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URL,回车,出现网页内容。整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以下进行整理和总结。
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几下几个部分:
- 域名解析成IP地址;
- 与目的主机进行TCP连接(三次握手);
- 发送与收取数据(浏览器与目的主机开始HTTP访问过程);
- 与目的主机断开TCP连接(四次挥手);
# 正文
下面详细介绍其中的原理:
1. 域名解析成IP地址
访问目标地址有两种方式:
①使用目标IP地址访问。由于IP地址是一堆数字不方便记忆,于是有了域名这种字符型标识。
②使用域名访问。域名解析就是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过程,域名的解析工作由DNS服务器完成。
DNS域名解析时用的是UDP协议。整个域名解析的过程如下:
- 浏览器向本机DNS模块发出DNS请求,DNS模块生成相关的DNS报文;
- DNS模块将生成的DNS报文传递给传输层的UDP协议单元;
- UDP协议单元将该数据封装成UDP数据报,传递给网络层的IP协议单元;
- IP协议单元将该数据封装成IP数据包,其目的IP地址为DNS服务器的IP地址;
- 封装好的IP数据包将传递给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单元进行发送;
- 发送时在ARP缓存中查询相关数据,如果没有,就发送ARP广播(包含待查询的IP地址,收到广播的主机检查自己的IP,符合条件的主机将含有自己MAC地址的ARP包发送给ARP广播的主机)请求,等待ARP回应;
- 得到ARP回应后,将IP地址与路由的下一跳MAC地址对应的信息写入ARP缓存表;
- 写入缓存后,以路由下一跳的地址填充目的MAC地址,以数据帧形式转发;
- 转发可能进行多次;
- DNS请求到达DNS服务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单元;
- DNS服务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单元解析数据帧,将内部的IP数据包传递给网络层IP协议单元;
- DNS服务器的IP协议单元解析IP数据包,将内部的UDP数据报传递给传输层UDP协议单元;
- DNS服务器的UDP协议单元解析收到的UDP数据报,将内部的DNS报文传递给DNS服务单元;
- DNS服务单元将域名解析成对应IP地址,产生DNS回应报文;
- DNS回应报文->UDP->IP->MAC->我的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