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阶段性回顾之第一个五年计划

缘何而作?自第一次实习之日起,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五年又九个月。其中发生了很多事,最近换了工作,突然有了很多闲暇(坐地铁的摸鱼时间),重新回忆起选择计算机作为职业起点的初心。有时候走了很久,却忘了为什么出发。谨以此作为这五年余载的一个标点,从今天起,重新出发,从心出发!

从问号开始

翻看 五年前的“笔录”,2016 年 7 月,在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读研深造,而我错过了保研。坚持不读研这个想法,大概维持了在大学生活中的三年半的时间。也是在实习过程中的突然有一天,初入职场的我发现原来想要有机会去做大数据方向/研发岗位/机器学习方向,竟然是有学历要求的。于是我开始打破自己,并重组自己的一些固化的想法,选择了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毕业设计——Hadoop & Spark。这是一次尝鲜的机会,学到的东西比我想象中要多很多,这也成功把我的野心变得大很多。一个渴望新知识,渴望不同领域知识冲击的自己,慢慢看到越来越多活生生的“故事书”。
确实,在这五年里,我偏离了大学时最初的轨道,老板们总是给我画着各种各样的饼,而大部分的饼和我对自己期望要实现的目标毫无关系。我迷失在各种成熟的开源框架中,写着最多涉及到 CRUD 的业务代码中。我开始越来越明白业务,和实现业务需要的技术实现中,但是曾经深谙的代码只是实现业务逻辑的手段。甚至有一天,我发现我不想写代码,因为我找不到写这段代码给业务上有什么实际的增值效应。嗯,我开始怀疑业务的必要性。我搞不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所以我觉得为了完成这个功能逻辑而写的代码也是没有意义的,继而这个让我产生了对写代码这件事情本身的怀疑。
这个厌恶写代码的状态可能持续了一个季度,到 2019 年的 9 月,因为一个技术调研,当我看到在云原生背景下,原来代码是有脾气的。拆解功能模块,并不只是意味着一种对当前普适技术环境的迎合,它是一种让代码本身更加有“人味”的途径。这个“人味”听起来很不人味,诚然技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最终当然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并不是技术本身能够决定的。但是好的代码自身就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好代码不需要解释,清晰自然、一脉相承。我从这次技术调研重拾了对技术的欣赏,好像是一个花心的多情者,在花丛中过尽千帆,乱花迷眼之后,再回首,才发现原来粉黛未施的初恋依旧是心头的白月光。代码本身是很纯粹的一种逻辑,解决问题也只是代码被赋予的附加价值,业务和技术是一种相爱相杀互相反哺的调和关系,而那时找不到业务价值也找不到技术优雅的我迷失不过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我到现在再反过来看一些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我在想是什么左右了我对同样的代码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一度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技术瓶颈期,后来我看了一些关于技术心理的内容。我现在理解为,技术自己是没有直接价值的,一段代码哪怕写的再优雅,它如果只是 leetcode 上被刷的一份题解,那最多也就是集赞,证明了写代码的人扎实的代码功底。但是如果一段代码在一个非常牛逼的平台上一天被上万次接口调用,先姑且不谈代码的质量,给写代码的人的这种长期的成就感是与前者在完全不同量级的水平上。业务是附带价值,但是附带价值决定了程序员的薪酬水平、幸福指数。换言之,平台赋予了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认同感、对工作的成就感。

在五年的位置打了一个分号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大四一年实习期几次迷茫,在无可奈何的时候,无数次错失机会,无数次被挡在门外,经历了两次实习,但还是对前路无限担忧。直到正式工作三个月后,被派遣了一个项目。回顾这五年,我经历了很多次打逗号的节点。有的节点纵向很深入,有的节点则是浅尝辄止,有的节点索然无味,可能某一天把点串成线的时候,一切的转变就都有了意义。接近五年的正式工作,我把这次的工作切换定义为一次分号,一次和之前做 DevOps、运维开发都不同的工作内容,但又是原先工作的一部分。

下一个五年要做什么

所以,下一个五年计划,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一个大致的概览,需要后期想清楚之后,再做一个补充。就先写到这里。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