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LAN技术基本原理

VxLAN基本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OV3技术的实现原理其实非常简单,VxLAN=MAC in UDP 、NvGRE = MAC in GRE、STT = MAC in TCP(伪TCP),显而言之都是一种再封装技术,基于新的头部实现隧道互联。使用这些隧道组成的逻辑网络就是数据中心的overlay。

VTE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TEP隧道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trunk口,不过这个trunk运行的是不同的VNI通过。

VN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vlan Header头部限长是12bit,导致vlan的限制个数是2的12次方 等于4096个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 VXLAN 的报文 Header 内有 24 bit,可以支持 2的24次方的 VNI 个数(VXLAN中通过 VNI 来识别,相当于VLAN ID)。相同VLAN ID可以映射到不同的VNI上。

VxLAN报文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转发时,封装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大二层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会变化的只有外层MAC地址,外层MAC地址为其二层网关的MAC地址(或者直接目的NVE的MAC地址)。

VxLAN接入模型:
VXLAN接入业务模型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D类似于VLAN,BDIF其实功能就相当于VLANIF接口。

VXLAN接入业务模型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量转发模型:

VXLAN转发模型之相同网段VM互访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OVS表示一个服务器,interface表示交换机的接口,sub interface表示一个VLAN的子接口。如果两个虚拟机在同一个子接口下,直接在虚拟机环境中互访,如果两个虚拟机处于不同的物理接口连接,则需要通过BD进行同一个交换机中的自行转化。

VXLAN转发模型之相同网段VM互访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两个虚拟机在VTEP隧道的两端,则需要通过中间的大二层网络进行转发了,先通过sub子接口进入对应的BD1,打上BD1对应的VNI1,通过VNI1匹配到对应的隧道tunnel2,并打上NVE1和NVE3的MAC作为外层MAC地址和IP地址,最后转发到NVE3,NV3解封装后通过VNI进行匹配到BD,查看内层MAC,匹配到出接口,通过VLAN ID从对于的子接口发送出去,到达VM6。

转发广播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给每个匹配的隧道都发送一个外部不同,内部相同的报文。外部目的MAC是VXLAN二层网关,外部目的IP地址是目的隧道的IP地址。

VXLAN转发模型之不同网段VM互访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网段的VM需要通过其网关进行转发,先将报文发送给自己的二层网关,网关拆包后发现目的IP地址不是自己,所以然后进行三层转发,三层转发在BDIF进行,通过VNI匹配到BDIF,通过目的隧道目的IP查看对应的隧道,重新封装VNI2,匹配VXLAN隧道发送到回NVE1,再通过VNI2拆封装,发送到VNI2,查找MAC地址和内层VLAN发送到VM3。

VXLAN转发模型之不同网段VM互访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过程第一种模型相似,不过目的地址在不同的虚拟机上。

VXLAN转发模型之不同网段VM互访 (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之前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在NVE2上查看外层目的IP后匹配到的隧道是tunnel3,所以最后发送到了NVE3,NVE3发送目的隧道的MAC是自己,并且IP地址也是自己,所以拆包,匹配对于的VNI,查看MAC地址和内部VLAN ID从对应的子接口发送到VM7。

VxLAN网关部署方式:

两种网关部署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中式和分布式部署,集中网关能够方便管理,但是路径较长,可能延迟较大。

两种方式部署的对比:
服务器网关部署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转发路径优化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防火墙流量过滤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xLAN优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整理资料来源:HCIE培训资料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VLAN和VXLAN技术原理、实现方式、区别与联系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自己对这两个技术的理解,同时结合提供的引用资料,确保信息准确。 首先,VLAN是传统的虚拟局域网技术,工作在数据链路,通过添加VLAN标签来分割广播域。用户可能想知道它的基本实现方式,比如基于端口、MAC地址或协议类型。引用中提到的VLAN通过划分不同的虚拟局域网来隔离流量,这一点需要详细说明。 然后是VXLAN,作为VLAN的扩展,主要用于解决VLAN的扩展性问题。根据引用[2]和[4],VXLANoverlay技术,使用三网络构建虚拟二网络,通过封装在UDP中传输。需要解释VXLAN的封装结构,比如VXLAN头部、外UDP/IP封装,以及VTEP的作用。引用中的例子提到VTEP之间的隧道通信,可以举例说明数据传输过程。 接下来是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需要对比它们在协议次、地址空间、封装方式、扩展性等方面的不同。例如,VLAN的VLAN ID只有12位,最多4094个,而VXLAN的VNI有24位,支持更多网络分段。同时,VXLAN基于IP网络,适合大规模云环境,而VLAN更适合本地网络。 还要注意引用资料中的关键点,比如VXLAN如何通过三网络解耦逻辑和物理网络,以及VXLAN作为overlay技术的特点。需要正确引用这些内容,并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引用标识,如[^2][^4]。 此外,用户要求生成相关问题,我需要根据内容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可能涉及应用场景、性能对比、具体实现案例等,确保问题与主题相关且能引导进一步学习。 最后,检查回答结构是否清晰,是否分点说明,并正确使用LaTeX格式,尤其是行内公式和独立公式的正确使用,但在这个问题中可能涉及较少数学公式,主要注意技术术语的正确呈现。</think>### VLAN与VXLAN技术原理、实现方式及区别与联系 #### 1. **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原理** - **基本原理**:VLAN通过**二网络划分逻辑子网**,将同一物理网络中的设备分组隔离。每个VLAN对应独立的广播域,通过添加**VLAN标签(12位,范围1-4094)**标识不同虚拟网络[^1][^2]。 - **实现方式**: - **基于端口**:交换机端口静态绑定到特定VLAN。 - **基于MAC/协议/IP子网**:动态划分VLAN成员。 - **标签封装**:使用IEEE 802.1Q协议,在以太网帧头部插入4字节VLAN标签(TPID+TCI),格式如下: ``` | 目的MAC | 源MAC | 802.1Q Tag | 类型/长度 | 数据 | CRC | ``` - **局限性**:VLAN ID数量有限(4094个),难以支持大规模云环境。 #### 2. **VXLAN(虚拟可扩展局域网)技术原理** - **基本原理**:VXLAN是**基于三Overlay技术**,通过**封装L2帧为UDP报文**在L3网络传输,构建虚拟二网络。其核心组件包括: - **VNI(VXLAN Network Identifier)**:24位标识符,支持约1600万个逻辑网络[^4]。 - **VTEP(VXLAN Tunnel Endpoint)**:负责封装/解封装报文,建立隧道(如引用[3]中Host-A与Host-B通过VTEP-1和VTEP-2通信)。 - **封装方式**: ``` 外IP头 | 外UDP头 | VXLAN头(含VNI) | 原始以太网帧 ``` - **UDP目标端口**默认为4789,VXLAN头部占8字节。 #### 3. **区别与联系** | **维度** | **VLAN** | **VXLAN** | |-------------------|-----------------------------------|------------------------------------| | **协议级** | 数据链路(L2) | 基于L3的Overlay(L2 over L4) | | **标识范围** | 12位(4094个) | 24位(约1600万) | | **扩展性** | 适合小型本地网络 | 支持跨数据中心的大规模部署 | | **封装开销** | 4字节(802.1Q) | 50字节以上(IP+UDP+VXLAN头)[^4] | | **依赖底网络** | 需二直连 | 通过IP网络解耦逻辑与物理 | #### 4. **联系** - **目标一致**:均用于**网络虚拟化与隔离**。 - **互补场景**:VXLAN可视为VLAN的扩展,在云计算中常结合使用(如VXLAN内部仍划分VLAN)[^4]。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格洛米爱学习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