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存储学习笔记-3

机械硬盘

硬盘结构组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盘片:盘片被磁性材料覆盖(两个表面都涂覆磁性材料),盘片上的磁性粒子被极化以表示一个二进制信息单元(或比特)。
  • 读/写磁头:负责向盘片读取和写入数据。通过磁头改变盘片表面上极细微的磁性粒子簇的N、S极性加以储存。
  • 磁头臂:带动读/写磁头,将磁头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 主轴:马达电机和轴承在其下方,转动盘片,将盘片上的指定位置移动到读/写磁头下。
  • 控制电路:控制硬盘的速度、磁头臂的移动,向磁头下发命令等。

机械硬盘工作原理

硬盘的每个盘片都有两个读写磁头,分别用于盘片的两个表面的数据的读写。

磁头是利用气流飘浮在盘片上,并没有接触到盘片,因而可以在各轨间高速来回移动。若磁头距离盘片太高,则读取的信号会太弱,若距离太低则会磨到盘片表面,因此盘片表面必须相当光滑平整,任何异物和尘埃均会使得磁头摩擦到磁面而造成数据永久性损坏。

工作原理:

  • 起初,读/写磁头停靠在盘片在主轴附件的一个特殊区域,启停区;
  • 主轴连接所有盘片,并连接到一个马达上。主轴电机以恒定的速度旋转,带动盘片旋转;
  • 主轴旋转时,读/写磁头和盘片间有个很微小的空气间隙,称磁头飞行高度;
  • 读/写磁头被安装在磁头臂顶端,磁头臂带动磁头移动到需要被写入或取出数据的盘片位置上方;
  • 磁头在硬盘表面以二进制的形式读写数据,读取的数据储存在硬盘的flash芯片中,最后传到程序中运行。

硬盘上的数据组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盘面: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每个盘面都能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片。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从上到小的顺序从0开始依次编号。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 磁道(Track):磁道是在盘片上围绕在主轴周围的同心环,数据被记录在磁道上。磁道从最外圈向内圈从0开始顺序编号。硬盘的每一个盘面有300~1024个磁道,新式大容量硬盘每面的磁道数更多,通常用盘片上每英寸的磁道数(TPI,也称磁道密度)来衡量盘片上磁道排列的紧密程度。磁道是肉眼看不见的,只是盘面上以特殊形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
  • 柱面(Cylinder):在同一个硬盘中所有盘片(包含上下两个盘面)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硬盘的柱面。每个柱面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往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有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成后磁头才转移到写一个柱面,因为选取磁头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侧必须通过机械切换,即寻道。通常硬盘中磁头的位置由柱面号来说明,而不是用磁道号来说明。
  • 扇区(Sector):每个磁道被分为更小的单位,称为扇区,划分扇区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存储更加条理化。扇区是硬盘中可以单独寻址的最小存储单元。不同硬盘磁道的扇区数可以不同。通常情况下,一个扇区可以保存512字节的用户数据,但也有一些硬盘可以被格式化为更大的扇区大小,如4KB扇区。

硬盘容量

硬盘可以分为单碟盘和多碟盘,前者在盘体内只有一张盘片,后者则有多张。但是硬盘每个时刻只允许一个磁头来读写数据,因此盘片和磁头再多,也不能提高硬盘的吞吐量和IO性能,只能提高容量。

硬盘容量 = 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扇区大小,单位为MB或GB,影响硬盘容量的因素有单碟容量和碟片数量。

由于CPU和硬盘之间存在巨大的速度差异,为解决硬盘在读写数据时CPU的等待问题,在硬盘上设置适当的高速缓存,以解决二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硬盘缓存与CPU上的高速缓存作用一样,是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

影响硬盘性能的因素

  • 转速:指硬盘盘片转动圈数/分钟,单位rpm。读写数据时,磁头不会动,靠盘片的转动来感应读取数据,因此盘片转得越快,数据传输时间就越短。在连续IO情况下,磁头臂寻道次数少,因此要提高吞吐量或IOPS值,转速就是首要影响因素。
  • 寻道速度:随机IO情况下,磁头臂需要频繁更换磁道,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间相比较于换道消耗的时间来说是很少的,因此若磁头臂能够以很高的速度更换磁道,那么就会提升随机IOPS值。
  •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越高,证明相同空间内的数据量越大,即数据密度越大。在相同转速和寻道速度条件下,具有高数据密度的硬盘会显示出更高的性能。
  • 接口速度:目前的接口速度在理论上都已满足硬盘所能达到的最高外部传输带宽。在随机IO环境下,接口速度显得更加不重要,因此瓶颈几乎都在寻道速度上。

平均访问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的磁头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这个时间越小越好。
  • 平均等待时间: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通常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因此硬盘转速越快,等待时间就越短。

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数据传输率包括外部数据传输率和内部数据传输率两个指标,单位MB/s。

