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概述
结构化方法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构成,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分析是根据分解与抽象的原则,按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流程,用数据流图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从而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结构化设计是根据模块独立性准则、软件结构优化准则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体系结构,用软件结构图来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实现系统的概要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使用3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以由顺序、选择和重复3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但是不适合解决大规模的、特别复杂的项目,且难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二、结构化分析
1、结构化分析步骤
(1)研究“物质环境”
首先,应画出当前系统(可能是非计算机系统,或是半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流图,说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流,说明系统的数据流情况,以及经历了哪些处理过程。
在这个数据流图中,可以包括一些非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流及处理的命名,例如部门名、岗位名、报表名等。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分析员有效地理解业务环境,在与用户的充分沟通与交流中完成。
(2)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当物理模型建立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画出相对于真实系统的等价逻辑数据流图。
在前一步骤建立的数据流图的基础上,将所有自然数据流都转成等价的逻辑流,例如,将现实世界的报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里;又如将现实世界中“送往总经理办公室”改为“报送报表”。
(3)划清人机界限
最后,确定在系统逻辑模型中,哪些将采用自动化完成,哪些仍然保留手工操作。这样,就可以清晰地划清系统的范围。
结构化分析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之间的最大差别是:
结构化分析方法把系统看作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包括人完成的和电脑完成的;而面向对象方法则把系统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对象集。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数据流图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
结构化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工具: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从总体上来看是一种强烈依赖数据流图的自顶向下的建模方法。它不仅是需求分析技术,也是完成需求规格化的有效技术手段。
结构化方法的分析结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一本数据词典、一组小说明(也称加工逻辑说明)、补充材料。
典型真题
结构化分析的输出不包括( )。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加工逻辑 D、结构图
试题分析
《软件设计师教程(第5版)》P325页:结构化方法的分析结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一本数据词典、一组小说明(也称加工逻辑说明)、补充材料。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结构图不属于结构化分析的输出。
试题答案:D
2、数据流图
数据流的平衡原则
(1)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2)子图内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