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编程——基于 UDP 的服务端/客户端

完整版文章请参考:
TCP/IP网络编程完整版文章

第 6 章 基于 UDP 的服务端/客户端

本章代码,在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u011895157/87399399
中可以找到。

6.1 理解 UDP

6.1.1 UDP 套接字的特点

通过寄信来说明 UDP 的工作原理,这是讲解 UDP 时使用的传统示例,它与 UDP 的特点完全相同。寄信前应先在信封上填好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地址,之后贴上邮票放进邮筒即可。当然,信件的特点使我们无法确认信件是否被收到。邮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信件丢失的情况。也就是说,信件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方式,UDP 也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

因为 UDP 没有 TCP 那么复杂,所以编程难度比较小,性能也比 TCP 高。在更重视性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 UDP 的传输方式。

TCP 与 UDP 的区别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流控制。也就是说 TCP 的生命在于流控制。

6.1.2 UDP 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IP 的作用就是让离开主机 B 的 UDP 数据包准确传递到主机 A 。但是把 UDP 数据包最终交给主机 A 的某一 UDP 套接字的过程是由 UDP 完成的。UDP 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根据端口号将传到主机的数据包交付给最终的 UDP 套接字。

6.1.3 UDP 的高效使用

UDP 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通过网络实时传递的视频或者音频时情况有所不同。对于多媒体数据而言,丢失一部分数据也没有太大问题,这只是会暂时引起画面抖动,或者出现细微的杂音。但是要提供实时服务,速度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流控制就显得有一点多余,这时就要考虑使用 UDP 。TCP 比 UDP 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 收发数据前后进行的连接设置及清除过程。
  • 收发过程中为保证可靠性而添加的流控制。

如果收发的数据量小但是需要频繁连接时,UDP 比 TCP 更高效。

6.2 实现基于 UDP 的服务端/客户端

6.2.1 UDP 中的服务端和客户端没有连接

UDP 中的服务端和客户端不像 TCP 那样在连接状态下交换数据,因此与 TCP 不同,无需经过连接过程。UDP 中只有创建套接字和数据交换的过程,不必调用 listenaccept 函数

6.2.2 UDP 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只需一个套接字

TCP 中,套接字之间应该是一对一的关系。若要向 10 个客户端提供服务,除了守门的服务器套接字之外,还需要 10 个服务器套接字。但在 UDP 中,不管是服务器端还是客户端都只需要 1 个套接字。只需要一个 UDP 套接字就可以向任意主机传输数据,如图所示:

图中展示了 1 个 UDP 套接字与 2 个不同主机交换数据的过程。也就是说,只需 1 个 UDP 套接字就能和多台主机进行通信。

6.2.3 基于 UDP 的数据 I/O 函数

创建好 TCP 套接字以后,传输数据时无需加上地址信息。因为 TCP 套接字将保持与对方套接字的连接。换言之,TCP 套接字知道目标地址信息。但 UDP 套接字不会保持连接状态(UDP 套接字只有简单的邮筒功能),因此每次传输数据时都需要添加目标的地址信息。这相当于寄信前在信件中填写地址。接下来是 UDP 的相关函数: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sendto(int sock, void *buff, size_t nbytes,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to, socklen_t addrlen);
/*
成功时返回发送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 -1
sock: 用于传输数据的 UDP 套接字
buff: 保存待传输数据的缓冲地址值
nbytes: 待传输的数据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flags: 可选项参数,若没有则传递 0
to: 存有目标地址的 sockaddr 结构体变量的地址值
addrlen: 传递给参数 to 的地址值结构体变量长度
*/

上述函数与之前的 TCP 输出函数最大的区别在于,此函数需要向它传递目标地址信息。接下来介绍接收 UDP 数据的函数。UDP 数据的发送并不固定,因此该函数定义为可接受发送端信息的形式,也就是将同时返回 UDP 数据包中的发送端信息。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recvfrom(int sock, void *buff, size_t nbytes,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from, socklen_t *addrlen);
/*
成功时返回接收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 -1
sock: 用于传输数据的 UDP 套接字
buff: 保存待传输数据的缓冲地址值
nbytes: 待传输的数据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flags: 可选项参数,若没有则传递 0
from: 存有发送端地址信息的 sockaddr 结构体变量的地址值
addrlen: 保存参数 from 的结构体变量长度的变量地址值。
*/

