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源码分析--HashMap深入理解

一、实现原理

JDK1.7源码为例进行分析

(一)Hashing的概念

        将字符串转换成固定长度(一般是更短的长度)的数值或索引值的方法,也称为散列法或哈希法。常用于数据库中建索引,或是用于各种加解密算法中。

        完成转换功能的函数一般称为哈希函数,哈希函数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哈希表的优劣。

(二)哈希表

        可高效进行增加、删除、查找等操作的数据结构,不考虑哈希冲突的情况下,仅需要一次定位即可完成,时间复杂度为O(1)。

        哈希表的主干是数组,在数组中根据下标查找某个元素,一次定位即可达到,正是利用这种特性,达到高效的操作。

(三)哈希冲突

        两个不同元素,通过hashing后,有极小的概率得到相同的数值(实际的存储地址),对这个存储地址进行插入操作时,发现已经被其他元素占用,这就是所谓的哈希冲突,也叫哈希碰撞。

        好的哈希函数会尽量保证计算简单和散列地址分布均匀,但也不能保证得到的存储地址绝对没有冲突。

        HashMap解决哈希冲突采用的是链地址法,即数组+链表的方式。

(四)原理分析

        1、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数组是主体,链表是为了解决哈希冲突。如果定位到的数组位置不含链表(Entry的指针指向null),此时操作仅需一次寻址即可;如果定位到的位置包含链表,则遍历链表,通过key对象的equals方法逐一对比查找,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因此HashMap中出现链表越少,其性能越好。

结构图如下:

Entry代码片断及解析: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K key;//final
        V value;
        Entry<K,V> next;//指针(也可以叫引用)
        int hash;//key对应的hash值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K,V> n) {
	……//略,构造方法体
}
public final K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final V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final V setValue(V newValue) {
    V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return oldValue;
}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instanceof Map.Entry))
          return false;
       Map.Entry e = (Map.Entry)o;
       Object k1 = getKey();
       Object k2 = e.getKey();
       if (k1 == k2 || (k1 != null && k1.equals(k2))) {
          Object v1 = getValue();
          Object v2 = e.getValue();
          if (v1 == v2 || (v1 != null && v1.equals(v2)))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Code(getKey()) ^ Objects.hashCode(getValue());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Key() + "=" + getValue();
}

}

        上面equals方法中, if 判断k1 == k2、v1 == v2这2处,旨在说明“null==null”返回true,在此进行说明,并且我们在平时编码中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五)几个重要属性(字段)

1、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默认初始容量,必须是2的次方

2、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默认装载因子,大小为0.75。

3、static final Entry<?,?>[] EMPTY_TABLE = {};

        默认初始化的空表Entry

4、transient Entry<K,V>[] table = (Entry<K,V>[]) EMPTY_TABLE;

        HashMap实际存储数据的表,长度必须总是2的幂,默认为空表

5、transient int size;

        实际的键值对数量

6、int threshold;

        扩容临界值:下一个要调整大小的值(总容量*装载因子),当键值对数量size达到此值时(size >= threshold),对容量进行扩容操作(resize(2 * table.length)

特此说明:

        上述对“临界值”的描述看似正确,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假设当前容量为8,装载因子0.75,则threshold=6,当size为6时会对HashMap进行扩容吗?经实验证明,不一定会。

        查看源码,在put操作时扩容的条件为“(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也就是说还需要同时满足后面条件,那么bucketIndex又是什么呢?直译为“桶的下标”,即下一个存放Entry的桶的位置,这个位置的获取来自方法“indexFor”,如下: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hash值,table的总容量
    return h & (length-1);
}

        length-1的二进值低位都是1,h & (length-1)的与运算,实质就是h% (length-1),只要hash不相等,理想情况下,需要容量被全部占用时才会扩容。

        简而言之,仅当size >= threshold且发生Hash值%(length-1)冲突(或修改已存在的值或)时,才会进行扩容。

关于扩容的验证,请参见文章:https://blog.csdn.net/u010188178/article/details/86527792

7、final float loadFactor;

