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来我的个人网站看看:瞳孔空间
一:相关概念
需求工程过程的目的:介绍为软件加强型系统中的复杂软件设计的需求工程过程,涉及
- 抽取需求
- 分析需求
- 验证需求
- 管理需求
主要关注点:需求工程中要做些什么
过程:一组活动的有序集合
- 具有结构性:一组有组织的活动
- 具有目的性:将输入转换成输出
- 作用:
- 结构性帮助处理复杂问题
- 过程定义帮助问题求解知识的重用
为什么要定义过程
- 组织和控制过程的进展,达到可控可预测的目的
- 活动的管理
- 执行活动的人员的管理
- 活动完成质量的管理
- 发现活动进行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改进过程
系统工程过程:
- 系统需求工程:整体系统的需求,相对高层的需求,关键约康
- 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 需求划分:需求划分到这些子系统上,决定那些需求由软件实现
- 软件需求工程:高层软件需求分解到细一些的软件组件的需求
- 子系统开发:硬件和软件子系统平行设计和实现
- 系统集成:硬件和软件子系统集成为一体
- 系统验证:对照需求验证系统
过程改进:
- 目标:
- 质量改进
- 日程缩减
- 资源缩减
- 主要涉及的问题
- 过程成熟度
- 需求过程的成熟度模型
- 初始级:经验式需求工程,常常出现需求的问题
- 可重复级:标准化需求工程;较少的需求问题
- 定义级:定义明确的基于最好的实践的过程,恰倒好处的过程改进
过程的作用:
- 规定需求工程要进行的活动
- 定义活动的输入/输出
- 管理和控制需求工程进程
- 明确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过程和角色挂钩)
- 通过过程控制保证需求的质量
二:需求工程的输入和输出
需求工程的输入
- 存在系统的信息:要被替换的系统或者目标系统将与之交互的系统的功能
- 需求相关者的需要:系统的需求相关者在什么方面需要目标系统来支持他们的工作
- 组织标准:组织中涉及系统开发实践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 规章条例:适用于系统的诸如健康和安全条例等外部规定
- 领域信息:关于系统的应用领域的一般信息
需求工程的输出
- 一致同意的需求:关于系统需求的描述,这个描述对需求相关者来说是可理解的,并且已经得到他们的同意
- 系统的规格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可被实现的系统功能的更详细的规格说明
- 系统模型:一组从不同方面描述系统的模型,比如,数据流模型、过程模型、等等
三:需求工程过程模型
过程模型:过程的简化描述
过程模型的类型
- 粗粒度模型:活动的大致的序列、给出活动的上下文、显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 细粒度模型:特定过程的细化模型、用于理解和改进存在的过程
- 角色-活动模型:刻画参与过程的不同角色,以及他们进行的活动
- 实体-关系模型:显示过程的输入、输出、中间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于质量管理系统,作为过程活动的补充
粗粒度纯线性模型:
粗粒度线形迭代模型:
螺旋式模型:
角色-活动模型:
四:需求抽取和分析
抽取分析和协商螺旋:
需求抽取过程的关键活动
- 设定目标:组织和业务目标
- 获取背景知识:应用领域知识
- 组织知识:将获取的知识组织起来
- 采集需求相关者的需求:咨询需求相关者
需求抽取的四个维度:
需求的来源:
- 客户(实际的或潜在的)
- 任何原有的解系统及其文档
- 原有系统的用户
- 新系统的潜在用户
- 应用领域专家
- 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 …
需求抽取的机制:
- 交谈法
- 问卷法
- 任务观察
- 头脑风暴
- 联合应用开发
- 用例和场景
需求分析过程:
- 目标:发现初步需求中的冲突
- 主要活动:
- 必要性检查
- 一致性和完整性检查
- 可行性检查
需求协商过程:
- 目标:确定能得到一致同意的需求
- 主要活动:
- 需求讨论
- 需求优先化
- 达成一致意见的需求的确认
五:需求验证
需求验证过程
- 需求分析
- 需求抽取阶段的“粗”需求
- 通常非形式化非结构化的表示
- 不完整、存在不一致
- 解决“我们得到了正确的需求吗?”
- 需求验证
- 检查需求文档,完整的系统需求
- 明显的不完整和不一致已经去掉
- 文档的表述符合规范
- 解决“我们是否把需求搞对了?”
需求验证过程:输入与输出
需求审查:
组织审查的注意事项:
- 规模
- “足够的人,使得相关的经验都有”
- 最少:3 (4如果写的人在的话)
- 最多:7(如果领导没有经验的话,可以少一些)
- 期限
- 不要超过2个小时
- 如果太长了注意力会漂移
- 输出
- 所有的审查员必须同意这个结果
- 所有的发现都应该写下来
- 范围
- 关注于一小部分的设计,而不是整个事情
- 时间表
- 一旦作者完成了一件产品就开始检查它
- 不要太早:产品还没有准备好———发现作者已经意识到的问题
- 不要太晚:产量已经在使用———错误要改就要花费很大的代价
- 目的:记住最大的好处是来自于固定这个过程,采集数据以帮助你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审查指南:
- 在审查之前
- 将形式的审查安排进项目规划中
- 训练所有的审查人
- 保证所有的出席人都要提前准备
- 在审查期间
- 审查产品,而不是它的作者,使意见是构造性的、专业的、以及和任务相关的
- 严格按照日程进行,领导必须防止拖延
- 限制辩论和反驳,记录下问题留着以后讨论,只识别问题,当时不要去试图解决它
- 全要写下来
- 在审查之后
- 审查这个审查过程
选择审查人:
- 可能的候选人
- 审查方面的专业人员(比如,QA人员)
- 来自与作者同一个开发小组的人
- 因为有专业经验而被邀请的人
- 对产品有兴趣的人
- 有什么东西可以贡献的访问人员
- 来自组织中其它部门的人
- 要排除的人
- 负责审查作者本人的任何人(比如,产品线经理)
- 任何已经知道与其他审阅者有个人冲突的人
- 任何没有资格来做这件事的人
- 所有的管理人员
- 任何其出现会带来兴趣上的矛盾的人
将审查结构化:
- 能够将审查结构化为不同的形式
- 经验的:依赖于审查人的经验
- 检查表:
- 使用一个关于问题/观点的检查表
- 检查表被裁剪为文档的形式
- 主动审查(基于观点的阅读)
- 每个审查者从一个特定的目的来阅读,使用专门的问卷
- 不同的审查者有效地采用不同的观点
- 这些不同是有含义的,比如,研究指明:
- 主动审查比经验的和检查表方法能发现更多的错误
- 在经验式和检查表方法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 会议式审查可能会是多余的
五:小结
- 需求工程过程是一组活动的结构化序列,它产生用来说明待开发系统的需求文档。需求工程过程涉及需求抽取、需求分析和协商、和需求验证等活动。
- 需求工程过程模型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出发构建的简化过程描述。
- 需求抽取涉及对包含应用领域、要解决的问题、组织的需要和约束、以及系统相关者需要的辅助功能等在内的所有问题的理解。可以采用的技术包括面谈法、问卷法、情景法、软系统方法、原型法等。
- 当出现需求重叠和冲突时需要进行需求协商。
- 需求抽取、分析和协商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在需求被所有需求相关者接受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
- 需求验证关注于检查需求文档的最终草案以发现其中的错误。最常用的需求验证方式是需求审查,检查表在组织需求验证过程中是一种有用的方式。原型法是需求验证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 需求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要求有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来管理这些变化。可追踪性信息记录了需求与需求的来源之间,需求之间,需求和系统设计之间等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对变化影响分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