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上手记
安装
过程及要点小记
回忆式记录,仅供参考。
- 连接网络,同步时间
- livecd环境联网只能用
iwd
的控制程序iwctl
,企业级wifi至今搞不清楚,感觉学校的eduroam(EAP-PEAP)在livecd里不可能连上 - 同步用
timedatectl
- livecd环境联网只能用
- 确认引导模式
- 用于确定分区及引导安装方式,有必要查看
- 分配磁盘、格式化
- 挂载分区、安装基本组件、生成fstab文件
- 应当注意先挂载根分区
/
,再efi分区/boot
,最后其他分区 - 修改镜像源
/etc/pacman.d/mirrorlist
- 记得安装网络管理器,新系统可没有
iwd
之类的。比较喜欢NetworkManager
,同时plasma
有plasma-nm
组件来控制NetworkManager
- 检查fstab是有意义的
- 应当注意先挂载根分区
- chroot
- 用
arch-chroot
而不是chroot
,前者封装了一系列挂载命令,可参考gentoo安装指南的这一节
- 用
- 同步本地时间
ln -sf
强制创建软链接
- 本地化,设置基本参数
- 启用en_GB.UTF-8,zh_CN.UTF-8,zh_SG.UTF-8
- root密码,主机名
- 安装引导
- 例如grub,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后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bootloader-id=GRUB
再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 个人情况,在livecd环境下
os-prober
后grub也检测不到windows,重启后方能解决
- 例如grub,
- 重启,开始使用
- 退出chroot环境,umount,reboot
发发牢骚
虽然但是,现在回想Arch的安装真的比gentoo简单好多。
使用
还未将Arch作为主力机 (所以也不是一个好的Archer) ,仅作记录。
创建普通用户,安装doas
作为sudo
的轻量级替代,doas
的源码更短、二进制包更小、更安全,这些促使我下载了它:
pacman -S opendoas
只可惜,base-devel
这个包以sudo
为依赖,sudo
该配置的还是得配置。
用户与用户组控制基本命令速查:
创建组:groupadd sudo
创建用户并加入组:useradd -m arch -G sudo
,-m
表示创建家目录
将用户加入组:gpasswd -a arch sudo
创建或修改密码:passwd arch
用户一览:cat /etc/passwd
组一览:cat /etc/group
安装桌面环境和终端
比较喜欢KDE-plasma,尝试只安装plasma-desktop
经历过重启后黑屏,查看了plasma
包的内容感觉有必要全部安装;显示管理器,官方推荐sddm
;顺手把KDE的终端konsole
给装了:
doas pacman -S plasma sddm konsole
安装完成后启动sddm.service
应当开箱即用:
doas systemctl enable --now sddm
安装、配置一些常用的软件
终端及Shell
感觉其实Konsole
就不错,这里罗列一些:
Shell则王者Zsh。
中文输入法
来来回回配了好久,感觉有坑。其实就是fcitx5
和词库,再把中文输入法调整到优先级最高的位置(第一位,虽然到哪儿都提示第一个是禁用的)。
浏览器
开源系firefox
,专有系microsoft-edge
,前者在官方包,后者在AUR,windows用多了以为edge才是王,但是配中文输入法在edge上屡试屡败,又被mozilla的开源精神感动到(,遂放弃,拥抱firefox
,拥抱开源。
Misc
vim
,openssh
,配置archlinuxcn
源,linuxqq
,vlc
(似乎plasma
自带?),代理等等。
一点点感想
确实是刚刚接触了Ubuntu后就放弃了,看到许许多多的文章帖子都说Arch很难上手,还是被前者的设计和“哲学”难受到了,虽然不算太乐意折腾的人,但是好奇心重,也对Linux系统感兴趣,慢慢看wiki慢慢找资料,虚拟机上装个两三遍也能开始折腾笔记本了。还是挺喜欢Arch的设计 (和它的logo) 的,审美和生产力兼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