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华为快速成长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华为大学讲授《如何在华为快速成长》的心得。也是作者在华为17年摸爬滚打的一点体会。职业发展路径千万条,但成功DNA大同小异,华为并非独角怪兽,适用于华为的职业经验也适用于多数企业。


爱深度思考的同学可以从职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反过来推演教育阶段我们应该重点准备些什么。二十载寒窗苦读,不是为了理解人生、更好地生活;就是为了创造价值、更好地工作。


 


我在第XX次讲授《管理那些事3×3×3》的答疑环节,5G一位同事提了一个问题。






 






“您在华为这些年,最成功的一条经验和最惨痛的一点教训分别是什么?”


 


因之前总结过,我不假思索给出了回答:


 


“最成功的是目标定位较高,结果力争超出主管的要求和期望。这让我持续有好的绩效,和比较不错的职业发展”


 


“最失败的是目标还不够高,和老余这样改变世界的神人差十万八千里,这背后是成就导向和使命感的巨大差距,所以,凌湘寿依旧还是凡夫俗子”






 


并非玩笑,而是我对前半生的认真总结,成败都在目标上。


 


“想要” vs “一定要”。


 


所有人都想有好的职业发展。但是,您是“想要”好的发展,还是“一定要”好的发展?这之间是天和地的距离。“想要”,多数情况并不代表内心有强烈的渴望,自然也就没有真正的驱动力。


 


所有的牛逼,背后都是苦逼。职业光环的背后,不是鲜花,而是苦难。只有回答是“一定要有好的职业发展”,才有可能历经磨难而痴心不改,不畏痛苦砥砺前行,直到登上目标剑指的那座山峰,收获自己无限渴望的风景。


 


总结我在菊厂17年的打拼经验,职业快速发展取决于如下五个方面。


 


 


【1】人生成就的大小,个人成就导向和使命感是分水岭。


 


武功练到笑傲江湖的大侠,要么有成为天下第一的鸿鹄之志(成就导向),要么有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家国情怀(使命感)。成就导向和使命感的巨大驱动力,让牛人们可以忍受无数的挫折,历经艰苦卓绝,依然倔强前行。


 


如果心中没有教堂,目标只是养家糊口,则最终的水平和成就也就是养家糊口。


 


因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贫穷,绝大多数天朝百姓都有一个模糊的“理想”:多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金钱崇拜不是坏事,会形成一定的驱动力。但因为不是一定要做成某件自己认为意义重大的事情,所以遇到困难时往往容易退却。混口饭吃,值不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生活似乎并不需要那么多钱啊?会不会努力之后依然失败?没有诗和远方,每天被本能的贪婪和恐惧驱动而苟且着,这是咱们多数人无可奈何的现状。


 


如果青少年时期没有建立伟大的志向,成年之后是否还有机会?


 


当然有。华为创始人任老板青少年时期并无鸿鹄之志,人生愿望不过是吃个白面馒头,44岁在人生路窄之时创立华为,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今天,极大降低了通信成本,改写了人类通信的历史。说明成就导向和使命感是可以在成年之后再建立的。很多人大器晚成,是因为很晚才真正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不管多晚,只要真正想清楚了,依然有一定的机会获得非凡的成就。即使年过半百,成为半个伟人也是有可能的。越早越好,但任何时候都不晚。


 


怎么建立使命感?有几类方法。


 


方法一:尽量去接触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会触发咱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激发内心深处的成就渴望和使命感。原来世界还有这么多问题,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从而让自己感受更好,就是人生价值所在。


 


方法二:天天去接触那些有强烈成就导向和使命感的人,和他们一起学习和共事,这种思维模式就会逐渐成为我们的习惯。这种习惯,是比人生理想更有力量的动力源泉。理想可能会不断变化或破碎,但好习惯可以伴随一生。


 


方法三:如果只想做个俗人,那就俗到底。比方喜欢钱,那就喜欢得彻底一点,就是要想方设法多赚钱,多多益善,最好成为世界首富。喜欢名也行,就是无限渴望荣耀,最好名字和成就能家喻户晓。欲望不是坏事,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力量,对名利的极度渴望所产生的强大驱动力也会让咱们与众不同。只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正当获取财富,利欲熏心是好事,你越有钱,对社会进步贡献就越大。哪怕你一分钱也不捐出来都没关系。


 


99%的人可能和我类似,岁月的打磨中逐渐接受了中庸之道,或者叫平庸之道。成就点小小的事情,赚点小小的钱,做点小小的善事,得点小小的名,收获点小小的欣慰。不会大富大贵、成名成家,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都有了,拥有一份平凡、安稳的幸福。


