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预料之外的事物人们经常是看不见的。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而我们看不到的,它并不是不存在。
1、注意力偏差
没有人对多重任务工作更在行,因为对于所有人来说,单任务工作才是最简单的。什么都会一点的人,什么都干不好。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干。专注,是干好一件事情的前提之一。
训练人们注意能力并不能提高看见预料之外事物的概率。如果是没有被预料出现的,人们就很有可能看不见,无论他们有多么好的注意能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认真思考,提前想到不同的结果,才能针对性去解决不同情况的问题。
广泛的研究已经表明,在开车的时候使用电话是很危险的事情,它造成事故的影响绝不亚于醉酒驾车。在开车的同时使用电话使得司机对周围情况信息的掌握减少了,无论是对交通信号灯还是对其他意外情况的反应都会变慢。
2、记忆偏差
人们的记忆信息并不是现实的复制品,每次回忆都是一个信息重新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还要受到个体主观意识的制约。记忆真的没有想像的那么可靠。人们有时会错误地把他人的信息当成自己的经历并存储在记忆里。前段时间,林保怡主演的电视剧《叹息桥》,我看完了,豆瓣评分很高,剧情通过多人回忆的角度来拍摄,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只回忆心中认为美好的一面,否定甚至贬低别人,实际上事情原本不是那样的。记忆错觉,太可怕了。
3、信任偏差
信任,一定要建立在长时间的相处之上,别听别人说什么,要看别人做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你就一清二楚了,你的感觉最真实,不会被你的眼睛欺骗。
有研究表明,病人对衣着整齐,特别是身穿干净白大褂的医生更信任。问题是,医术不那么高明的医生也可以身穿干净、整洁的白大褂。可见,他们的穿着、举止与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4、自信偏差
人类经常认为自己知道很多,可实际上却并不知道那么多。
如果你对于某个步骤不能说清楚工作原理,甚至到了某个步骤无法继续,就都要算做是你对此知识的一个空白。遇到不懂的知识,学会恶补,填充某方面的空白,自信自然满满的。
人们最应该做的应该是考虑如何预防不幸的事情发生,因为就算有保险公司的补偿也是无法挽回一场悲剧的。
5、因果偏差
人们总是认为先发生的事情是后来发生事情的导火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天气与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时间特性,使得人们不断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教师在授课时,也经常利用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许故事本身对传授知识没有什么作用,但确实可以通过讲故事抓住学生的思路。
莫扎特效应根本就不存在。听音乐可以提高智力,是不存在的。音乐只会干扰人的思考,还是在安静的地方比较好。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女孩子或者男孩子。
6、认知偏差
认知能力的迁移是很困难的,如果人们希望提高某方面的认知能力,却只能做最有针对性的训练,那么这个训练对于其他认知能力几乎是没有任何帮助的。针对性训练,虽然可以快速提高能力,但是,也只是比较单一的能力,全面提高必须各个方面都训练。
有氧运动对于认知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不需要多么艰苦的身体训练,仅仅是每天30分钟的散步或是慢跑,就可以让大脑保持聪明伶俐。
总之,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对错误要反思,不做乌合之众。
——献给爱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