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火羽流的形成
在火灾中,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的烟气通常称为火羽流。
实际上,所有的火灾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重要的初始阶段:即在火焰上方由浮力驱动的热气流持续地上升进入新鲜空气占据的环境空间,这一阶段从着火(包括连续的阴燃)然后经历明火燃烧过程直至轰燃前结束。
可燃挥发成分与环境空气混合形成扩散火焰,平均火焰高度为L,火焰两边向上伸展的虚线表示羽流边界,即由燃烧产物和卷吸空气构成的整个浮力羽流的边界。
02、顶棚射流
顶棚射流是一种半无限的重力分层流,当烟气在水平顶棚下积累到一定厚度时,它便发生水平流动,表示了这种射流的发展过程。
羽流在顶棚上的撞击区大体为圆形,刚离开撞击区边缘的烟气层不太厚,顶棚射流由此向四周扩散。顶棚的存在将表现出固壁边界对流动的粘性影响,因此在十分贴近顶棚的薄层内,烟气的流速较低。
随着垂直向下离开顶棚距离的增加,其速度不断增大,而超过一定距离后,速度便逐步降低为零。
这种速度分布使得射流前锋的烟气转向下流,然而热烟气仍具有一定的浮力,还会很快上浮。于是顶棚射流中便形成一连串的漩涡,它们可将烟气层下方的空气卷吸进来,因此顶棚射流的厚度逐渐增加而速度逐渐降低。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顶棚射流的厚度为顶棚高度的5%~12%,而在顶棚射流内最大温度和速度出现在顶棚以下顶棚高度的1%处。这对于火灾探测器和洒水淋头等的设置有特殊意义,如果它们被设置在上述区域以外,则其实际感受到的烟气温度和速度将会低于预期值。
烟气顶棚射流中的最大温度和速度是估算火灾探测器和洒水淋头响应的重要基础。对于稳态火,为了确定不同位置上顶棚射流的最大温度和速度,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拟合可得到不同区域内的关系式。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试验是在不同可燃物(木垛、塑料、纸板箱等)、不同大小火源(668kW~98MW)和不同高度顶棚(4.6m~15.5m)情况下进行的,得到的关系式仅适用于刚着火后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内热烟气层尚未形成,顶棚射流可以被认为是非受限的。
03、大空间窗口羽流的知识
从墙壁上的开口(如门、窗等)流出而进入其他开放空间中的烟流通常被称为"窗口羽流"。一般情况下,在房间起火之后,火灾全面发展的性状(即可燃物的燃烧速度、热释放速率等)由墙壁上的门窗等通风开口的空气流速控制的,即热释放速率与通风口的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