  • 内部传输率: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指磁头读写硬盘时的最高速率。不包括寻道以及等待扇区旋转磁头下所耗费的时间的影响。它是一种理想情况,即假设磁头读写的时候不需要换道,也不专门读取某个扇区,只在一个磁道上连续的循环读写这个磁道的所有扇区,此时的速率就叫做硬盘的内部传输速率。
  • 外部传输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指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硬盘的IOPS和传输带宽

IOPS计算方法:由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和数据传输时间三部分构成。

  • 寻道时间:寻道时间越短,I/O操作越快,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3-15ms。
  • 旋转延迟:指盘片旋转将请求数据所在扇区移至度写磁头下方所需要的时间。旋转延迟取决于硬盘转速,通常使用硬盘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1/2表示。如7200rpm的硬盘平均旋转延迟大约是60*1000/7200/2=4.17ms,而转速为15000rpm的硬盘其平均旋转延迟约2ms。
  • 数据传输时间:指完成传输所请求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数据传输率,其值等于数据大小除以数据传输率,比如IDE/ATA能达到133MB/s,SATA
    II可达到300MB/s的接口数据传输率。
  • 随机IO情况下,磁头臂需要频繁更换磁道,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间相对于换道消耗的时间来说是很少的,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因此可忽略数据传输时间。

理论上可以计算出硬盘的最大IOPS,即IOPS=1000ms/(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忽略数据传输时间。如假设硬盘平均物理寻道时间为3ms,硬盘转速为7200,10K,15K rpm,则硬盘的IOPS理论最大值分别为:140,167和200。

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

  • 并行传输的传输效率高,但是传输距离不长,传输频率不高;
  • 在长距离上,使用多条线路要比使用一条单独线路昂贵;
  • 长距离传输要求较粗的导线,以便降低信号的衰减,但把它们捆到一条单独电缆中相当困难;
  • 长距离传输时,受导线电阻或其他因素影响,每条线上的数据到达对方的速度不同,从而导致接收方必须等8条线上的所有数字都到达后,才能发起下一轮传送。
  • 传输频率太高时,电路高速震荡的时候,数据线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并行传输的频率不能太高。

串行传输:

  • 串行传输在效率上显然比并行传输低得多,但是可以通过提高传输频率来搞传输速度,总体来说串行传输反而比并行传输的总体速率更快。
  • 串行传输用于远距离传输,目前如PCI接口都转向串行传输方式。PCIE接口就是典型的串行传输方式,其单条线路传输速率高达2.5Gb/s。

硬盘接口技术

按接口将硬盘分为IDE、SCSI、SATA、SAS、FC硬盘等。该方式最常见,但是这种分类方式下硬盘的差别不只是接口,还有机械底盘。

IDE和SATA硬盘都采用ATA系的机械底盘,适用于单任务处理。

SCSI、SAS、FC硬盘都采用SCSI系的机械底盘,能更好地满足服务器多任务的需要。

两者对比:

  • ATA系硬盘面对大数据吞吐量的服务时,速度不如SCSI系硬盘;
  • 面对多任务数据读取,硬盘磁头频繁来回摆动,导致硬盘过热是ATA系硬盘比较严重的问题。
  • SCSI系机械底盘可靠性比ATA系的机械底盘高。

IDE硬盘接口:

  • ATA接口发展到今,推出多个不同版本,分别是:ATA-1(IDE)、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ATA-4(ATA33)、ATA-5(ATA66)、ATA-6(ATA100)、ATA-7(ATA133)。
  • ATA接口具有以下优缺点:
     优点: 价格低廉、兼容性非常好;
     缺点: 速度慢、只能内置使用、对接口电缆的长度有很严格的限制

SATA硬盘接口:

  • 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线和信号线独立使用,并且传输的时钟频率保持独立,因此与PATA相比,SATA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并行的30倍。
  • 优点:
     SATA接通常为7+15针,采用单通道,传输速率要比ATA更快。
     SATA对指令及数据封包采用CRC循环冗余校验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
     SATA具有比ATA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SCSI硬盘接口:

  • SCSI英文全称: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IDE接口的硬盘转速太慢,传输速率太低,因此高速的SCSI硬盘出现。其实SCSI并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接口,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

  • 优点:
     适应面广,在一块SCSI控制卡上就可以同时挂接15个设备 ;
     高性能(具有多任务、CPU占用率低、转速快及传输率高等特点);
     具有外置和内置两种 ,支持热插拔。

  • 缺点:
     价格昂贵,安装设置复杂。

SAS硬盘接口:

  • SAS和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
  • 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SAS可以向下兼容SATA,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
  • 优点:
     SAS在传输速率、抗干扰性方面强于SCSI,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
  • 缺点:
     SAS接口硬盘价格相对更高。

FC硬盘接口:

  • FC和SCSI接口一样,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而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 优点:
     具有很好的升级性 ,可以用非常长的光纤电缆,可超过10公里;
     具有非常高的带宽;
     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
  • 缺点:
     价格非常昂贵;
     组建复杂。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