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罗伊·马丁纳

人生的七个侧面,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在非工作时间,你就应该放下工作,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

如果你想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做一些不一般的事,那么以五年为期,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作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你不如想象,和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就如同把他们加为微信好友,每天捧读他们的作品,就如同刷朋友圈,这时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朋友圈丝毫不比你现实好友的朋友圈无趣,甚至更加引人入胜。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

我接触过的博士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打算大抵是毕业后在本专业谋得一份高校的教职,区别只在于能否去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这些人中可能已有不少人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已经渐渐减弱,甚至苦苦挣扎。但是对博士来说,由于已经在本专业投入太多,他们面临的自由选择余地已然很小,若说让他们重新来过,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作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并且,重新作出选择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部推倒重来,曾经的想法、选择、努力一定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没有必要去抹杀这种印记,而是应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某种关联,不是把“过去的我”全部抛开,而是让它在修剪之后重新生发出新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即便你的计划在此刻完美无缺,又怎能保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仍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呢?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是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环境变化太快,不跟上客户的使用习惯,很快就被客户抛弃。]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精益创业的思想是说,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会更快。

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而对别人的否定意见产生本能的抗拒[曾经我也犯过这个错误,知易行难,当局者迷。谦虚,是最好的求知方式。]。不喜欢听批评恐怕是人的一种天性。

很多时候,别人的批评并不正确,但思考和辨析这些批评本身对我们也是有益的。本能地抗拒批评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反对批评是两回事,后者往往意味着更成熟的心智和更坚定的信念。成熟心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和其他人的意见,既不故步自封,也不附和盲从。

人们总是留恋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而不管这些曾经的努力对未来是否已经失去了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领导让你做一个PPT,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挑一个漂亮的主题模版吗?不是。是马上去百度谷歌查资料吗?也不是。正确的答案是:设计PPT的架构。即你要分析你的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再讲什么,占比多少,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出来了。

更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建构式”的,即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如果知识不成为体系,没有关联性,那么很少用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了。]出新的知识体系。

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它所希求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为了找到问题的解,我们可能会寻访任何可能的线索,查阅任何有益的资料,而不受既定的观点的束缚。

当没有问题引导时,可能我们常常只是零散、随性地去涉猎学习材料,去捕获一些不相干的知识。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得到一盘知识的沙砾。而在问题牵引下的学习,则是连续不断地构筑着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连缀在一起。

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

学习应该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广度能够让人不闭塞,深度能够让人不只是学之皮毛。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真正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只适合在学校里面应付考试而已,学习要把学过的知识关联起来,构建体系,才会为己所用。没有任何关联的知识,人们去记忆是很痛苦的。因为当你不知道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有什么用,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就会大打折扣,也不会有太多的思考。]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因为人的长时记忆存储并非像硬盘一样可以直接拷贝粘贴,不是说我们记住了多少知识,当我们提取时,就会原封不动地把它们提取出来。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写作是一种技能,玩牌是一种技能,炒股是一种技能,表演是一种技能,歌唱是一种技能,创意是一种技能,设计是一种技能,说服是一种技能,解题是一种技能,思考也是一种技能……这些技能都跟学习紧密相关,都离不开信息和知识,但又远远不止于此。获得技能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哪怕一开始这种能力非常弱小。不管我们想学或者正在学的是哪一个领域的知识,我们都可以想一想,如何不把它当成是一种静态的、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本里的东西,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动态的、可运用的、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

思想实验[一个人的练习,所以,自学也可以成才,只是看你思考的深度达到什么程度。]就是构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想事物在这个情境中的变化。在这样的操练中,思考者往往会得到比原先更为深刻的洞见。

设计式操练[“思想实验”是创造问题,“设计式操练”是找到答案。它们都需要对知识进行运用、思考。]就是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设计”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定义: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因此设计式操练的好处,就是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某一个现实的问题,综合性、创造性地调用知识。

在设计中,当我们发现缺少某方面必需的知识时,又会反过来触发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学习。

只有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把这些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变成用以观察和分析现实对象的思维模型,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思维上的偏差和狭隘。

在学术机构里,再聪明的人,也可能受制于其专业壁垒,无法看到外面更大的知识疆域。而在实践领域则相反,人们更容易融会贯通看待问题。

所谓灵感,所谓潜意识的思考,并非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有赖于思考者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充足的、多元的思考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像谈恋爱一样,首先得有个对象。],潜意识的作用是借用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把这些思考材料进行各种组合。可以说,你在灵感酝酿之前,所做的素材准备工作越是充分,那么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概率就越大。

一幅画作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线条、颜色、构图,而在于其背后所展现出的“观念”,艺术品的价值就是观念的价值。

网络上的人们话题多半是人为制造的营销性话题,通过迎合人们的猎奇心态来博取眼球。这些内容通常没有关注的必要。还有很多看上去很重大的事件诸如节庆、仪式、比赛、活动等,除了那些与你爱好相关的,大多数也与你没什么关系。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信息,既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简洁的表达[连话都说不清楚,别人怎么相信你说的话。]来自清晰的思考,而清晰的思考又要以简洁的表达为依托,一体两面。

