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一个高性能缓存模型(两种方法)

本文从线程不安全、线程安全、高性能三个方面一步步优化缓存模型,如果有疑问或者写的不好的地方可以留言沟通

1. 缓存模型(线程不安全)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CacheDemo {

    //声明一个map,用来作为缓存模型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Value(String key) {
        Object value = map.get(key);
        if (value == null) {
            value = "abc";//这里是去数据库查询
            map.put(key, value);//将数据放到缓存模型中
        }
        return value;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当10个线程同时访问的时候,会出现到数据查询次数也是10次,这样数据库访问压力大,不推荐使用

 


2. 缓存模型(线程安全)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CacheDemo {

    //声明一个map,用来作为缓存模型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Object getValue(String key) {
        Object value = map.get(key);
        if (value == null) {
            value = "abc";//这里是去数据库查询
            map.put(key, value);//将数据放到缓存模型中
        }
        return value;
    }
}

在getValue方法上加上后,10个线程同时访问的话,减少了数据库访问压力,但是出现一个情况,就是线程之间要通过排队抢锁才能进行访问 


3. 缓存模型(高性能)

3.1 通过synchronized设计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CacheDemo {

    //声明一个map,用来作为缓存模型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Value(String key) {
        Object value = map.get(key);
        if(value==null){
            synchronized (CacheDemo.class){
                if(value==null){
                    value="abc";//这里是去数据库查询
                    map.put(key,value);//将数据放到缓存模型中
                }
            }
        }
        return value;
    }
}

 从上面的代码设计可以看出,如果10个线程访问的数据已经存在于map中,不会出现竞争锁的情况,直接返回value,如果访问的数据不存在于map中,才会竞争锁进行数据库查询,并且只有第一个抢到锁的线程查询数据库,其他的线程拿到锁以后,发现value已经不为null了

3.2 通过ReadWriteLock设计

下面这个用的读写锁,设计思想和上面synchronized是一样的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adWrite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ReadWriteLock;

public class CacheDemo {

    //声明一个map,用来作为缓存模型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声明一个读写锁
    private static ReadWriteLock rwl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Value(String key) {
        Object value = null;
        try {
            rwl.readLock().lock();//开启读锁
            value = map.get(key);
            if (value == null) {
                try {
                    rwl.readLock().unlock();//关闭读锁
                    rwl.writeLock().lock();//开启写锁
                    if (value == null) {
                        value = "abc";//这里是去数据库查询
                        map.put(key, value);//将数据放到缓存模型中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rwl.writeLock().unlock();//关闭写锁
                    rwl.readLock().lock();//开启读锁
                }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rwl.readLock().unlock();//关闭读锁
        }
        return value;
    }
}

 

  • 5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7
    评论
### 回答1: Java NIO是一种用于高效处理I/O操作的Java API。其原理是在Java中使用了一些新的I/O概念和类,包括缓冲区(Buffer)、通道(Channel)、选择器(Selector)等。 缓冲区是Java NIO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一个可以被读写的内存块,可以作为I/O操作的输入输出缓存。在Java NIO中,所有的数据读取和写入都必须通过缓冲区来完成。缓冲区分为直接缓冲区和非直接缓冲区两种。直接缓冲区是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API直接分配的内存块,可以显著提高I/O操作的性能;非直接缓冲区则是通过Java堆内存分配的,性能略逊于直接缓冲区。 通道是Java NIO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用于传输数据的实体,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通道提供了比Java传统的I/O流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因为它可以在缓冲区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避免了I/O流中的中间层。Java NIO中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通道,包括文件通道、套接字通道等。 选择器是Java NIO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检测一个或多个通道的状态,并且可以在通道准备好进行读写操作时被通知。选择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处理多个通道的I/O操作,可以避免线程阻塞和不必要的轮询。 综上所述,Java NIO通过使用缓冲区、通道和选择器等新的概念和类,可以提供更高效的I/O操作方式,可以在处理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发挥出更好的性能。 ### 回答2: Java NIO(Non-blocking I/O) 是Java提供的一种新的I/O处理方式。相比于传统的I/O操作,Java NIO使用了非阻塞的方式来处理输入和输出。以下是Java NIO的主要原理: Java NIO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组件: 1. Channel(通道):是用于读写数据的对象,可以理解为指向实际数据源的双向管道。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通道进行传输。 2. Buffer(缓冲区):是一个用于存储数据的对象,实际上就是一个数组。数据通过缓冲区在通道和应用程序之间传输。 3. Selector(选择器):是一个可以监听多个通道事件的对象。可以通过Selector注册通道,并监听通道上的不同事件,如连接、接收和发送数据等。 Java NIO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创建通道:使用Channel类创建需要的通道,如FileChannel、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等。 2. 创建缓冲区:使用Buffer类创建需要的缓冲区,如ByteBuffer、CharBuffer等。 3. 将数据写入缓冲区:通过调用缓冲区的put()方法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4. 切换缓冲区为读模式:通过调用缓冲区的flip()方法切换缓冲区为读模式。 5. 从缓冲区读取数据:通过调用缓冲区的get()方法从缓冲区读取数据。 6. 注册通道,并监听感兴趣的事件:通过Selector对象的register()方法注册通道,并指定感兴趣的事件,如连接就绪、接收就绪、写入就绪等。 7. 轮询选择器:通过Selector对象的select()方法进行轮询,查看是否有感兴趣的事件准备就绪。 8. 处理选择器就绪的事件:通过遍历SelectionKey集合,处理选择器返回的已就绪的事件。 9. 执行对应的操作: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连接、接收和发送数据等。 总结来说,Java NIO通过非阻塞的方式处理I/O操作,通过通道、缓冲区和选择器来实现高效的IO处理。它具有更高的处理能力、更低的内存消耗和更少的线程占用,适用于高并发、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 ### 回答3: Java NIO(New I/O)是Java编程语言的一种扩展,提供了可以进行非阻塞I/O操作的功能。它是为了解决传统的阻塞I/O模型在高并发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场景下性能不佳的问题而引入的。 Java NIO的核心概念是通道(Channel)和缓冲区(Buffer)。通道代表了一个可以进行读写操作的实体,提供了非阻塞的I/O操作。缓冲区是一个内存块,用于临时存储数据,供通道读写数据。 在Java NIO中,通过Selector可以同时监控多个通道的输入/输出状态。Selector会不断地轮询注册在其上的通道,如果某个通道发生了读或写事件,Selector就会将该通道加入到就绪集合中。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Selector轮询检查哪些通道已经准备好进行读写,从而避免了传统阻塞I/O中每个连接需要一个线程等待数据的情况。 在Java NIO中,数据通过缓冲区进行传输。读取数据时,可以从通道读取数据到缓冲区中,然后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写入数据时,可以将数据写入缓冲区,然后从缓冲区写入通道。通过使用缓冲区,可以减少实际的I/O操作次数,提高效率。 Java NIO还提供了FileChannel用于对文件进行I/O操作,以及SocketChannel和ServerSocketChannel用于对网络Socket进行I/O操作。此外,Java NIO还支持内存映射文件(Memory-mapped files),可以将文件直接映射到内存中,避免了传统文件I/O的开销。 总之,Java NIO通过通道、缓冲区和Selector等实现了高效的非阻塞I/O操作。相对于传统的阻塞I/O模型,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性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