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创立的。这是一个理论模型,并无实际产品完全符合OSI模型。制订OSI模型只是为了分析网络通讯方便而引进的一套理论。也为以后制订实用协议或产品打下基础。
OSI模型共分七层:从上至下依次是
表示层数据语法的转换、数据的传送等
会话层 建立起两端之间的会话关系,并负责数据的传送
数据链路层将由物理层传来的未经处理的位数据包装成数据帧
物理层 对应网线、网卡、接口等物理设备(位)
第七层-应用层
功能:指
网络操作系统和具体的应用程序,对应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应用软件
1、术语“
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而是提供了一组方便程序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使用网络功能的服务。
第六层
-表示层
功能:内码转换、压缩与
解压缩、加密与解密,充当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角色。
1、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例如,IBM
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表示层来完成这种转换
3、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如果在Internet 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
第五层-会话层
功能:负责在网络中的两
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1、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
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例:使用全双工模式或半双工模式,如何发起传输,如何结束传输,如何设定传输参数
2、会话层通过决定
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第四层-传输层
功能:编定序号、控制数据流量、查错与错误处理,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地从A点到传输到B 点
1、因为如果没有
传输层,数据将不能被接受方验证或解释,所以,传输层常被认为是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
3、
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
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并编号。例如:
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
数据包。发送方节点的
传输层将
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NOTE:工作在
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TCP/IP协议套中的T C 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PX/SPX
协议集的S P X( Serial package Exchange 序列包交换)
第三层-网络层
功能:定址、选择传送路径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功能:同步、查错、制定MAC方法
2、帧(Frame)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未加工)数据,或称“有效荷载”,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
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3、通常,发送方的
数据链路层将等待来自接收方对数据已正确接收的应答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