不同的机房里的虚拟IP。当用户访问www.taobao.com时,DNS服务器会使用轮询策略或其他策略,来选择某个IP供用户访问。

此方式能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至此,系统可做到机房级别的水平扩展,千万级到亿级的并发量都可通过增加机房来解决,系统入口处的请求并发量不再是问题。

随着数据的丰富程度和业务的发展,检索、分析等需求越来越丰富,单单依靠数据库无法解决如此丰富的需求

引入NoSQL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技术

当数据库中的数据多到一定规模时,数据库就不适用于复杂的查询了,往往只能满足普通查询的场景。对于统计报表场景,在数据量大时不一定能跑出结果,而且在跑复杂查询时会导致其他查询变慢,对于全文检索、可变数据结构等场景,数据库天生不适用。

引入更多组件解决了丰富的需求,业务维度能够极大扩充,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应用中包含了太多的业务代码,业务的升级迭代变得困难

大应用拆分为小应用

按照业务板块来划分应用代码,使单个应用的职责更清晰,相互之间可以做到独立升级迭代。这时候应用之间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公共配置

不同应用之间存在共用的模块,由应用单独管理会导致相同代码存在多份,导致公共功能升级时全部应用代码都要跟着升级

复用的功能抽离成微服务

如用户管理、订单、支付、鉴权等功能在多个应用中都存在,那么可以把这些功能的代码单独抽取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服务来管理,这样的服务就是所谓的微服务,应用和服务之间通过HTTP、TCP或RPC请求等多种方式来访问公共服务,每个单独的服务都可以由单独的团队来管理。当然微服务也带来了一系列稳定性和可用性的问题,需要考虑服务治理、限流、熔断、降级等问题。

 

不同服务的接口访问方式不同,应用代码需要适配多种访问方式才能使用服务,此外,应用访问服务,服务之间也可能相互访问,调用链将会变得非常复杂,逻辑变得混乱

引入企业服务总线

通过服务总线统一进行访问协议转换,应用统一通过服务总线来访问后端服务,服务与服务之间也通过服务总线来相互调用,以此降低系统的耦合程度。

虽然微服务对开发进行了简化,通过将复杂系统切分为若干个微服务来分解和降低复杂度,使得这些微服务易于被小型的开发团队所理解和维护。但是,复杂度并非从此消失。微服务拆分之后,单个微服务的复杂度大幅降低,但是由于系统被从一个单体拆分为几十甚至更多的微服务, 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复杂度:微服务的连接、管理和监控。

引入容器化技术实现运行环境隔离与动态服务管理

目前最流行的容器化技术是Docker,最流行的容器管理服务是Kubernetes,应用/服务可以打包为Docker镜像,通过K8S来动态分发和部署镜像。Docker镜像可理解为一个能运行你的应用/服务的最小的操作系统,里面放着应用/服务的运行代码,运行环境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好。

使用容器化技术后服务动态扩缩容问题得以解决,但是机器还是需要公司自身来管理,在非大促的时候,还是需要大量的机器资源来应对大促,机器自身成本和运维成本都极高,资源利用

云平台系统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机器资源统一为资源整体,可动态申请硬件资源的层面;

    PaaS:平台即服务。常用的技术组件方便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开发好的应用或服务,按功能或性能要求付费。

 

 

人生三大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历史就是答案

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将来我们要去往哪里

 

 

SpringCloud项目简介
 

springCloud是基于SpringBoot的一整套实现微服务的框架。他提供了微服务开发所需的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能路由、控制总线、分布式会话和集群状态管理等组件。

SpringCloud特点
1:约定优于配置

2:开箱即用、快速启动

3:适用于各种环境

4:轻量级的组件

5:组件支持丰富,功能齐全

SpringBoot旨在简化创建产品级的 Spring 应用和服务,简化了配置文件,使用嵌入式web服务器,含有诸多开箱即用微服务功能

spring cloud子项目包括:

Spring Cloud Config:配置管理开发工具包,可以让你把配置放到远程服务器,目前支持本地存储、Git以及Subversion。

Spring Cloud Bus:事件、消息总线,用于在集群(例如,配置变化事件)中传播状态变化,可与Spring Cloud Config联合实现热部署。

Spring Cloud Netflix:针对多种Netflix组件提供的开发工具包,其中包括Eureka、Hystrix、Zuul、Archaius等。

Netflix Eureka:云端负载均衡,一个基于 REST 的服务,用于定位服务,以实现云端的负载均衡和中间层服务器的故障转移。

Netflix Hystrix:容错管理工具,旨在通过控制服务和第三方库的节点,从而对延迟和故障提供更强大的容错能力。

Netflix Zuul:边缘服务工具,是提供动态路由,监控,弹性,安全等的边缘服务。

Netflix Archaius:配置管理API,包含一系列配置管理API,提供动态类型化属性、线程安全配置操作、轮询框架、回调机制等功能。

Spring Cloud for Cloud Foundry:通过Oauth2协议绑定服务到CloudFoundry,CloudFoundry是VMware推出的开源PaaS云平台。

Spring Cloud Sleuth:日志收集工具包,封装了Dapper,Zipkin和HTrace操作。

Spring Cloud Data Flow:大数据操作工具,通过命令行方式操作数据流。

Spring Cloud Security:安全工具包,为你的应用程序添加安全控制,主要是指OAuth2。

Spring Cloud Consul:封装了Consul操作,consul是一个服务发现与配置工具,与Docker容器可以无缝集成。

Spring Cloud Zookeeper:操作Zookeeper的工具包,用于使用zookeeper方式的服务注册和发现。

Spring Cloud Stream:数据流操作开发包,封装了与Redis,Rabbit、Kafka等发送接收消息。

Spring Cloud CLI:基于 Spring Boot CLI,可以让你以命令行方式快速建立云组件。

 

一个典型的Spring Cloud架构体系:

 

  • 服务网关

    服务网关涵盖的功能包括路由,鉴权,限流,熔断,降级等对入站请求的统一拦截处理。具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外部网关和内部网关。

 

  • 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是业务核心。应用服务内部一般由:业务逻辑实现,外部组件交互api组成。

 

  • 外围支撑组件
    外围支撑组件,涵盖了应用服务依赖的工具,包括注册中心,配置中心,消息中心,安全中心,日志中心等。

     

  • 服务管理控制台
    服务管理控制台面向服务运维或者运营人员,实现对应用服务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以及根据情况需要能够动态玩成在线服务的管理和配置。

最近几年微服务方兴未艾,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开发人员陆陆续续投身到微服务架构, 让一个一个的微服务项目落地。在这一片叫好的喧闹中, 我们还是发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微服务对开发进行了简化,通过将复杂系统切分为若干个微服务来分解和降低复杂度,使得这些微服务易于被小型的开发团队所理解和维护。但是,复杂度并非从此消失。微服务拆分之后,单个微服务的复杂度大幅降低,但是由于系统被从一个单体拆分为几十甚至更多的微服务, 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复杂度:微服务的连接、管理和监控。试想, 对于一个大型系统, 需要对多达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微服务的管理、部署、版本控制、安全、故障转移、策略执行、遥测和监控等,谈何容易。更不要说更复杂的运维需求,例如A/B测试,灰度发布,限流,访问控制和端到端认证。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在单体应用程序向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转型中, 不得不面临上述挑战。

 

技术的本质是为业务服务,选择合适自己团队当前业务的技术,不必一味的的追求最新的技术,防止本末倒置。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