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也一个多星期了,参加了几个面试,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没有谈成,回忆最近的一次面试,被问到了代理模式,发现自己也只是会用而已,至于为什么要用,什么场景要用到也很模糊。于是上网查了一点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1.代理类和真实类都实现了相同的接口,或继承了相同的抽象方法,规范了设计,隐藏了具体实现;
2.代理类可以在调用真实方法之前、之后添加一些功能(事物管理,方法执行效率检测,日志管理等);
那为什么要用代理类?
举个例子来说:Spring的AOP是通过JDK动态代理(用于创建实现了某些接口的代理类)实现和CGLIB代理(用于创建没有实现接口的类,通过创建其子类实现代理)实现的,那它为什么要用这些去实现呢?面向切面编程需要在正常的、顺序执行的程序中加入某些系统功能,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就引入了代理。如果我们要为系统中各种接口的类都生成代理类,那也不现实,所以引入了动态代理。动态代理类里面有这么一个方法Static Class getProxyClass (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获得一个代理类,其中 loader 是类装载器, interfaces 是真实类所拥有的全部接口的数组,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易的实现动态代理了。
代理类的应用场景?
1.调用真实方法前用代理类进行校验;
2.我们上网时,内容一点点的显示也是应用了代理模式
3.计算过程很长,需要显示中间计算结果
以上都是个人简单的理解,仅用于自己的积累,有错误的地方还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