        装载因子,当使用容量达到总容量*装载因子容量时,可能会对集合进行扩容操作;如果实例化时不指定装载因子的大小,其初始化为默认大小0.75。

(六)构造方法

1、直接构造(指定容量+装载因子)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装载因子赋值
    threshold = initialCapacity;//扩容临界值赋值
     init();                               
}

        此处threshold赋值为传入的初始值,比如传入5,初始化时,threshold=5,而在第一次put操作时,通过5计算HashMap的初始容量应该为8(2的冥且>=5),再通过装载因子(默认0.75)计算出扩容临界值threshold=6。

        并且实例化时并没有为数组table分配内存空间,而是在put第一个元素时才构建table数组。

2、直接构造(指定容量)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

3、无参构造

public HashMap() {
     this(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

4、通过实现Map接口的对象构造

public HashMap(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 {
    this(Math.max((int) (m.size() / DEFAULT_LOAD_FACTOR) + 1,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inflateTable(threshold);
    putAllForCreate(m);
 }

 

二、JDK1.8的主要改动

1、数据结构

        JDK1.7使用数组+链表的数据结构,而1.8使用数组+链表+红黑树。

        如果插入key的hashcode相同,使用链表方式解决冲突,当链表长度达到8个(默认设置的阈值)时,调用treeifyBin函数,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红黑树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即put/get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log n)。

2、数据存储机制

        发生hash冲突时,JDK1.7采用链地址法+头插法,而1.8采用链地址法+尾插法+红黑树。

        头插入法插入效率较高,但容易出现逆序且环形链表死循环问题,尾插法可避免此问题。

 

三、HashMap使用误区

        1、如果使用的HashMap容量可能会很大,实例化时设置初始容量,比如new HashMap(2048)。

这样建议的理由无非就是说,当容器持续增长时,可能会导致其频繁扩容,影响性能。而实际生产中是否有这样的必要呢?先做个实验。

JDK1.7环境下,插入元素数量16777216,其对应默认临界值为12582912

(1)设置初始值的情况

public static void testHashMap(){
    //插入元素数量16777216,其对应默认临界值为12582912
	int size = 16777216;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ap<Integer, Integer> map2 = new HashMap<>(12582912);
	for(int i=0; i<size; i++){
		map2.put(i, i);
	}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设置初始值耗时:"+(end-start));
}

以上情况需要扩容一次,运行时长:18270(多次运行,时长18000ms左右)

(2)不设置初始值的情况

public static void testHashMap1(){
    //插入元素数量16777216,其对应默认临界值为12582912
    int size = 16777216;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for(int i=0; i<size; i++){
		map.put(i, i);
	}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不设置初始值耗时:"+(end-start));
}

以上情况需要扩容很多次,运行时长:14057(多次运行,时长在此值左右)

现在将JDK环境修改为1.8,再次测试,2次运行结果分别如下:

设置初始值耗时:20866

不设置初始值耗时:17707

因此

        在JDK1.7、1.8环境下,对较大容量HashMap设置初始值(实质上为扩容临界值),并不会对实际效率有所提高。

 

        2、我在查看同事的源码时经常看到new HashMap(4),new HashMap(6)之类的写法。

我肯定他们的初衷是在知道容器存放总量的情况下,设置初始容量以减少内存消耗。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入参并不是容器的初始容量,而是扩容临界值。在实例化HashMap时,并不会初始化其容量,此时默认容量为0;在执行第一次put操作时,默认装载因子为0.75的情况下,其初始容量由传入的参数除以0.75,得到的值为N,再计算2的冥得到Y,保证Y>=N且Y最接近N,此时的Y才是HashMap的初始容量;用Y乘以0.75得到真实扩容临界值。

 

四、细枝末节

1、HashMap可以接受null键值和值,而Hashtable则不能

2、HashMap是非synchronized

3、String、Integer这样的包装类适合作为key。它们由final修饰,具有不可变性;内部重写了equals()、hashCode()方法  ,具有计算准确性,有效减少了发生Hash碰撞的机率。

 

以上内容为个人分析,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 3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