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准备之数据库基础准备1

文章介绍了数据库中的约束类型,如主键、外键、唯一约束等,以及范式在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减少冗余中的作用。还讨论了事务的ACID属性和锁机制在并发控制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死锁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数据库的约束有哪些?

数据库中的约束是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而设置的规则和限制。以下是数据库中的几种常见约束:

  1. 主键约束:主键是表中唯一标识每行数据的列或列集合。主键约束确保表中每行数据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并且不能为 NULL。

  2. 外键约束:外键是用于连接两个表的列或列集合。外键约束确保在参照表中存在与引用表中主键值相匹配的记录。

  3. 唯一约束:唯一约束确保表中的某个列或列集合中的值是唯一的,这个约束可以用于实现索引。

  4. 非空约束:非空约束规定表中的某个列必须包含值,不能为 NULL。

  5. 检查约束:检查约束是一种自定义规则,用于验证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的操作是否满足特定的条件。

  6. 默认约束:默认约束规定在未提供值时,某个列将自动使用指定的默认值。

这些约束规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数据的输入、更新、删除等操作,确保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

2. 数据库中的范式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范式是用于评估数据库模式设计的规则集。范式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来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和效率。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范式:

  1. 第一范式(1NF):要求数据库中的所有属性都是原子性的,也就是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部分。

  2.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中的所有非主键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即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属性。

  3. 第三范式(3NF):要求数据库中的所有非主键属性都不能传递依赖于主键的其他非主键属性。

  4. 巴斯-科德范式(BCNF):要求数据库中的所有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即不存在非主键属性决定主键属性的情况。

  5. 第四范式(4NF):要求数据库中的所有多值依赖都被分解为单值依赖。

  6. 第五范式(5NF):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依赖都是通过主键完全函数依赖的。

不同的范式对于数据库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阶范式可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存在冗余和不一致。但是,在实践中,为了提高性能和易用性,设计师需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权衡和妥协。

3.事务

 

在数据库中,事务(Transaction)是一组数据库操作单元,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不存在部分执行的情况。通常,事务包含一组用于更新数据库的SQL语句。

事务具有以下四个特性,通常称为 ACID 属性:

  1.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其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2.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必须保持一致,即满足定义在数据库上的所有约束条件。

  3. 隔离性(Isolation):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对其他事务的操作是隔离的,即一个事务所做的修改在提交之前对其他事务是不可见的。

  4.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其所做的修改将会被永久地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发生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事务可以通过使用 BEGIN TRANSACTION、COMMIT 和 ROLLBACK 语句来控制。BEGIN TRANSACTION 用于开始一个事务,COMMIT 用于提交事务,ROLLBACK 用于回滚事务。如果在事务执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其他错误,可以使用 ROLLBACK 操作将数据库回滚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

事务是关系型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机制。它允许多个并发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锁

 

在并发访问数据库的环境中,锁是一种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如数据库表、行、页等)访问的机制,以避免并发操作中的数据不一致和丢失更新的问题。锁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同一资源并修改其值,从而保证了事务之间的隔离性和数据一致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通常有两种类型的锁:共享锁(Shared Lock)和排他锁(Exclusive Lock)。

共享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同一资源,但是它们只能读取该资源,不能修改它。共享锁可以防止其他事务对该资源进行修改,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排他锁只允许一个事务同时访问该资源,且该事务可以对资源进行读写操作。排他锁可以防止其他事务对该资源的读或写操作,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使用锁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悲观锁和乐观锁。悲观锁是一种保守的锁策略,它假定并发访问是常见的,因此在访问共享资源时总是会先加锁,以避免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乐观锁是一种乐观的锁策略,它假定并发访问是不常见的,因此在访问共享资源时不会立即加锁,而是在事务提交时检查是否发生了冲突,如果有,则回滚事务。

数据库中的锁是管理并发访问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和性能问题。因此,在设计数据库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锁策略,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5.死锁(DeadLock)

 

死锁(Deadlock)是指多个并发事务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相互竞争资源而陷入了一种互相等待的状态,从而无法继续执行下去。例如,事务 A 持有资源 X 并等待资源 Y,而事务 B 持有资源 Y 并等待资源 X,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死锁。

在数据库中,死锁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通常,DBMS 会通过引入锁机制来防止死锁的发生,但是在高并发情况下,死锁仍然可能发生。

为了解决死锁问题,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等待超时:当一个事务等待时间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会自动放弃等待并回滚事务。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死锁问题,但是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和响应时间。