英雄的故事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置身正常世界、冒险召唤、拒斥召唤、见导师、越过第一道边界、遇到考验和敌友、接近最深的洞穴、接受磨难、获得报酬、踏上返回的路、复活和携万能药回归。这个模型对好莱坞影响巨大,无数编剧和导演受到这个模型的启发,制作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电影。

很多能够改变我们一生的事件都不是我们可以事先规划或者预计的,它们常常是突然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意外、混乱,还有随机性会为我们带来灵感,当然这种杂乱的效果应该是可控的,它应该与有序的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文学大师纳博科夫读书的方式,是把不同的书放在一起同时读。他常常会把一摞书放到床头,里面混杂着新书、旧书、小说、非虚构作品、诗歌等,等到这摞书读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添加上其他的。我自己现在也经常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一方面我读书一般会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会专门围绕着这个主题找书来看[某个主题的书,可以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越深入,专业论述、理论就越多,会让人昏昏欲睡,所以,感觉疲累了就看一些无关的书,可以唤起好奇心,提起精神。然后继续看某个主题的书。

以前我也是以类似这种方式读书的,只是缺少了带着目的、围绕某个主题,因此,有很多知识都忘了,毕竟它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关联性。],相当于主题阅读;另一方面我也会随机在书柜里挑几本与这个主题无关的书来看。结果我总是会得到一些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不是来自主题阅读的那些书,而是来自那些看似无关的书,在这些书里我找到了关于这个主题更有启发性的观点。我把这种阅读方法称为“泛主题阅读”。

“图解思考[可以画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等。直观呈现,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指的是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表示出我们思考内容。

当我们思考一个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时,如果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那么可能意味着这个答案并不周密,只顾及了问题中的某个侧面或者局部。

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他尤其要在交流中关注盲区,也就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这样他就能在交流中收获新知识。

管理能力是后天掌握的一种技能,而不是先天具备的禀赋。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管理一家上千人的公司,经验都是在一定阶段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由于目前心理学家对人的智力的认识还不充分,智力测验所测出的也仅仅是人全部智力的某个特定部分,所以智商分数并不能完全表示一个人是否聪明,那些智商平平的多数人也许也只是在某个方面不够出色而已,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方面不优秀,或者没有变得很优秀的可能。因此,如果完全相信智商理论以及智商分数[我命由我不由天。],反倒会限制自己发现和发展更多的潜能。

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的信念通过努力换回了变得更好的现实。

一个天天好吃懒做的人和一个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的人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云泥之别。再加上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这就意味着后天努力对人的改造作用可以是惊人的。所以知乎有名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们与其把眼光放在自己与他人的天赋差异上(虽然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上。

一个员工[如果你不是员工而是创始人,那么就必须面面俱到,运筹帷幄,从全局思考问题,才有预测的目光。]具备突出的优点比他没有明显的弱点要重要得多。

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提升的方面实在太多,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自己的弱势带来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与他人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伙人就是这么来的。不要找跟自己相似的人,要有差异性的,才能互相学习和指导。]来解决。但要是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而易见的优势,有谁会愿意和你组队打怪呢?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我们总是在找更多的资源[资源无穷无尽,只有此刻能为我所用的,才值得去学习。],搜索、下载、囤积,然后闲置,错把硬盘当成自己的大脑……

一个人就那么点时间、那么点精力,如果每件事都追求完美,那么结果就是没有一件事可以做到完美。所以要想一丝不苟地做事、把事情做到完美,就必须进行取舍: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

当然,也有一些人可以做到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但这些人并非是以“三心二意”的方式取得这些成就的,更通常的情形是,他们首先花了几年的时间专注在某一个领域,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然后又转投到另一个领域,并把以前成功的经验迁移[规律都是通用的,在一个行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在其它行业,前提是自己很有兴趣,但是要做得更好,就要更加努力。]到新领域中,然后又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而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珍贵的。当然,专注、坚持和一丝不苟并不是说要把与主业无关的其他所有东西都屏蔽掉或者抛诸脑后。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

一个小组的做法是在学生宿舍门口支一个摊位,免费检测[免费服务,这个案例在生活中很常见。以小利引诱大家投入巨额消费。]自行车轮胎的气压,如果充气则收取一美元的费用,结果发现同学们不仅频频光顾,而且对这项便民措施非常感激,于是这个小组在一小时后改变策略,把固定收费变为自愿付款,结果营业额提升更快,最后赚了几百美元。

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在兴趣这种内部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完成同一任务的表现比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更好。

当你在一个领域中有一定钻研后,你还需要从其他学科[总在一个学科里面,很容易碰壁或者到达瓶颈。需要扩展思路,那么自然要更多地去学习不同的知识。]或者领域中寻找新的知识和思想的养料,来充实和启发你所精研的领域。

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从“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把消遣、娱乐、享受的爱好,引导向有产出、有价值、有利益的爱好。学以致用,如果爱好没有提高生活的水平,或者提高文化素养,或者对世界有贡献,那么这种爱好就要摒弃,应该选择更高尚的爱好。

兴趣,要围绕着它不断拓展、迭代、升级,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这样,以后的学习就会不断强化以前的积累,而不会遗忘,当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兴趣也会转化成工作的产出,提升工作效率,更新工作的思考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