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1.1 引言
1.2 分层
P1:TCP/IP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
应用层 | Telnet、FTP、email等 |
运输层 | TCP和UDP |
网络层 | IP、ICMP、IGMP |
链路层 | 设备驱动程序以及接口卡 |
P2:大多数的网络应用程序都被设计成C/S模式
P3:路由器的好处是为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提供连接
P3:现在网关这个术语只用来表示应用层网关:一个连接两种不同协议族的进程,它为某个特定的应用程序服务
P3:应用层和运输层使用端到端协议,网络层提供的是逐跳协议。
P4:网桥在链路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联,而路由器在网络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联。
1.3 TCP/IP的分层
P5: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用来把一个UDP数据包多播到多个主机。
1.4 互联网的地址
P6:多接口主机具有多个IP地址,其中每个接口都对应一个IP地址
1.5 域名系统
1.6 封装
P7:以太网数据帧的物理特征是其长度必须在46-1500字节之间
P7:IP首部的协议域:1表示ICMP,2表示IGMP,6表示TCP,17表示UDP
1.7 分用
1.8 C/S模型
P8:服务分为两种类型:重复型和并发型。
P9:一般来说,TCP服务器是并发的,UDP服务器是重复的
1.9 端口号
P9:客户端口号又称为临时端口号
P9:1-1023位知名端口号,临时端口号一般为1024-5000之间。
1.10 标准化过程
1.11 RFC
1.12 标准的简单服务
1.13 互联网
1.14 实现
1.15 应用编程接口
P12:socket和TLI
1.16 测试网络
1.17 小结
P14:网络层提供点到点服务,运输层提供端到端服务
第二章:链路层
2.1 引言
P15:链路层3个目的: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2:位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3:位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2.2 以太网和IEEE 802封装
P15:以太网采用CSMA/CD接入方法,速度为10MB/S,地址为48bit.。以太网数据报的封装实在RFC 894中定义的,IEEE 802网络的IP数据报封装是在RFC 1042中定义的。
P16:802定义的帧格式中,长度是它后续数据的字节长度,但不包括CRC检验码。802.3规定数据部分至少38字节,意外玩,最少要求46字节。
2.3 尾部封装
2.4 SLIP:串行线路IP
P17:SLIP的缺点:1:每一端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没有办法把本端的IP地址通知给另一端。2:数据中没有类型字段,不能同时使用其他协议。3:SLIP没有在数据帧中加上检验和。若发生错误,只能由上层协议来发现
2.5 压缩的SLIP
P18:CSLIP一般吧TCP和IP首部的40字节压缩到3-5个字节,能够在每一端每次多大16个TCP连接。这大大缩短了交互响应时间。2.6 PPP:点对点协议
P18:PPP协议包括下面3部分:1:在串行链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方法。既支持数据为8位和无奇偶检验的异步模式,还支持面向比特的同步链接。2:建立、配置以及测试数据链路的链路控制协议(LCP)3:针对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控制协议(NCP)体系。
P19:
标志 7E |
地址 FF |
控制 03 |
协议 | 信息 | CRC | 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