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可能是披头散发、穿兽皮的野蛮人。
管子是中国的第一位宰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管仲的最大价值在于管理学价值,《管子》是一部完整的工商管理学教程。
一、华夏第一相
周武王封姜太公为齐国的第一位国君,首都在营丘(今天的临淄)。
管仲,从小家境贫寒,有个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家里有钱,跟管仲合伙做生意。赚钱了,管仲要多分点给自己。
管仲是一位胆小的士兵。打仗时,管仲躲在后面,情况不对,扭头就跑。管仲认为,如果自己战死,母亲就没人照顾。
齐僖公有3个儿子,大儿子叫诸儿,二儿子叫公子纠,三儿子叫小白。齐僖公请鲍叔牙辅佐小白,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齐僖公死后,诸儿继位,叫齐襄公,做了十几年国君。齐襄公被杀之后,公子纠、小白开始争夺国君之位。最后,小白做了齐桓公,要求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召忽押送回齐国,召忽选择自杀。经过鲍叔牙大力推进,齐桓公请管仲做齐国的宰相。
齐桓公没什么大志向,有三大喜好:好猎、好酒、好色。然而,管仲想让齐国称霸,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管仲做了40年宰相,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
管仲的管理系统,让齐国富强了四百年。
二、以人为本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想要称霸,要尊重人性,满足人性的合理需求。重视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不喜欢什么,我们做相反的事。
以人为本,要以人民为国家之本。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权之所以能兴盛,是因为它顺应了民心;政权之所以衰亡,是因为它违背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绝灭,我生育之。”如果人民厌恶忧愁劳累,我让他们安逸快乐。如果人民厌恶贫穷下贱,我让他们富贵。如果人民厌恶危险,我让他们平安。如果人民厌恶灭绝,我让他们人丁兴旺。
管子采取富民、安民、惠民的政策,分田到户,土地收税,大力搞经济。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老百姓吃饱穿暖,满足生理需求,才会遵纪守法,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定要先发展经济,经济好了,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三、管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企业、组织、团队,甚至管理自己,都需要管理。
管理,不是管理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管理好,天下自然就好了。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礼、义、廉、耻这四项道德准则不能得到推行,导致纲纪废弛,道德败坏,政令不行,国家就会灭亡。人民讲道德,不做坏事,诚实,社会就和谐。
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却比不上古人。
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收集信息,观察调研,为推行政策做准备。
一观知饥饱,二观知贫富,三观知侈俭,四观知虚实,五观知治乱,六观知强弱,七观知兴灭,八观知存亡。
一观知饥饱,查粮食余缺。二观知贫富,查贫富差别。三观知侈俭,查消费风气。四观知虚实,查经济实力。五观知治乱,查社会维安。六观知强弱,查政治实力。七观知兴灭,查发展趋势。八观知存亡,查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