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便携产品的硝烟战争--用户需求至上

苹果与安卓,当今移动设备端两大霸主(指系统非公司),市场份额的战争依旧激烈的继续着……

--起源:曾经的霸主--诺基亚

回到5年前甚至更久,在那个大街上满是诺基亚的时代,很少有人会想到当今却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手机世界

互联网竞争就是如此激烈,下一秒也许就会诞生改变世界的产品,当然在此改变之前,会有大批大批的idea淹没在浪潮之中

诺基亚并非口碑不好,事实上,nokia手机因为很高的性价比和“砸核桃”级的质量,还是拥有很大的用户支持率。那是什么,让当初那个不可一世的巨头倒在后起之秀的脚下,甚至沦落到变卖公司总部的尴尬地步?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赢得了用户便赢得了一切。

就在全球业界都看好诺基亚的同时,200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公布了旗下智能手机:iPhone,由此开启了新的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而苹果公司已故前任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其“重新发明了手机”之后,也让全球业界对智能手机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定义。而诺基亚公司所拥有的Symbian OS(塞班系统)则不再适用于当时的市场,甚至连是否属于智能手机系统也遭到质疑。
2008年,谷歌公司也发布了旗下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成为了市场新的变革,触屏智能手机风潮成为市场主流,诺基亚公司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被终结,最终一路下滑……独霸塞班系统的诺基亚,当初显然不会把初生的iOS和Android放在眼里,而当公司管理者真正意识到情况并试图做出改变时,为时已晚,历史的潮流已毫不犹豫地把塞班系统拍死在沙滩上。
对比一下系统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细节
塞班系统很少采用重大更新,界面几乎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比不上每年苹果发布会让人们翘首期盼的新特性,而且可扩展性资源远不像android这样丰富。纵使让习惯了实体键盘的用户接受虚拟按键比较困难,但是触屏挥之即来,随心所欲的体验特性,迅速成为年轻一代的时尚主流(诺基亚并非没有触屏,只是它的触屏是电阻式,只能采用笔尖等实现手写。而主流的是电容式,已可以支持丰富的multi-touch功能)再加上炫酷的操作特效,新生代赢了。也可以说,掌握用户需求主要是新的设计概念,把握年轻一代的好奇心
--当今:苹果VS安卓,优秀与开放之争

苹果的成功不得不提到乔布斯的伟大,初代iphone的设计便牢牢把握住了“果粉”的心,一经推出便迅速占得市场。而安卓起步的体验不好,依靠强大的开源支持才走向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的逝世引起苹果品牌看衰的原因。一个伟大的产品设计师,也许他提出的概念便足以改变世界。技术不难,难在 Innovation,创新。

回归正题,苹果和安卓能够分庭抗礼的原因,是他们所走的两条不同的策略--自主的“闭门造车”与开放的“海纳百川”(这里的闭门造车是褒义,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每一种策略都是一柄双刃剑。

网络言论经常会这样比喻:白富美用苹果,屌丝用安卓--从某些方面来说是这样的吧

PROs:

苹果的产品坚持简洁、酷炫、人性化的操作,以及漂亮的外观设计。所以iOS不开源,定位也趋于中高端,适合资金充裕和追求易用性的用户,不必担心死机,卡顿,系统文件管理,只用它做想做的事情就好!(提供这种体验需要较高的硬件,所以价格自然而然就高了)

安卓系统则恰恰相反。年轻人既然是玩手机,就该好好折腾,于是它开源的特性被许多GEEK所追捧,各种定制化ROM,主题层出不穷。什么好用就动手加进来,不好的统统滚蛋!个性化定制能够带来特别的成就感,再加上安卓软件开发的低门槛以及硬件设备的广泛适应,没有不火起来的理由了(当今没有用过安卓手机的似乎都火星了)

CONs:

自主开发固然可以做到优秀,可是缺乏众多编程爱好者的支持,能否吸纳人才一直保持这种优秀的习惯便是苹果成败的关键。诺基亚证明了曾经的霸主如果不坚持创新也会垮掉,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只有更加努力才行。目前来看,随着新代产品的发布,曾经神话般的iPhone也开始被人调侃和诟病了。

开放性在引入优秀力量的同时,必然也会混入平庸作品甚至恶意软件。安卓游戏和软件的整体质量低于苹果不止一个档次。玩家在享受刷机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一些恶意广告软件和安装游戏数据包的烦恼。同时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和良莠不齐直接导致了开发的困难性,难道开发者要为不同分辨率不同硬件档次手机平板各开发一个版本?!


总体来说,苹果和安卓的成功,是它们把握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显然要满足所有人是不可能的,让产品坚持自我,做的更为优秀以吸纳保持用户,才是成功之道。

--未来:百家争鸣,谜一样的IT

IT行业不像传统的制造和销售业,它时时刻刻都会有新想法和新产品诞生。除了苹果和安卓,抓住WP稻草的不死巨人诺基亚,商务性至上黑莓……也许几年内又会诞生新的霸主,谁也说不准。传统的手机和新兴的平板之外,可穿戴式设备如google glass和iWatch也逐步浮出水面。谜一样的IT,无论怎样,最终造福的总是用户^_^


体验,感悟,改变!做GEEK的自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信号处理领域,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多个信号源到达接收阵列的方向。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种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在DOA估计中的实现,以及它们在MATLAB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ESPRIT算法是由Paul Kailath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阵列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来估计信号源的角度。这种算法相比传统的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无需进行特征值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颇具优势。 1. 普通ESPRIT算法 普通ESPRIT算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构造等效旋转不变系统和估计角度。通过空间平移(如延时)构建两个子阵列,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旋转不变性。然后,通过对子阵列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信号源的角频率估计,进一步转换为DOA估计。 2. 常规ESPRIT算法实现 在描述中提到的`common_esprit_method1.m`和`common_esprit_method2.m`是两种不同的普通ESPRIT算法实现。它们可能在实现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选择子阵列的方式、参数估计的策略等。MATLAB代码通常会包含预处理步骤(如数据归一化)、子阵列构造、旋转不变性矩阵的建立、最小二乘估计等部分。通过运行这两个文件,可以比较它们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异同。 3. TLS_ESPRIT算法 TLS(Total Least Squares)ESPRIT是对普通ESPRIT的优化,它考虑了数据噪声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在TLS_ESPRIT算法中,不假设数据噪声是高斯白噪声,而是采用总最小二乘准则来拟合数据。这使得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优。`TLS_esprit.m`文件应该包含了TLS_ESPRIT算法的完整实现,包括TLS估计的步骤和旋转不变性矩阵的改进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ESPRIT变体取决于系统条件,例如噪声水平、信号质量以及计算资源。通过MATLAB实现,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这些代码也为教学和学习DOA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ESPRIT算法的工作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