  2. 死锁检测和解除:DBMS 可以周期性地检测死锁,并通过回滚事务来解除死锁。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死锁问题,但是会增加系统的开销和复杂度。

  3. 加锁顺序: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规定所有事务都按照相同的锁定顺序访问数据来避免死锁。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事务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数据,但是需要严格的约定和管理。

  4. 超时重试:当一个事务发现自己被死锁时,可以尝试重新执行操作,并等待其他事务释放资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死锁,但是需要进行复杂的错误处理和恢复。

总之,死锁是数据库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和 DBMS 一起合作来解决。通过合理的锁定策略和死锁检测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死锁的发生,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6.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一种在数据库中预定义的程序,由一组SQL语句组成,类似于函数。它可以接收输入参数,执行一些计算或操作,然后返回结果集或输出参数。存储过程通常被用于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封装在数据库中,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更加高效地访问和操作数据。

存储过程的主要优点包括:

  1. 提高性能:存储过程通常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执行的,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更快地执行,而不需要将数据传输到客户端,这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时间。

  2. 提高安全性:存储过程可以通过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护性。

  3. 提高可维护性:存储过程允许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封装在数据库中,从而降低了应用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4. 支持事务处理:存储过程允许将多个 SQL 语句作为一个事务执行,从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存储过程的缺点包括:

  1. 存储过程的编写和调试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这可能会增加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2. 存储过程通常只能在特定的数据库系统中使用,这可能会限制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总之,存储过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库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然而,它并不适合所有情况,需要开发人员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是否使用存储过程。

 7.存储过程的语法

CREATE PROCEDURE procedure_name
[ @parameter1 datatype [ = default ] [ OUTPUT ] ]
[ , @parameter2 datatype [ = default ] [ OUTPUT ] ]
[ ,... ]
AS
BEGIN
    -- 存储过程的 SQL 语句
END

其中,CREATE PROCEDURE是定义存储过程的关键字,procedure_name是存储过程的名称。括号中的 @parameter 是可选的输入参数,datatype 是参数的数据类型,default 是参数的默认值,OUTPUT 表示参数是一个输出参数。

在存储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 SQL 语句来执行数据操作,包括 SELECT、INSERT、UPDATE 和 DELETE。存储过程可以包含流程控制语句,如 IF、WHILE 和 CASE,以及变量和表格等临时对象。

示例存储过程,它接受两个参数并执行一个 SELECT 查询:

CREATE PROCEDURE get_customer_orders
    @customer_id int,
    @order_date datetime
AS
BEG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customer_id
    AND order_date = @order_date
END

在执行存储过程之前,需要先将其编译和存储在数据库中。一旦存储过程被创建,可以使用 EXECUTE 或 EXEC 关键字来调用它,如下所示:

EXECUTE get_customer_orders 1, '2022-01-01'

 存储过程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在数据库中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熟练掌握存储过程的语法和使用方法,对于开发高效、可维护和安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非常重要。

8.存储过程与存储函数区别是什么?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存储过程和函数是两种在数据库中定义的可重用代码单元,它们的作用和语法有一些不同。

  1. 区别

存储过程是一组 SQL 语句的集合,可以执行数据操作、流程控制、变量操作等,并且可以接收输入参数和返回输出参数。存储过程通常用于封装复杂的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在应用程序中被调用。存储过程通常不返回任何值,但可以使用输出参数返回结果。

函数是一个可重用的代码单元,接收输入参数并计算并返回一个标量值。函数通常用于执行简单的计算或字符串操作,例如计算日期之间的差异或格式化字符串。函数可以返回一个值,但不能执行数据操作或更改任何数据库状态。

  1. 作用

存储过程和函数都有以下作用:

  • 封装复杂的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 改善数据库性能,避免在应用程序中执行大量的 SQL 语句和数据操作。
  • 提供安全性和访问控制,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在选择存储过程和函数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如果需要执行复杂的数据操作和流程控制,应该使用存储过程如果只需要执行简单的计算或字符串操作,应该使用函数。在实际开发中,通常会同时使用存储过程和函数,以实现更高效、可维护和安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9.触发器的作用、优缺点有哪些?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与表关联在一起,用于在表中发生特定事件时自动执行一些操作。触发器可以在数据更新、插入、删除时触发,用于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一些自动化的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

以下是触发器的作用和优缺点:

作用:

  1. 数据完整性:触发器可以在数据更新、插入、删除时执行一些检查和修复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自动化数据操作:触发器可以自动执行一些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如计算、记录日志等,减少重复的代码编写和提高开发效率。