 


这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都是改变世界的神人,也不可能。


 


但如果您想拯救地球,帮助大家登陆火星,成为埃隆马斯克,那就尽可能去接触这样有超强使命感的狂人吧。天天盯着这样的人,模仿、学习,我们就会逐渐成为这样的人。


 


股神巴菲特给我们的成长建议也是如此。快速成长,就是找个你希望成为的人做榜样,不断学习他/她。


 


 


【2】定位决定地位,职业发展直接取决于目标高低。


 


没有改变世界的伟大使命感,天并不会塌下来。反正我是没有。只要真的努力去挖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照样可以让自己天天打满鸡血,做到“岗位因我不同”,从而在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


 


主管、HR,以及我们自己都应该成为“意义塑造师”,这是我讲过近20次的管理培训课程《灵魂跟上脚步、岗位因我不同》的出发点。


 


我2001加入华为,从2003年年初开始做PL(项目经理),带过几人、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等各种规模的队伍。十五年的菊厂职业经理人生涯中,我研究过很多人的成长经历和背后动因,包括非常成功、比较成功、一般和不太成功的四类案例。


 


先说第四类,不太成功的人。这类人往往不能准确理解主管对工作的要求,更不会想到主管没有说出来的隐性期望。他们按自己的理解和节奏去做,看起来也兢兢业业,自我感觉不错,也差不多能完成工作,但最后结果总是不能让主管和组织满意。这类人不在少数。这些兄弟的最大问题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视角和要求看问题,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没有更多去思考主管、更上次的组织和公司的期望到底是什么,目标感不够强。


 


举个例子。拿多少钱,有多少资源,干多少活。这看似是一个多数人都认可的合理想法。在很多地方也没有问题。但在华为就会有麻烦。其实,正是因为菊厂对事、对人的期望不一般的高,务必“人人专业、事事卓越”,才让菊厂与众不同。您有权追求合理,但您最后得到的一定也是“合理”的回报。如果您想有不一样的回报和超快的成长,那就要把“合理”的常规想法从大脑中永久delete(删除),只剩下挑战。


 


很多国企要干一周的工作,在华为基本上一天会干完,一点也不夸张,这就是现实。所以,很多人看华为人都是“疯子”,因为从来不在“合理”这个层面讨论问题。主管更是如此,基本上要把人的潜能逼到极限才善罢甘休。尽管如此,离极限还差老远。因为人的潜能实在太大,每个人都是一座宝库,我们的聪明才智一半都还没有发挥出来。


 


不久前,有一个多年前,我在深圳时带过的老兄弟,工作勤勤恳恳,连续三年绩效较差之后来找我。我没有直接给出任何建议,而是反问了一句:“你觉得绩效持续欠佳的Top1原因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出了答案:“我在理解主管的意图方面比较浅,自我要求偏低”。这就是本质,发展不太好的人,80%都是这个原因。我看到一些入华为后又被迫离开或者主动离开的同事,对主管和组织的意图不是欠理解,就是欠认同。


 


不少人思维一直没有转过弯来。其实并不太难,捅穿了就是一层纸。但对一些人而言,属于“不知道不知道”(知识管理术语,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要靠老司机点拨)。


 


 


第三类,发展一般的,是能够理解、认同,并达到主管的要求和期望的聪明人。属于能完成任务的大多数,但也就是芸芸众生,绩效平平,发展平平。


 


 


第二类,真正比较成功的,不仅能够理解、认同,达到主管的要求和期望,往往能想得更深、更远。他们和第三类人聪明程度不见得有太大差异,但他们会找到工作的意义,更早地学会了站在上级视角,站在更大的组织范围内,更长远地看问题。


 


拿到任何一个任务,他们会先了解任务的来源和背景,结合上级意图和组织的发展方向来理解、修正、丰富,而非简单机械地执行命令。他们更深切地知道完成目标的意义,以及完不成目标会带来的问题,因而会让自己及下属对目标更有使命感和主动性。


 


这些牛人在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之外,往往试图超越期望,寻求更大的价值和贡献。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超越主管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深度,从而有可能做出超预期的贡献。最起码,也要拿出一篇高质量的总结,共享智慧,让后面的同事遇到类似问题可以事前学,从而整个组织越来越好。


 


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明确要求,并帮助和鼓励员工努力达成挑战目标。总是能超越期望达成挑战目标的,就是传说中的高绩效人士。如果他们的价值观和公司高度契合,并有较好的人际理解力,较好的组织和鼓动能力,就会成为管理线上的快马。


 