编写 UDP 程序的最核心的部分就在于上述两个函数,这也说明二者在 UDP 数据传输中的地位。

6.2.4 基于 UDP 的回声服务器端/客户端

服务器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_sock;
    char message[BUF_SIZE];
    int str_len;
    socklen_t clnt_adr_sz;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clnt_adr;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 %s <port>\n", argv[0]);
        exit(1);
    }
    //创建 UDP 套接字后,向 socket 的第二个参数传递 SOCK_DGRAM
    serv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if (serv_sock == -1)
        error_handling("UDP socket creation eerror");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分配地址接受数据,不限制数据传输对象
    if (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r, sizeof(serv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while (1)
    {
        clnt_adr_sz = sizeof(clnt_adr);
        str_len = recvfrom(serv_sock, message, BUF_SIZE, 0,
                           (struct sockaddr *)&clnt_adr, &clnt_adr_sz);
        //通过上面的函数调用同时获取数据传输端的地址。正是利用该地址进行逆向重传
        sendto(serv_sock, message, str_len, 0,
               (struct sockaddr *)&clnt_adr, clnt_adr_sz);
    }
    close(serv_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客户端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char message[BUF_SIZE];
    int str_len;
    socklen_t adr_sz;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from_adr;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 %s <IP> <port>\n", argv[0]);
        exit(1);
    }
    //创建 UDP 套接字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if (sock == -1)
        error_handling("socket() error");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rgv[1]);
    ser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while (1)
    {
        fputs("Insert message(q to quit): ", stdout);
        fgets(message, sizeof(message), stdin);
        if (!strcmp(message, "q\n") || !strcmp(message, "Q\n"))
            break;
        //向服务器传输数据,会自动给自己分配IP地址和端口号
        sendto(sock, message, strlen(message), 0,
               (struct sockaddr *)&serv_adr, sizeof(serv_adr));
        adr_sz = sizeof(from_adr);
        str_len = recvfrom(sock, message, BUF_SIZE, 0,
                           (struct sockaddr *)&from_adr, &adr_sz);
        message[str_len] = 0;
        printf("Message from server: %s", message);
    }
    close(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编译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5 UDP 客户端套接字的地址分配

UDP 客户端缺少了把IP和端口分配给套接字的过程。TCP 客户端调用 connect 函数自动完成此过程,而 UDP 中连能承担相同功能的函数调用语句都没有。究竟在什么时候分配IP和端口号呢?

UDP 程序中,调用 sendto 函数传输数据前应该完成对套接字的地址分配工作,因此调用 bind 函数。当然,bind 函数在 TCP 程序中出现过,但 bind 函数不区分 TCP 和 UDP,也就是说,在 UDP 程序中同样可以调用。另外,如果调用 sendto 函数尚未分配地址信息,则在首次调用 sendto 函数时给相应套接字自动分配 IP 和端口。而且此时分配的地址一直保留到程序结束为止,因此也可以用来和其他 UDP 套接字进行数据交换。当然,IP 用主机IP,端口号用未选用的任意端口号。

综上所述,调用 sendto 函数时自动分配IP和端口号,因此,UDP 客户端中通常无需额外的地址分配过程。

6.3 UDP 的数据传输特性和调用 connect 函数

6.3.1 存在数据边界的 UDP 套接字

前面说得 TCP 数据传输中不存在数据边界,这表示数据传输过程中调用 I/O 函数的次数不具有任何意义

相反,UDP 是具有数据边界的协议,传输中调用 I/O 函数的次数非常重要。因此,输入函数的调用次数和输出函数的调用次数应该完全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接收全部已经发送的数据。
例如,调用 3 次输出函数发送的数据必须通过调用 3 次输入函数才能接收完。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验证:

bound_host1.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char message[BUF_SIZE];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r, your_adr;
    socklen_t adr_sz;
    int str_len, i;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 %s <port>\n", argv[0]);
        exit(1);
    }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if (sock == -1)
        error_handling("socket() error");

