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参考模型入门

OSI参考模型的设计初衷是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发展提供一种国际标准,只要遵循该模型的结构,都可以接入计算机网络实现互联。与此同时,在OSI模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TCP/IP协议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对Internet的形成起推动作用,而Internet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TCP/IP的影响。

在TCP/IP研发的初期,并没有提出参考模型,1974年Kahn定义了最早的TCP/IP参考模型;1985年Leiner等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1988年Clark进一步完善了TCP/IP参考模型。TCP/IP中的IP协议共出现过六个版本,版本4即IPv4,版本6即IPv6

TCP/IP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和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对应关系如图2-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Host-to-Network)位于TCP/IP模型的底层,负责发送和接收IP分组。该层没有具体的协议和内容,仅仅起到接入的作用,主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网络选择使用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各种协议,通过该层和网络实现互联,如以太网链路、令牌环或是令牌总线等都可以通过该层接入网络。因此,该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层,而是主机与传输线路之间的一个接口

2.网际层

网际层(Internet Layer)大致对应于OSI的网络层,该层定义了官方的数据包格式和协议,即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I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服务协议,它提供的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

互联网络的任务是允许主机将数据包输入到任何网络,并且让数据包独立地到达接收方(接收方可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并且数据包的到达顺序可能与它们被发送的顺序不同。网际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IP分组。

3.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在会话进程之间建立和维护端-端连接,实现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该层定义两个端到端协议,分别是TCP和UDP协议。

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保证从一台主机发出的字节流准确无误地传送到互联网上的另一台机器,该协议还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功能。

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适用于那些不想要TCP的有序性或流量控制功能,而宁可自己提供这些功能的应用程序。

4.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包括各种标准的网络应用协议,并且总是不断有新的协议加入。最早的高层协议包括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 Protocol,FTP)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Protocol,SMTP)等,后期又有许多协议被加入到了应用层,其中有将要学习的将主机名字映射到网络地址的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和用于获取万维网页面的超文本传输协议等。TCP/IP模型中一些重要的协议如图2-5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 7层模型了解即可 4层模型熟悉
  • 每一层都有一些协议 或者说共识

ps: tcp,IP共2层 为何说四层?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