俗人都是追求绩效的。真正的第一类神人,眼里从来没有绩效这个词。有的是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勇立潮头的王者之气,根本不在意短期一两年的绩效。超主管期望对他们来说只是毛毛雨,他们要做的是变不可能为可能,开创全新的事业局面,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卓越贡献。


 


菊厂中这类人的典型标杆是大家熟知的老余同志。有情怀,又脚踏实地。


 


“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第二,无线所有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全球第一”。十多年前,老余刚刚接任无线总裁时在深圳的一次演讲和鼓动,我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在老余的激情和创新的指引下,无线从连年亏损借钱发奖金的狼狈状态,逐渐扬眉吐气进步为“圣无线”,成为菊厂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利润的金矿。


 


老余主管欧洲时,也以极大的手笔,以摧枯拉朽之势,把3GPP的老巢欧洲格局攻打下来,为欧洲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很自豪地说,走到欧洲大部分国家,有很大概率是在用我们自己研发的通信系统在打电话、上网。


 


老余到终端时同样“扭转颓势,开创新局面”。大胆舍弃只有收入数量,并不形成战略竞争力的低端手机,定位上直逼当年看上去遥不可及的苹果iPhone。面临接近两年下课声威胁而不为所动,最终拿出改写华为手机命运的旗舰机Mate 7。


 


同学聚餐时,从以前的躲躲闪闪(拿出华为手机不好意思,拿出苹果也不好意思),到大大方方把Mate 7摆在桌上。当然,到最新的Mate RS和P20,让很多人从多年前的“没钱,买华为”演变到现在的“没钱买华为”。(嫌贵的可以买荣耀系列,性价比很高)


 


“眼界决定境界、定位决定地位”。有王者之志才可能成为王者。即使成不了王者,定位高一点,结果好一点,也会有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业发展。


 


看看《绝密543》,一营其实并不差,但他们定的目标太没有挑战了。让敢于挑战不可能、“全营一杆枪”的二营成就了不世功勋。


 


不能立长志,就要常立志。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对夫人说,这是我在华为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时刻”,只能成功。搞得老婆大人都烦了:“哪有那么多的关键时刻,好好去做就行,成功自然成;不成也是天意”。但我依然坚持我的“关键时刻”理论,不管多么困难,关键时刻不能失败,要拿出破釜沉舟、决胜疆场,甚至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心和勇气。


 


很多年之后,拙荆终于理解并认同了。理解了这就是华为!


 


人的潜能就是高目标逼出来的。如同登山,如果路一直四平八稳,我们很难到达人迹罕至但风景极美的地方。


 


能力高低,基本都是扯淡。能进华为的,基本都是名校的研究生,智商、素质不会太差。职业发展主要取决于目标追求。


 


**这两点讲的都是"定位决定地位",本质就是目标决定发展。因为使命感很重要,高于具体的目标,又是一般人欠缺的,所以显示地独立出来阐述。下面的思维也是如此,本身属于方法的一部分,但因为很重要,所以单独抽取出来。


 


 


【3】思路决定出路,以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思考


 


有很高的定位,未必一定能实现很高的成就。"沿着旧地图发现不了新大陆",常规思路只能达成常规结果,不一样的定位要匹配不一样的思路。


 


思路,最核心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客户需求和技术突破双轮驱动,创造不一样的客户价值和体验,才会有不一样的贡献。


 


真正的牛人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或者纠结于性价比优劣,而是从更高维度,给对手意料不到的空中打击。所有的决胜,往往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作战。那种战争史上传为佳话的著名战役,往往都是风险很高、代价很大的惨胜,并不值得宣扬。我们追求的是智慧制胜,以洋枪洋炮,攻击对手的大刀长矛。看上去有些“不英雄”,但这是竞争胜出的常态。手握高精尖武器的马云同志,是不会和街边小店去对称竞争的。


 


无线这些年的崛起,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激情创业史,更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全方位创新史。在市场影响力领先、客户影响力领先、行业影响力领先的挑战目标牵引下,包括大家熟知的XXX、XXX、XXX、XXX、XXX、XXX…等一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创新;以及平台化、解决方案做强,一年一度滴水湖的业务布局和组织优化;自上而下的创新委员会和自下而上的全员创新氛围营造等……


 


即使是已处于生命周期后端的GSM和UMTS,以正向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武装团队,以创新做厚存量,饱和收割,打造了XXX、XXX、XXX、XXX等金蛋,让成熟产业的价值因我们而不同。老王同学也因持续创新,写下了明星产品UMTS四年逆势双位数增长的传奇。


 