  3. 限制访问权限:触发器可以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授权用户对数据库进行非法操作。

优点:

  1. 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触发器可以帮助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因为应用程序或用户错误而导致的数据损坏。

  2. 自动化数据操作:触发器可以自动执行一些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减少代码编写和提高开发效率。

  3. 数据安全:触发器可以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保护敏感数据。

缺点:

  1. 调试困难:触发器通常自动触发,难以调试,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和验证。

  2. 性能影响:触发器的执行会占用一定的数据库资源,如果设计不当可能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3. 可读性差:触发器的逻辑通常与表相关,不如存储过程和函数直观易懂,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可能需要更多的文档和注释。

综上所述,触发器是一种在数据库中实现自动化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的强有力工具,但需要谨慎设计和使用,以避免对数据库性能和可维护性造成不良影响。

10.Oracle 数据库中,什么是游标?如何知道游标已经执行到最后?

在 Oracle 数据库中,游标(Cursor)也是一种用于在结果集中遍历数据的机制,和其他数据库中的游标类似。通过使用游标,可以对一系列查询结果进行逐行处理,类似于一个指向查询结果集的指针,可以逐行遍历结果集,对每一行数据进行操作。

在 Oracle 数据库中,可以使用 PL/SQL 语句定义和操作游标。定义游标可以使用 DECLARE CURSOR 语句,如下所示:

DECLARE
  cursor_name CURSOR FOR select_statement;

 其中,cursor_name 为游标名称,select_statement 为要执行的查询语句。

 使用游标可以逐行遍历结果集,可以使用 FETCH 语句获取下一行数据,如下所示:

FETCH cursor_name INTO variable1, variable2, ...;

其中,variable1, variable2 等为变量,用于存储当前行的数据。

当使用游标遍历完结果集后,需要关闭游标以释放资源,可以使用 CLOSE 语句关闭游标,如下所示:

CLOSE cursor_name;

如果希望在游标执行完毕后删除游标,可以使用 DROP 语句,如下所示:

DROP CURSOR cursor_name;

要判断游标是否执行到最后,可以使用 %NOTFOUND 属性,该属性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已经没有更多的行可供检索。可以通过循环获取每一行数据,并在 %NOTFOUND 返回 TRUE 时退出循环,以确保游标执行到最后。例如:

DECLARE
  cursor_name CURSOR FOR select_statement;
  ...
BEGIN
  OPEN cursor_name;
  FETCH cursor_name INTO variable1, variable2, ...;

  WHILE cursor_name%FOUND
  LOOP
    -- 处理当前行的数据
    ...

    FETCH cursor_name INTO variable1, variable2, ...;
  END LOOP;

  CLOSE cursor_name;
  DROP CURSOR cursor_name;
END;

在 Oracle 数据库中,游标可以帮助我们逐行遍历结果集并对每一行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使用 %NOTFOUND 属性判断游标是否执行到最后,以确保游标的完整执行。

11.什么是视图?视图的作用是什么?

在数据库中,视图(View)是一种虚拟的表格,它是基于 SQL 查询语句的结果集构建而成的。视图并不实际存在于数据库中,而是在需要时被动态地计算出来。通过使用视图,可以将多个表格的数据集成到一个视图中,简化查询操作,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便捷性。

视图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表格,它的结构和实际表格类似,但是它不包含任何数据,而是通过执行 SQL 查询语句来获取数据。视图的定义包括视图的名称、视图所基于的表格和查询语句等。例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视图定义语句:

 

CREATE VIEW employee_salary AS
SELECT employee.name, salary.amount
FROM employee JOIN salary ON employee.id = salary.employee_id;

上面的语句定义了一个名为 employee_salary 的视图,它的数据来源于 employee 表格和 salary 表格的 JOIN 查询结果,只包含 nameamount 两个字段。使用视图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视图名称进行查询,例如:

SELECT * FROM employee_salary WHERE amount > 5000;

视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简化查询操作。通过视图可以将多个表格的数据集成到一个视图中,简化了查询操作。同时,视图可以屏蔽底层表格的细节,使查询更加方便。

  2. 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便捷性。视图可以将常用的查询操作封装成一个视图,使得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同一个视图,避免了重复查询。

  3. 保护数据安全性。视图可以限制对表格的访问权限,可以只显示部分数据或者过滤数据,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总之,视图是一种虚拟的表格,它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和安全的方式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视图可以简化查询操作,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时也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12.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对视图执行增、删、改操作?

