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PSMA)于4月16日对中国正式生效,中国远洋渔业监管体系迎来全面升级。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文强调,国家对远洋渔船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而山东天地通渔船渔港智慧化管控平台的涉外管控子系统,正成为践行这一承诺的科技利器。
一、协定生效倒逼监管升级
PSMA协定要求港口国对入港渔船实施"入港预审-准入管控-在港检查-国际合作"的全链条监管。中国作为负责任渔业大国,通过加入协定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坚决打击非法捕捞的明确信号。
二、山东智慧平台展现科技监管样板
在山东沿海,天地通渔船渔港智慧化管控平台已构建起"天-空-海-港"四位一体的监管网络。其涉外管控子系统深度融合AIS系统、北斗定位、AI视频分析、小目标雷达、区块链存证等技术,实现三大核心功能:
- 实时动态追踪: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对进出港外籍渔船航行轨迹进行毫秒级追踪,自动比对申报航线与实际操作,异常偏航即时预警;
- 智能合规审查:AI算法自动解析渔船报关单证,交叉验证渔获物种类、数量与作业海域的合规性,对疑似IUU捕捞(非法、不报告、无管制)行为触发红色预警;
- 全链条证据固化:从入港查验到卸货监控全程采用区块链存证,确保执法检查数据不可篡改,为国际协作提供司法级证据支持。
三、实践成效彰显治理决心
该系统在山东试点期间已显现显著成效:某外籍渔船试图通过篡改航行日志掩盖越界捕捞行为,系统通过轨迹回溯锁定证据链,最终协助渔政执法部门完成多例涉外渔业违规案件的国际移交。据统计,系统运行后港口检查效率与违规渔船拦截准确率大大提升。
四、科技支撑全球海洋治理
山东的实践证明,智慧化监管既能提升履约能力,也为国际协作提供创新方案。未来,中国将依托此类平台,深化与太平洋岛国、东南亚等区域的港口国数据共享,构建覆盖全球的渔业监管网络,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海洋保护目标。
随着PSMA协定的深入实施,中国正通过"政策+科技"双轮驱动,为全球渔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彰显海洋大国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