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 Philips
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
MCU
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
Intel
逐渐淡出
MCU
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
MCU
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
Philips
公司。
3.嵌入式系统 ARM
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
MCU
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
SoC
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
IC
设计、
EDA
工具的发展,基于
SoC
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分类二:
1.51系列单片机 Intel/Atmel
51
系列单片机最早由
Intel
公司推出,主要有
8031
系列,
8051
系列。后来
Atmel
公司以
8051
的内核为基础推出了
AT89
系列单片机。其中
AT89C51 AT89C52 AT89S51 AT89S52 AT89S8252
等单片机完全兼容
8051
系列单片机,所有的指令功能也是一样的。就是功能上做了一系列的扩展,比如说
AT89S
系列都支持
ISP
功能
,
AT89S52 AT89S8252
增加了内部
WDT
功能,增加了一个定时器等功能。为了学习简单,
Atmel
也推出了
8051
指令完全一样的
AT89C2051 AT89C4051
等单片机,这些单片机可以看成精简型的
8051
单片机。比较适合初学者的需要。
2.AVR单片机 Atmel
AVR
单片机也是
Atmel
公司的产品,最早的就是
AT90
系列单片机,现在很多
AT90
单片机都转型给了
Atmega
系列和
Attiny
系列,
AVR
单片机最大的特点是精简指令型单片机,执行速度是
8
位
MCU
中最快的一种单片机了(相同的振荡频率下)。学习
AVR
单片机当然可以直接就学,但是建议还是从
51
系列学起。
3.PIC单片机 Microchip
PIC
单片机是
Microchip
公司的产品,它也是一种精简指令型的单片机,指令数量比较少,中档的
PIC
系列仅仅有
35
条指令而已,低档的仅有
33
条指令。但是如果使用汇编语言编写
PIC
单片机的程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
PIC
中低档单片机里有一个翻页的概念,编写程序比较麻烦。
其它常见单片机:
Microchip
的
PIC
系列单片机
Atmel
的
AVR
系列单片机
Freescal
的
MC
系列
Motorola
的
6800
系列
Zilog
的
Z80
系列(比
51
还要老的单片机)
义隆公司的
EM
系列
麦肯公司的
MDT
系列
合泰的
HT
系列
现代的
ABOV
系列
意法半导体的
ST
系列单片机
ARM
系列
32
位的单片机。
NEC LG
三星
philip
等公司都做单片机的。
51
单片机的缺点:
1.
运行速度很慢,(因为是
CISC
结构,而且芯片为了抗干扰采用了
12
分频的方法)
2.
所有的
I/O
口都是准双向口,
I/O
口的驱动能力弱。(但是
AT89
的灌电流比较大,大概有
20mA
左右)
3.
芯片里面的
P0
口没有上拉电阻(
P1,P2,P3
口有上拉电阻)如果要输出高电平或者要定义成输入口,一般要外接电阻上拉。
4.
芯片不能定义成内部复位方式,只能用外部微分电路复位。
5.
芯片内部没有
RC
振荡,如要芯片正常工作,需要外加振荡源(比如晶振,
RC
振荡,
PLL
振荡等)
6.
功耗比较高,抗干扰能力也不是很强。
51
单片机的学习方法:
学习
8051
类单片机是学习其他
8
位单片机的基础。
51
如果学好了,学习其他单片机上手非常快。硬件上,先弄懂
8051
内核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软件上,从汇编语言开始学习,弄懂所有指令的意义,以及如何运行。熟悉之后再用
C
来编写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