视图是一种虚拟的表格,它的数据是从底层表格中获取的,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对视图进行增、删、改操作。具体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对视图进行增、删、改操作:

  1. 视图基于单个表格,并且满足特定条件。当一个视图基于单个表格,并且查询语句中没有使用聚合函数、GROUP BY 子句或 HAVING 子句时,可以对该视图进行增、删、改操作。

  2. 视图基于多个表格,但是修改操作只涉及一个表格。当一个视图基于多个表格,但是修改操作只涉及其中的一个表格时,可以对该视图进行增、删、改操作。这种情况下需要保证视图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其他表格的数据。

  3. 视图中包含 INSTEAD OF 触发器。当一个视图中包含 INSTEAD OF 触发器时,可以对该视图进行增、删、改操作。INSTEAD OF 触发器可以用来替代标准的 INSERT、UPDATE、DELETE 操作,从而实现对视图的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对视图进行增、删、改操作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限制,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对视图进行修改之前,需要对视图的定义和相关的底层表格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以避免对数据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增、删、改操作通常都应该通过应用程序或存储过程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直接对视图进行修改。

13.SQL语句有哪些常见的分类?

SQL 语句通常可以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分为以下几类:

  1. 数据查询语句(DQL):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例如 SELECT 语句。
  2. 数据操纵语句(DML):用于添加、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例如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语句。
  3. 数据定义语句(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和约束,例如 CREATE、ALTER 和 DROP 语句。
  4. 数据控制语句(DCL):用于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事务处理,例如 GRANT、REVOKE 和 COMMIT 语句。
  5. 数据事务处理语句(DTP):用于管理事务处理,例如 BEGIN TRANSACTION、COMMIT 和 ROLLBACK 语句。
  6. 数据分析语句(DAA):用于分析和统计数据,例如 GROUP BY 和 HAVING 语句。
  7. 数据转换语句(DTT):用于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例如 CAST 和 CONVERT 语句。

以上是 SQL 语句的常见分类,每一类语句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当的 SQL 语句。

Session Control Statement(SCS)是一种 SQL 语句,用于控制当前数据库会话的行为和属性。SCS 通常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并且具体的语法和可用的选项可能因 DBMS 而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 SCS:

  • SET TRANSACTION:用于设置事务的隔离级别、读写模式、名称等属性。

  • SET CONSTRAINTS:用于启用或禁用指定的约束条件,例如外键约束或检查约束。

  • SET ROLE:用于设置当前用户的角色,以授予或撤销相应的权限。

  • SET TIME ZONE:用于设置当前会话的时区。

  • ALTER SESSION:用于更改当前会话的参数和选项,例如 NLS(National Language Support)设置或优化器行为。

SCS 可以对当前会话生效,但通常不会修改数据库的结构或数据,因此它们不属于 DDL 或 DML 类别的 SQL 语句。

Embedded SQL(嵌入式 SQL)是一种将 SQL 语句嵌入到其他编程语言中的技术,例如 C、Java 或 COBOL。在嵌入式 SQL 中,SQL 语句被包含在特定的标记或语法结构中,以便编译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能够解析和执行它们。

Embedded SQL 语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 静态 SQL:在编译时已知 SQL 语句的完整内容和参数,因此编译器可以生成固定的代码。

  2. 动态 SQL:在运行时构造 SQL 语句,可以根据输入数据或其他条件改变 SQL 语句的内容,因此需要在运行时解析和执行。

下面是一个使用 Embedded SQL 的 C 语言代码示例:

EXEC SQL BEGIN DECLARE SECTION;
   char name[20];
   int age;
EXEC SQL END DECLARE SECTION;

printf("Please enter your name: ");
scanf("%s", name);
printf("Please enter your age: ");
scanf("%d", &age);

EXEC SQL 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VALUES (:name, :age);

在上述示例中,使用了特殊的 EXEC SQL 语法将 SQL 语句嵌入到 C 代码中。BEGIN DECLARE SECTION 和 END DECLARE SECTION 标记用于声明变量和参数,并且在 SQL 语句中使用冒号(:)前缀来引用它们。

Embedded SQL 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维护性,因为它允许程序员直接在程序中嵌入 SQL 语句,而无需手动构造和解析 SQL 语句的字符串。

 14.笛卡尔积是什么?

