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对齐的目的是提高CPU读取元素的速度,有些CPU读取元素是从偶数地址开始的,这时如果一个int型的数据存放在起始地址为奇数的地方,这时将需要读取两次,然后将两次读取的结果合并到一起,显然这种方式低效的。改进的办法是让各种数据类型数据对齐,虽然这样增加了一些空间的开销,但它提高了CPU读取元素的效率。
2.数据对齐的方法
结构体每个成员(包括嵌套的结构体)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都是该成员有效对齐值的整数倍。结构体总的大小也必须是有效对齐值的整数倍。下面是数据的例子:
struct
{
char a;
int b;
short c;
};
char a占一个字节,偏移地址为0,b占4个字节,偏移地址为4,short类型为2个字节,偏移量为8.这时,每个成员的首地址都是其大小的整数倍,但结构体的大小并不为4+4+2=10,因为结构体总的大小必须为有效对齐值的整数倍,故结构体总的大小为12
struct
{
char a;
double b;
int c;
};
a一个字节,实际占用八个字节,b八个字节,c四个字节,如果结构体大小20个字节,结构体的大小不是8的整数倍,所以结构体应该在末尾补上空的字节,大小为24字节。
3.修改结构体字节对齐的方式
可以使用#pragma pack()来改变数据对齐的长度
如:# pragma pack(4)
struct
{
char a ;
double b;
int c;
};
a一个字节,实际占用4个字节,b占用八个字节,c占用4个字节,共20个字节,这时,结构体总的大小20是4的整数倍,故结构体大小为20字节。
4.结构体的汇编表示
struct test
{
char a;
short b;
int c;
};
void f(struct test s)
{
s.a=’a’;
s.b=1;
s.c=1;
}
产生的汇编代码为:
00000000 <f>:
0: 55 push %ebp1: 89 e5 mov %esp,%ebp
3: c6 45 08 01 movb $0x1,0x8(%ebp)
7: 66 c7 45 0a 01 00 movw $0x1,0xa(%ebp)
d: c7 45 0c 01 00 00 00 movl $0x1,0xc(%ebp)
14: 5d pop %ebp
15: c3 ret
可见,结构体变量s在寄存器ebp偏移8字节的位置,a存放在结构体偏移位置零处,b存放在偏移位置2处,c存放在偏移位置4处。结构体总的大小为8
5.windows和linux对齐方式的不同windows对数据对齐的要求更严,它要求任何K字节的对象的地址必须是K的整数倍,如果结构体中有double类型数据和int类型数据,结构体将使用8字节对齐。linux要求8字节的数据类型在4字节的边界上对齐。比如结构体
struct test{
char a;
double b;
int c;
};
在windows环境下因为8字节对齐,结构体的大小sizeof(test)为24,而在linux中一般为16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