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的if-else分支结构优化

在编写代码中,有时候会需要if-else分支。

当需要多重筛选时,就会用到多分支结构:

if(条件1)
{
    分支流程1
}
else if(条件2)
{
    分支流程2
}
……
else
{
    分支流程n
}

过长的多分支结构常被视为软件中的不良结构,因为它违背了OCP原则(开放、封闭原则),每当需要新增一种条件判断处理时,就要新增一个if-else分支。

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函数表结构是避免过长的分支结构的有效方法,下面以「狼、羊和菜过河」问题的求解算法中用到函数表结构代替过长的多分支结构的例子。农夫一共可以采取8种动作,每种动作都对应一个状态转变处理流程。如果采用if-else多分支结构,处理状态转换的代码将会非常长,为了避免过长的分支跳转代码,算法采用了函数表结构。首先声明函数表项的定义:

typedef bool (*ProcessFuncPtr)(const ItemState& current, ItemState& next);
struct ActionProcess{
    Action act;
    ProcessNextFuncPtr processFunc;
}

然后分别为农夫的8个动作指定处理函数,得到函数的定义:

ActionProcess actMap[]=
{
    {FARMER_GO, ProcessFarmerGo},
    {FARMER_GO_TAKE_WOLF, ProcessFarmerGoTakeWolf},
    {FARMER_GO_TAKE_SHEEP, ProcessFarmerGoTakeSheep},
    {FARMER_GO_VEGETABLE, ProcessFarmerGoVegetable},
    {FARMER_BACK, ProcessFarmerBack},
    {FARMER_BACK_TAKE_WOLF, ProcessFarmerBackTakeWolf},
    {FARMER_BACK_TAKE_SHEEP, ProcessFarmerBackTakeSheep},
    {FARMER_BACK_TAKE_VEGETABLE, ProcessFarmerBackVegetable},
};

如果用if-else结构,处理状态转换可能需要30多行代码,而利用这个函数表,处理状态转换的代码只有几行:

ItemState next;
for(int i=0;i<sizeof(actMap)/sizeof(actMap[0]);i++)
{
    if(actMap[i].act == action)
    {
         actMap[i].processFunc(current, next);
         break;
    }
}

如果将这个函数表存入一个关联容器(比如std:map)中,则循环体的代码都可以省去。如果随着算法演化,有新的动作需要处理,则只需要在函数表中添加新的条目即可,状态转换的代码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摘自王晓华的《算法的乐趣》2.1.3章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