笛卡尔积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将两个表中的每一行分别进行组合,得到一个新的表,新表的行数等于两个原表的行数的乘积。在SQL中,可以使用CROSS JOIN关键字进行笛卡尔积操作,它是多表查询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参与笛卡尔积的表过多,结果集会非常大,可能会影响查询性能,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15.Top-N分析

Top-N分析是一种在SQL语言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用于获取满足特定条件下排名靠前的N条数据记录。通常情况下,Top-N分析需要使用ORDER BY排序和ROWNUM行号等技术来实现。

在Oracle数据库中,可以使用以下的语法来实现Top-N分析:

SELECT *
FROM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 ROWNUM rnum
  FROM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ORDER BY sort_column
  )
  WHERE ROWNUM <= N
)
WHERE rnum >= M;

其中,N表示要获取的前N条数据,M表示从第M条数据开始获取(一般情况下,M的值为1,表示从第一条数据开始获取)。该语法中,首先在内部查询中使用ORDER BY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通过ROWNUM限制数据行数。最后在外部查询中对数据进行筛选,获取指定的Top-N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Top-N分析操作可能会对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要查询的数据量非常大时,需要谨慎使用。同时,如果需要进行Top-N分析的查询操作比较频繁,也可以考虑使用索引等技术来优化查询性能。

16. 优化Top-N语句

 

Top-N查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查询需求,但是对于大型数据集和高并发查询场景下,Top-N查询也可能成为查询性能瓶颈之一。为了优化Top-N查询性能,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索引优化:为排序和过滤Top-N查询语句中的列添加索引,可以有效地减少查询的数据量和查询的响应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型数据集和高并发查询场景下,使用索引可能会导致锁定和内存压力增加,需要慎重考虑。

  2. 分页查询:将Top-N查询拆分为多次查询,每次查询返回指定数量的数据行,再将多次查询的结果合并为最终的Top-N结果集。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每次查询的数据量,降低查询的响应时间和内存压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需要考虑分页时的排序问题,避免出现数据重复或漏掉的情况。

  3. 缓存优化:对于静态或者缓慢变化的Top-N数据,可以将数据缓存到内存中,减少查询的次数和查询的响应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缓存更新时需要及时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库配置优化:对于大型数据集和高并发查询场景下,可以考虑优化数据库的配置,包括调整数据库的缓冲区大小、调整SQL查询缓存大小和查询超时时间等参数,以提升Top-N查询的性能和稳定性。

  5. 代码优化:在Top-N查询语句中,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子查询或者嵌套查询,优化查询语句的结构和执行计划,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排序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代码优化需要考虑查询的复杂性和可读性,避免过度优化导致代码难以理解和维护。

17.子查询

子查询是一种嵌套在其他SQL语句中的SQL查询。它允许内部查询的结果集被外部查询所引用,从而提供额外的数据源、过滤条件、排序规则等。

根据返回结果的行数和列数,子查询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单行子查询(Scalar Subquery)返回的结果集只有一行一列。通常用于提供某种条件或值,例如: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table1 WHERE column1 = (SELECT MAX(column1) FROM table1)。

  2. 多行子查询(Row Subquery)返回的结果集有多行多列。通常用于提供额外的数据源或过滤条件,例如: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table1 WHERE column1 IN (SELECT column1 FROM table2 WHERE column2 = 'xxx')。

此外,根据子查询的位置和执行时间,子查询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内部子查询(Inner Subquery):内部子查询嵌套在主查询中,在主查询执行前执行。主查询根据内部子查询的结果集来执行后续操作。

  2. 外部子查询(Outer Subquery):外部子查询嵌套在主查询中,在主查询执行后执行。主查询执行完毕后,外部子查询根据主查询的结果集来执行后续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子查询时需要考虑其性能问题,因为子查询的嵌套和重复查询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为此,应该尽可能地优化查询语句,减少不必要的查询操作和数据冗余,避免重复查询等问题。

 17.1 标量子查询和关联子查询

标量子查询和关联子查询是子查询的两种主要分类。

标量子查询是指一个子查询返回单一的值,通常用于where条件、select子句中的表达式或having子句中的条件。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price > (SELECT AVG(price) FROM products);

上述SQL查询中,子查询(SELECT AVG(price) FROM products)返回了一个单一的值,用于比较每一行的price是否大于该平均值。

关联子查询是指一个子查询涉及到父查询的列,常常使用相关子查询,根据外部查询的结果集过滤内部查询的数据。

SELECT * FROM orders o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customers c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AND c.city = 'New York');

上述SQL查询中,内部子查询根据外部查询的结果集过滤了customers表中居住在纽约的顾客,然后与orders表进行关联查询,返回匹配的订单记录。

相比于标量子查询,关联子查询通常需要使用EXISTSIN等关键字来连接子查询和父查询的数据,通常比较耗费资源,需要谨慎使用。

17.2 子查询中的IN和EXISTS

在子查询中,常见的用于子查询和父查询之间数据关联的关键字有INEXISTS

IN关键字用于判断某个字段的值是否在子查询的结果集中。例如: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IN (SELECT customer_id FROM customers WHERE city = 'New York');