    memset(&my_adr, 0, sizeof(my_adr));
    my_adr.sin_family = AF_INET;
    my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my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if (bind(sock, (struct sockaddr*)&my_adr, sizeof(my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for ( i = 0; i < 3; i++)
    {
        sleep(5);
        adr_sz = sizeof(your_adr);
        str_len = recvfrom(sock, message, BUF_SIZE, 0, (struct sockaddr*)&your_adr, &adr_sz);
        printf("Message %d: %s \n", i+1, message);
    }

    close(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bound_host2.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char msg1[] = "Hi!";
    char msg2[] = "I am another UDP host!";
    char msg3[] = "Nice to meet you!";
    struct sockaddr_in your_adr;
    socklen_t your_adr_sz;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 %s <IP> <port>\n", argv[0]);
        exit(1);
    }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if (sock == -1)
        error_handling("socket() error");

    memset(&your_adr, 0, sizeof(your_adr));
    your_adr.sin_family = AF_INET;
    your_a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rgv[1]);
    your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sendto(sock, msg1, sizeof(msg1), 0, (struct sockaddr*)&your_adr, sizeof(your_adr));
    sendto(sock, msg2, sizeof(msg2), 0, (struct sockaddr*)&your_adr, sizeof(your_adr));
    sendto(sock, msg3, sizeof(msg3), 0, (struct sockaddr*)&your_adr, sizeof(your_adr));
    close(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编译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ost1 是服务端,host2 是客户端,host2 一次性把数据发给服务端后,结束程序。但是因为服务端每隔五秒才接收一次,所以服务端每隔五秒接收一次消息。
从运行结果也可以证明 UDP 通信过程中 I/O 的调用次数必须保持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3.2 已连接(connect)UDP 套接字与未连接(unconnected)UDP 套接字

TCP 套接字中需注册待传传输数据的目标IP和端口号,而在 UDP 中无需注册。因此通过 sendto 函数传输数据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 3 个阶段:

  • 第 1 阶段:向 UDP 套接字注册目标 IP 和端口号
  • 第 2 阶段:传输数据
  • 第 3 阶段:删除 UDP 套接字中注册的目标地址信息。

每次调用 sendto 函数时重复上述过程。每次都变更目标地址,因此可以重复利用同一 UDP 套接字向不同目标传递数据。这种未注册目标地址信息的套接字称为未连接套接字,反之,注册了目标地址的套接字称为连接 connected 套接字。显然,UDP 套接字默认属于未连接套接字。当一台主机向另一台主机传输很多信息时,上述的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占整个通信过程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缩短这部分的时间将会大大提高整体性能。

6.3.3 创建已连接 UDP 套接字

创建已连接 UDP 套接字过程格外简单,只需针对 UDP 套接字调用 connect 函数。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memset(&adr, 0, sizeof(adr));
adr.sin_family = AF_INET;
a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rgv[1]);
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 *)&adr, sizeof(adr));

上述代码看似与 TCP 套接字创建过程一致,但 socket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分明是 SOCK_DGRAM 。也就是说,创建的的确是 UDP 套接字。当然针对 UDP 调用 connect 函数并不是意味着要与对方 UDP 套接字连接,这只是向 UDP 套接字注册目标IP和端口信息

之后就与 TCP 套接字一致,每次调用 sendto 函数时只需传递信息数据。不仅可以使用 sendto、recvfrom 函数,还可以使用 write、read 函数进行通信。

代码如下:
客户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char message[BUF_SIZE];
    int str_len;
    socklen_t adr_sz;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from_adr;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 %s <IP> <port>\n", argv[0]);
        exit(1);
    }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if (sock == -1)
        error_handling("socket() error");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rgv[1]);
    ser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与之前的代码不一样的地方,通过connect函数注册
    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r, sizeof(serv_adr));

    while (1)
    {
        fputs("Insert message(q to quit): ", stdout);
        fgets(message, sizeof(message), stdin);
        if (!strcmp(message, "q\n") || !strcmp(message, "Q\n"))
            break;
        //用write函数代替sendto函数,这边也可以用sendto函数
        write(sock, message, strlen(message));//不能用sizeof,strlen计算实际的长度
        str_len = read(sock, message, sizeof(message) - 1);

        message[str_len] = 0;
        printf("Message from server: %s", message);
    }
    close(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服务端代码用小节6.2.4

编译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木白CPP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