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ke中的macro
主要用于在调用处直接展开代码,类似于文本替换,其作用类似于C语言的#define
宏,但具备更复杂的结构。以下是详细分析:
1. macro的作用
- 代码展开:调用宏时,其内容会原地展开,如同将宏体插入到调用位置。这意味着宏内的变量和操作直接影响当前作用域。
- 无独立作用域:宏内部的操作直接修改调用者的作用域,变量赋值、列表操作等均对当前环境生效。
- 参数处理:宏参数按名称传递,支持间接展开(如
${${var}}
),适合需要动态生成变量名的场景。
2. 与C语言宏的相似性
- 文本替换特性:类似C宏,CMake宏在调用处展开,可能引发参数多次求值等问题。例如:
但CMake宏的参数是已展开的值,不会像C宏那样导致多次计算。macro(macro_print arg) message("1: ${arg}") message("2: ${arg}") endmacro() set(value "Hello") macro_print(${value}) # 展开为两次${value},无副作用,但若参数是复杂表达式则可能不同。
3. 与function的区别
- 作用域:
- 函数(function):创建新作用域,内部变量默认不影响外部,需显式使用
PARENT_SCOPE
。 - 宏(macro):无独立作用域,直接修改当前变量。
- 函数(function):创建新作用域,内部变量默认不影响外部,需显式使用
- 参数传递:
- 函数参数按值传递,宏参数按名称替换,支持更灵活的间接引用。
4. **示例对比
宏示例:
macro(my_macro var)
set(${var} "new_value")
endmacro()
set(external_var "old_value")
my_macro(external_var) # 展开为 set(external_var "new_value")
message("${external_var}") # 输出 new_value
函数示例:
function(my_func var)
set(${var} "new_value" PARENT_SCOPE)
endfunction()
set(external_var "old_value")
my_func(external_var)
message("${external_var}") # 输出 new_value
# 若不使用 PARENT_SCOPE,则external_var仍为 old_value
5. 适用场景
- 使用宏:需要直接操作当前作用域变量,或处理需要动态变量名的场景。
- 使用函数:需封装逻辑避免副作用,或明确管理变量作用域时。
总结
CMake的macro
通过代码展开影响当前作用域,类似C宏的文本替换,但参数处理更安全。与function
相比,宏省去了作用域隔离,适合需要直接修改调用者环境的场景,但需谨慎避免命名冲突和意外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