上述SQL查询中,子查询(SELECT customer_id FROM customers WHERE city = 'New York')返回了纽约市的客户ID列表,主查询则根据这个列表返回orders表中对应客户的订单记录。

EXISTS关键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记录,通常在子查询中配合相关联的条件使用。例如:

SELECT * FROM orders o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customers c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AND c.city = 'New York');

上述SQL查询中,内部子查询根据外部查询的结果集过滤了customers表中居住在纽约的顾客,然后与orders表进行关联查询,返回匹配的订单记录。

通常来说,EXISTS的性能比IN更好,特别是当子查询的结果集较大时。但是,在具体使用时,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规模来考虑哪种方式更合适。

17.3 多行子查询

多行子查询是指返回多行结果的子查询语句。它可以用来处理一些需要涉及到多个记录的查询需求,例如查询最大、最小、平均等函数的结果,或者根据某些条件返回一组记录等。
 

多行子查询一般使用在比较运算符中(>, <, >=, <=, =, !=, BETWEEN, IN等),用于比较一个列或者表达式的值与子查询返回的多个值之间的关系。

例如,下面是一个使用多行子查询的例子,查询员工工资高于平均工资的员工姓名和工资:

SELECT employee_name, salary 
FROM employees 
WHERE salary > (SELECT AVG(salary) FROM employees);

 

在这个例子中,子查询 (SELECT AVG(salary) FROM employees) 返回了员工表中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然后外部查询根据子查询返回的结果来查询工资高于平均工资的员工姓名和工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子查询返回的结果集中包含 NULL 值,则多行子查询的结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使用多行子查询时需要特别注意处理 NULL 值的情况。

17.4 合并查询(集合查询)

合并查询(集合查询)是指将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合并为一个结果集的操作。合并查询有以下几种方式:

  1. UNION: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并去重。

  2. UNION ALL: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不去重。

  3. INTERSECT:用于求两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的交集,结果集会去重。

  4. MINUS(Oracle)/EXCEPT(SQL Server):用于求两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的差集,结果集会去重。

注意,合并查询的结果集的列数必须相同,并且对应的列的数据类型也要相同。同时,对于涉及到排序的操作,需要将排序语句放在最后一个SELECT语句中。

合并查询可以用于对多个表进行联合查询,或者对同一个表的多个子集进行查询。

18.表的连接方式

 

表的连接方式是指在多个表之间通过指定列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以便于联合查询和分析数据。

常见的表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内连接(INNER JOIN):内连接是指只返回两个表中共有的数据,即两个表中都存在的数据。内连接使用JOIN关键字,也可以使用INNER JOIN关键字。

  2. 左连接(LEFT JOIN):左连接是指返回左表中所有的数据,以及右表中符合条件的数据。如果右表中没有符合条件的数据,则返回NULL值。左连接使用LEFT JOIN关键字。

  3. 右连接(RIGHT JOIN):右连接是指返回右表中所有的数据,以及左表中符合条件的数据。如果左表中没有符合条件的数据,则返回NULL值。右连接使用RIGHT JOIN关键字。

  4. 全外连接(FULL OUTER JOIN):全外连接是指返回两个表中所有的数据,无论是否符合条件。如果某个表中没有符合条件的数据,则返回NULL值。全外连接在MySQL中不支持,可以使用UNION和UNION ALL来模拟。

  5. 自连接:自连接是指将一张表视为两个表,使用不同的表别名进行连接,以便于查询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表连接的效率通常比较低,应该尽可能减少表连接的使用次数,尽量使用更优化的查询方式。

18.WITH语法

WITH语法是SQL语言的一种常用语法,也称为公共表表达式(Common Table Expression,CTE),它允许在查询语句中使用临时表可以让复杂查询更加清晰易懂。通常情况下,使用WITH语法可以将多个子查询合并成一个较为复杂的查询语句,从而简化查询语句。

 WITH语法的基本语法结构如下:

WITH temp_table_name AS (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emp_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其中,temp_table_name是临时表名,column_name(s)是要查询的列名,table_name是数据表名,condition是查询条件。

使用WITH语法可以在查询中定义一个或多个临时表,这些临时表只在查询执行期间存在,并且只能被当前查询使用。WITH语法常用于以下场景:

  • 处理复杂的多层嵌套子查询
  • 在查询语句中多次使用同一个子查询
  • 对多个查询结果进行合并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WITH语法在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略有不同,如在PostgreSQL中,也可以使用WITH RECURSIVE语法实现递归查询。

19.什么是SQL注入?如何防范SQL注入?

