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成长路线

        程序员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点一会都会有所不同,今天给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感受。   

        0-1年,入门,掌握语言基础、提高工具的使用熟练度。
        工作第一年,主要围绕ssm三件套、mysql、redis等常用的技术框架、工具完成日常CRUD工作。第一年,对待技术没太多思考,更多的是在各种资料的辅助下做到熟练使用。

        1-3年,夯实基础,提高技能广度,扩大视野。
        第二年开始,常用技术、工具的使用熟练度已具备,开始探索更多的工具、技术框架等。这一年,我知道了docker这个工具,然后业余时间会借助docker部署各种开源软件,如各种数据库、MQ、CI/CD工具等等,此外,在本地自己搭建了一个web项目,常用的各种技术框架、开源插件等等都集成了进来,这个经历,提高了我技术的广度和视野,也逐渐的提高了自信心。同时这一年我开始了在CSDN的创作经历,尽量分享自己原创的内容。当我对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开始逐渐好奇它底层运作的原理,这个时候,我学会了阅读项目源码,并喜欢上了模仿开源框架“造轮子”的事情。从第一个模仿Guava的内存缓存cache2j开始,到模仿dubbo实现的服务发现及rpc工具。再到后来的花了2个月时间自学golang,然后模仿jedis实现的gedis,并逐渐完善以支持心跳、分片以及集群支持等等。

        3-5年,钻研原理,多阅读源码,知其所以然,寻找规律。
        随着对技术底层原理的理解加深,逐渐明白了“技术都是相通的”道理,如各种服务发现、负载均衡、一致性协议等等,原理都是大致相同的。这个时期,我对技术本身已经没有兴趣了,深知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多的是提高产品意识,围绕着如何把产品做好的原则工作,技术方面关注更多的也是系统质量、可用性、高性能等方面。

        5-8年,对技术、行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具备抽象能力,建模能力,学会从产品角度、用户角度考虑设计。
        随着工作年限的加深。技术方面关注的更多的是解决方案层面的事情,如SaaS领域的最佳实践,如何做到可扩展、如果落地等等。做事情时,更喜欢从系统层面考虑。偶尔也会关注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商业层面的东西。

        8年以上,应该做到某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具备从市场层面以及商业层面考虑问题、并做出系统设计。
        今年刚好是工作的第8年,未来可期。
感悟
        程序员职业生涯,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就如同爬山。能力提升的2个好办法,一个是让自己摆脱舒适区,另一个是站在比自己更高的层面去看待问题,可以仔细品,是不是这回事。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