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刨根问底--《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今天要介绍一本我二刷的书--《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这本书很薄,能够随身携带。却能让你翻很久。

首先,在作者献词这短短的三句话中,我看到了好几个方面的评语。其中有几个很具有喜感,甚至是在拆散作者和谐幸福的家庭。“这是两个妻子的意思?”,“看不懂几个意思,作者写的几个老婆。”。而这些简单的评语,恰恰反应了读者完全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现本书的作者是两个人。只是靠着一点点的了解,就已经对问题进行了定义。希望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他们能够找到答案。

说实话,这本书的翻译版本有时候会让你觉得超级拗口,甚至要花比较多的时间来通顺的读下去。比如在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这章,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对我们的顾客来说好得过了头。”这是写在商店橱窗上的一句标语。原文是这样的。“Nothing is too good for our customers.”,是不是想要表达没有什么比我们的顾客更重要,或者顾客是上帝这样的语义。而我们现在看到它,读了它,却没有理解它,你会不会走进商店,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什么,会对顾客好的过了头。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会让你有点忍俊不禁,也会让你心服口服。看到这样的序言。有多少人能够从这个序言里面看穿他们的文采和简练的语句凝练的贯穿全文的主旨。我们很多人,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略过序言和扉页的推荐,总是想着抓紧时间汲取正文的养分,和那些精彩的瞬间。殊不知,序言才是整本书的精华。读序言,就能够知道知道这本书需不需要读下去。这本书的序言只有短短的四行,很多人都对此无感,而也是这短短的四行,基本上贯穿了这本书的主旨。提出问题,然后解决它。

问题:没有人会读序言。
解决方法:把序言作为第1章。
解决方法带来的新问题:第1章很无聊。
新的解决方法:删了第1章,把第2章作为第1章。

但是,暴力的将序言做为第一章,同时也引入了新问题。我们都只是看到了表层浅显的问题,当我们改变状态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引入新的问题,简单的说,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无意之间产生的,是比较难发现的。

整本书以若干个生动有趣但同时很有警觉意味的故事来说明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方法,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和观点。讲故事,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一件事。

定义问题–找到真正的问题

作者说,问题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此时的我们,抬抬头就能找到成千上万的问题,我想要柔软的带着绒毛的椅子来保证每天10个小时的工作能够让我的屁股舒服一些,我想要食堂的饭菜能够更可口一些,我想要。。。现实是你只有垫着一层海绵和可以调节后背的办公椅,现实是食堂的饭菜总是不能满足你的口味,现实是。。。我们总是在表层浅显的看着问题,在初步的定义上不停的绕圈子,不敢往前走一步,深怕出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逃避问题,这也是较为古老但特别有效的办法,降低我们的敏感度。让你觉得现实和理想是没有什么区别了。在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里默默的安慰自己。

问题由谁解决–是谁遇到了问题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单纯的针对某个人的,对于问题产生的主体和辐射的范围来说,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书中雷龙大厦的电梯问题,最终导致了雷龙先生的悲剧。混蛋的房东,深恶痛绝的劳工联合,以及受不了的骚扰。每一方都心里有气,每一方都是否还记得初心?记得他们最开始遇到的问题。试一试穿着别人的皮鞋走路,透过对方的眼睛,看一看他遇到的问题。

“我们永远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直到我们彻底的摆脱了这些问题。” 而后果,也是雷龙先生永远的倒下了。

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引发了问题

是的,我们都在表层看着问题,在没有弄明白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给出了解决方案。缺少了寻根究底的勇气,也许是为了表现。

看过一个故事。我们国家的火箭的直径3.35米。而这个标准的来源会让初次听闻的你觉得匪夷所思。结论就是:火箭的直径是由马屁股决定的。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你会怎么想?当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惊呆了。后来去查了资料才知道缘由。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作家刘润在2017年初参观中国火箭院的时候。在参观的途中,火箭院梁小虹书记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火箭的直径都是3.35米吗?

刘润想,这个我知道:因为火箭的运输靠火车,火车的涵洞宽度,决定了火箭的直径。

就在他沾沾自喜回答正确的时候,梁书记接着问:那火车涵洞的宽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而这样,也让他预感到,这次参观,可能会变成一场有关宽度的面试,他不确定的回答,铁轨的宽度?

梁书记追问:那铁轨的宽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现在他真的不知道了。

铁轨的宽度,沿袭了电车轨道的宽度,电车轨道的宽度,沿袭了古代马车车轮的间距,而马车车轮的间距,则是由马来决定的,接近两匹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火箭的直径,是由马屁股决定的。

这就是做火箭的精神,面对问题时,要不断追问到底,直到找到真正的答案。

整个对话,极具画面感,刘润在对话中的表现,像极了在面试中不确定答案的我们。也像极了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候的态度,仓促的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的那句,这就是做火箭的精神,极度震撼人心。

这种寻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方法,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名称。或许有人已经猜到了是什么。那就是比较著名的丰田5问(5Why法)。

记得有次,媳妇参加培训,正好是5Why分析。觉得好玩,顺手就跟我提了一嘴,我看到了,根本没有看仔细,就带着傲慢的姿态说那是错的。正常的应该是5W1H。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时候我也是沾沾自喜的。

可是当后面她的培训进度递进,慢慢地,我发现原来我像一个小丑一样在表演。真的是孤陋寡闻了。我根本就没有看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原来,脸色真的会发烫。因此,我专门去查了资料,补充了自己的短板,原来5Why是一种找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并且很出名。

为什么叫丰田5问,是因为这种方法最早在丰田公司盛行。也是一个小故事。

据说,有一次大野耐一到生产线上视察,发现机器停转了。于是他和员工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为什么会超负荷?”
“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为什么润滑不够?”
“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为什么磨损了呢?”
“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找到原因了,原来机器停转的原因是没有安装过滤网。而上面员工说的超负荷、轴承润滑不够等都只是机器停了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如果我们按照这些原因去解决问题,那问题还会再出现,机器还会再一次停转。

当然,连续问几个为什么,并不是在问题的广度上来进行,如果一直在问问题周边的衍生问题,那问多少个问题都不会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几个为什么要在问题的深度上来进行。直到找到本质。

问题的解决–值不值得解决

很多时候,在应用软件上,一般是允许一些不影响程序运行的小问题存在的,因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大。那么我们就应该允许一些问题存在,而不去解决它。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而我们总是习惯了,在成长的路上,只有第一次出现在眼前的东西才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忽略了那些时刻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东西。我们一直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到底要不要他, 但一定会有时间去后悔。这些道理我们一直都懂,却一直被忽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抛弃自己的习惯,去慢慢思考,去刨根究底。想清楚到底要什么,再来确定问题到底需不需解决。

但愿每个人都能够真正的理解问题,也但愿那两个读者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这是他们深爱着的妻子。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