概念:

SQL注入指攻击者在SQL语句中插入恶意代码的一种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在应用程序的输入框中输入特定的字符串,例如SQL查询语句,可以欺骗应用程序向数据库发送非法的SQL语句,从而导致应用程序执行恶意操作。SQL注入攻击可以让攻击者访问、修改、删除甚至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和数据泄漏。

防范措施:

对于DBA而言,SQL注入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因为它可以导致数据库的数据泄露、损坏甚至丢失。因此,DBA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SQL注入攻击,包括但不限于:

  1. 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计,确保应用程序没有存在SQL注入漏洞的地方。

  2. 限制应用程序的数据库访问权限,最小化攻击者可以利用的攻击面。

  3. 限制输入数据的范围和格式,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和过滤。

  4. 避免使用动态SQL语句,而是采用参数化查询等安全的方式来处理SQL查询语句。

  5. 使用防火墙等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监控和保护,及时发现和阻止SQL注入攻击。

20.索引的概念,优缺点与分类?

索引是数据库中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索引通过创建一个特殊的数据结构,包含一定数量的列值及其对应的行指针,从而可以快速的定位表中的数据。

优点:

  • 提高数据检索的速度,可以减少数据库查询的响应时间。
  • 可以降低查询所需的系统资源消耗,减少了全表扫描的需求,降低了IO操作。

缺点:

  • 索引会占用磁盘空间,过多的索引会导致数据库空间的浪费。
  • 索引的维护需要耗费系统资源,包括索引的创建、删除和更新等操作。
  • 索引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某些特定的查询,使用索引并不能提高查询效率。

常见的索引分类包括:

  1. B-Tree索引:最常用的索引类型,适用于全值匹配和前缀匹配查询。
  2. 哈希索引:适用于等值查询,但不支持范围查询。
  3. 全文索引:适用于文本数据的搜索。
  4. 空间索引: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位置数据的查询。
  5.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聚集索引是按照主键进行排序的,而非聚集索引则是按照其他列进行排序的。

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库特点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同时,为了提高索引的效率,还需要注意合理的索引设计、定期维护和优化等方面。

索引的使用原则:

索引在数据库中的使用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主要包括:

  1. 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需要根据查询条件和数据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以达到最优的查询效率。

  2. 避免过多的索引:过多的索引会增加数据库的存储开销,同时也会影响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的性能。

  3. 索引的字段选择: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区分度的字段作为索引,避免选择重复率高的字段作为索引,否则会影响索引效率。

  4. 维护索引的统计信息:需要定期收集表和索引的统计信息,以便优化查询执行计划。

  5. 不滥用索引提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索引提示来优化查询效率,但是滥用索引提示会导致查询性能变差,应该慎重使用。

  6. 维护索引的完整性:索引也需要像表一样进行维护,保证索引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例如,当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更新索引。

索引的细分类:

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属性,索引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数据存储方式:按照数据存储方式,索引可以分为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和非聚簇索引(Nonclustered Index)。
  • 聚簇索引:按照表的主键或唯一约束创建,物理上对数据进行了重新排序,并且数据行按照索引的键值进行存储。因此,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可以加快单条记录的查询速度,但是对于频繁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会产生大量的IO操作,降低性能。
  • 非聚簇索引:将数据行和索引分别存储,不会对原有数据行的存储顺序造成改变。可以加快大量数据的查询速度,但是在进行查询时需要先找到索引,再根据索引查找数据行,因此查询速度较慢。
  1. 索引是否分区:按照索引是否分区,索引可以分为分区索引(Partitioned Index)和非分区索引(Non-partitioned Index)。
  • 分区索引:根据表的分区策略,将索引分散在多个分区中,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减少IO操作,对于处理大数据量的表格尤其有用。
  • 非分区索引:索引不会分散在多个分区中,通常适用于小型的表格。
  1. 索引列的个数:按照索引列的个数,索引可以分为单列索引(Single-column Index)和组合索引(Composite Index)。
  • 单列索引:索引只包含一个列。
  • 组合索引:索引包含多个列,可以提高查询效率。
  1. 索引值的属性:按照索引值的属性,索引可以分为唯一索引(Unique Index)和非唯一索引(Non-unique Index)。
  • 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
  • 非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可以重复。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数据存储方式、查询频率、表格大小、查询效率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索引类型。

20.讲述热备份和冷备份的区别是什么?