任何岗位,都可以通过创新思考,让价值因你而不同。而创新,并非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有TRIZ、水平思考等比较成熟的方法可以直接学习套用。我就曾经让我的首席规划师小戴同学,为GUC开发管理部三个城市、千号研发兄弟姐妹全员普及水平思考。UMTS创新茶话会更是始终如一坚持很多年,输出无数有价值的创新IDEA。让UMTS的软件持续卖出了很好的价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4】学习标杆和总结改进并重,站在巨人肩膀上,也站在自己昨天的肩膀上快速成长


 


就常规事情而言,通常都能找到标杆,找到比较有效的成熟处理方式。进步最快、风险最小的方法就是“拿来主义”,学习标杆。也就是知识管理的事前学,如牛顿同学所说的站在巨人肩膀上,自然更有力量。例如我们一个项目切操作系统,大家都清楚软件项目切操作系统风险极高,所以我们“不惜一切事前学”,通过同行协助吸收了很多同类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最终一把切成功。


 


“总结改进”就是知识管理的事中学和事后学。确保自己下一次可以站在前一次的肩膀上,而非原地踏步。只要每次用AAR认真总结,为下次增加一点点高度,长期积累下来,“复利”形成指数叠加效应,大家都会成为巨人。


 


“对外标杆学习”和“对内总结改进”结合,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和站在自己肩膀上结合,我们会跑得比一般人快。这是快速成长的一把金钥匙,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


 


无数人问我这个CKO(首席知识官)是KO啥的,我说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和站在自己肩膀上,从而看得更远、跑得更快。一个人只要方向定得比较有挑战性,同时把知识管理事前学、事中学、事后学做到极致,勇于实践并持续坚持,有这三点,他/她想不优秀都难。


 


第三条和第四条都是讲达成高目标的通用方法。创新,以及知识管理的“对外标杆学习”和“对内总结改进”。限于篇幅,就不举更多的例子了。


 


只有目标和方法,还是不够的。


 


 


【5】最重要的一条,傻傻的华为式坚持:倾注爱,坚韧、专注、心无旁骛、倔强前行


 


知行合一落地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很多聪明人有目标、有方法,但往往缺乏坚持。


 


对目标倾注爱,同时培养自己坚韧、专注、心无旁骛的优秀习惯,我们才能成为职场上跑得更快、跑得更远的那匹千里马。


 


我们可以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和使命感。但是,不可以没有爱。不管是对产品,还是对团队。如果没有爱,就无法释放自己和组织全部的能量,也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对管理者而言,最关键的还不是管理知识和经验,而是这两份爱:


1)把下属当成兄弟姐妹,帮助他们成功。


2)把产品当成孩子,帮助他们成功。


有了这两份挚爱,就算管理经验少一点,我们依然可以把事情做好。反之,就算管理经验再丰富、影响力再大,很难点燃自己和团队的激情,能力就要大打折扣。


 


驱动力、爱、思维模式、持之以恒是管理课程中相对比较难的部分,因为不是一招一式可以直接模仿、马上践行的套路,而是需要长期痛苦修炼的内功。高手比内功,这部分的确更为重要,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工作就是人生的修行。既然是修行,何不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且悟且前行?


 


慢慢静修并无不可。但是,咱们作为俗人,总是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洪流裹挟而行,进步慢了,天不会塌下来,但人生的很多机会可能会错过。既然有方法能更快的成长,前面有巨人的肩膀可以借力,我们当然愿意进入成长的快车道。


 


目标、方法、坚持,构成了成功职业发展的黄金三角。以目标为牵引,以方法为支撑,以爱锻造坚如磐石的意志长期坚持。也许,终有一日,世界会因你我而不同。即使没有做到,至少,我们都会有一个不错的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如此,学习同样如此。远大的理想和清晰的目标是最重要的牵引力;而学习标杆+总结改进的学习方法,系统逻辑+创新的思维方法会让我们与众不同;最最重要的同样是坚持,傻傻地坚持是产生复利,享受指数叠加的最快方法。所有的伟大,都是时间堆积而成,无一例外。


 


快速成长经验总结:目标+方法+坚持,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坚持决定高度。


【1】人生成就的大小,个人成就导向和使命感是分水岭。


【2】定位决定地位,职业发展直接取决于目标高低。


【3】思路决定出路,以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思考


【4】学习标杆和总结改进并重,站在巨人肩膀上,也站在自己昨天的肩膀上快速成长


【5】最重要的一条,傻傻的华为式坚持:倾注爱,坚韧、专注、心无旁骛、倔强前行


 


推荐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凌湘寿”:本文5月26日发表于个人公众号,如想了解职业发展、选择和决策、职业经理人领导力等更多相关内容,可以直接微信上搜索“凌湘寿”关注。欢迎您提宝贵建议。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