热备份和冷备份是数据库备份中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如下:

  1. 热备份(Hot Backup):在数据库运行的情况下备份数据库,也称为在线备份。它的特点是备份时数据库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因此备份数据是实时的,能够反映最新的状态。为了保证备份数据的一致性,通常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如事务日志或在线日志等。热备份不需要停止数据库,因此不会影响正常的业务操作,但备份速度较慢,备份文件较大,占用系统资源较多。

  2. 冷备份(Cold Backup):在数据库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备份数据库,也称为离线备份。它的特点是备份时数据库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备份数据是静态的,无法反映最新的状态。但是备份速度较快,备份文件较小,不需要使用特殊技术来保证备份数据的一致性。冷备份需要停止数据库,因此会影响正常的业务操作。

根据索引是否分区、索引列的个数、索引值的属性等等对索引进行分类的问题,可以参考之前的回答。

21.什么是OLAP和OLTP?

OLAP 和 OLTP 是数据处理领域中常用的两个术语。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即联机分析处理,是一种针对多维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技术,通常用于数据仓库系统中。OLAP 技术可以提供多维度数据切片、切块和透视分析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支持复杂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等操作。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即联机事务处理,是一种针对事务性处理的技术,通常用于企业应用系统中,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OLTP 技术主要用于快速处理大量的小型事务,要求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等特点,通常采用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技术实现,例如使用事务、索引等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支持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22.  接触过哪些OS操作系统?常用命令有哪些?

数据库可以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上,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Linux、Unix、AIX、macOS等等。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其命令和操作也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针对Linux和Unix操作系统的命令:

  1. cd:切换目录
  2. ls:列出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
  3. cp:复制文件
  4. mv:移动或重命名文件
  5. rm:删除文件
  6. mkdir:创建目录
  7. rmdir:删除目录
  8. ps:查看进程
  9. kill:杀死进程
  10. top:查看系统资源占用情况
  11. cat:查看或连接文件内容
  12. grep:在文件中查找指定的字符串
  13. tar:归档和解压文件
  14. chmod: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Windows操作系统下,一些常用的命令包括:

  1. dir:列出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
  2. cd:切换目录
  3. copy:复制文件
  4. move:移动或重命名文件
  5. del:删除文件
  6. md:创建目录
  7. rd:删除目录
  8. tasklist:列出进程
  9. taskkill:杀死进程
  10. systeminfo:查看系统信息
  11. type:查看文件内容
  12. findstr:在文件中查找指定的字符串

在AIX系统下,AIX是IBM公司开发的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主要用于IBM Power Systems系列服务器。常用的AIX命令包括:

  1. ls:列出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
  2. cd:切换当前目录。
  3. pwd:显示当前所在目录的路径。
  4. mkdir:创建一个新目录。
  5. rmdir:删除一个空目录。
  6. rm:删除文件或目录。
  7. cp:复制文件或目录。
  8. mv: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或目录。
  9. cat:查看文件内容。
  10. vi:编辑文本文件。
  11. ps:列出系统中运行的进程。
  12. kill:终止指定的进程。
  13. chmod:修改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
  14. chown: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15. top:实时查看系统资源使用情况。
  16. sar:查看系统性能统计数据。
  17. df:显示文件系统空间使用情况。
  18. du:显示目录或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大小。
  19. tar:打包或解压缩文件或目录。
  20. find:查找文件或目录。

在Linux下查看CPU、内存、磁盘和进程使用的常用命令如下:

在Linux下查看CPU、内存、磁盘和进程使用的常用命令如下:

  1. 查看CPU:使用命令top或者mpstat可以实时查看CPU使用情况,使用命令lscpu可以查看CPU硬件信息。

  2. 查看内存:使用命令free或者cat /proc/meminfo可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3. 查看磁盘:使用命令df可以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使用命令fdisk可以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4. 查看进程:使用命令ps可以查看当前系统进程,使用命令top可以实时查看进程占用情况。

在AIX下查看CPU、内存、磁盘和进程使用的常用命令如下:

  1. 查看CPU:使用命令topas可以实时查看CPU使用情况,使用命令prtconf可以查看CPU硬件信息。

  2. 查看内存:使用命令svmon或者vmstat可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3. 查看磁盘:使用命令df或者lsvg可以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使用命令lspv可以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4. 查看进程:使用命令ps可以查看当前系统进程,使用命令topas可以实时查看进程占用情况。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