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工作原理(13) -垃圾回收,垃圾数据是如何自动回收的?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JavaScript中数据是如何存储的,并通过实际例子分析了原始数据类型是存储在栈空间中的,引用类型的数据是存储在堆空间中的,通过这种分配方式,我们解决了数据的内存分配的问题。

但是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些数据被使用之后,可能就不需要了,我们称这些数据为垃圾数据, 如果垃圾数据不进行及时清理,那么内存会越用越多,这时就需要一个垃圾回收机制,来回收垃圾释放内存

不同语言的垃圾回收机制

垃圾数据回收分为 手动回收自动回收 两种策略

C/C++语言的垃圾回收是手动来执行的(使用free函数)

而JavaScript、java、python等语言是自动释放内存,属于自动垃圾回收,由 垃圾回收器来释放,不需要手动来释放

由于JavaScript中的数据是存放在堆或者栈中,那么接下来分别看一下它们产生的垃圾是如何被回收的

调用栈中的数据是如何回收的

看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foo(){
    var a = 1
    var b = {name:"极客邦"}
    function showName(){
      var c = 2
      var d = {name:"极客时间"}
    }
    showName()
}
foo()

当代码执行到为d赋值时,此时的调用栈关系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从图中可以看出,原始类型的数据被分配到栈中,引用类型的数据会被分配到堆中。当 foo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会从堆中被销毁掉,那么它是怎么被销毁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上面代码执行到showName的时候,调用栈关系如上图所示,如此同时还有一个记录当前执行状态的指针(ESP), 用来指向调用栈中showName函数的执行上下文,表明正在执行showName函数

当 showName 函数执行完成之后,函数执行流程就进入了 foo 函数,那这时就需要销毁 showName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了。ESP 这时候就帮上忙了,JavaScript 会将 ESP 下移到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这个下移操作就是销毁 showName 函数执行上下文的过程。

ESP下移是如何销毁showName的执行上下文呢?接着看下面一张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当 showName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ESP 向下移动到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中,上面 showName 的执行上下文虽然保存在栈内存中,但是已经是无效内存了。比如当 foo 函数再次调用另外一个函数时,这块内容会被直接覆盖掉,用来存放另外一个函数的执行上下文。

结论: 当一个函数执行结束后,JavaScript引擎会通过向下移动ESP来销毁该函数保存在栈中的执行上下文

堆中的数据是如何回收的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当上面那段代码的 foo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ESP 应该是指向全局执行上下文的,那这样的话,showName 函数和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就处于无效状态了,不过保存在堆中的两个对象依然占用着空间,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1003 和 1050 这两块内存依然被占用。要回收堆中的垃圾数据,就需要用到 JavaScript 中的垃圾回收器了。

接下来通过chrome的JavaScript引擎V8来分析一下堆空间的数据是如何回收的?

代际假说和分代收集

代际假说:The Generational Hypothesis , 垃圾回收领域一个重要的术语,v8引擎的回收机制是建立在这个假说的基础之上

两个特点:

  1. 大部分对象在内存中存在的时间很短,也就是说对象一经分配内存,很快就变得不可访问
  2. 不死的对象,活得很久

这两个特点实用于大多数动态语言,基于这两个特点,一起来分析一下堆空间的回收机制

垃圾回收由很多种算法,不同的算法特点不同,具体场景具体分析

V8会把堆分为 新生代老生代 两个区域, 新生代存放生存时间短的对象,老生代存放生存时间久的对象

新生区大约1~8M的空间, 而老生代比较大,这两块区域使用两个不同的垃圾回收器

  • 副垃圾回收器,主要负责新生代的垃圾回收
  • 主垃圾回收器,主要负责老生代的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器的工作流程

不论什么样的垃圾回收器,都有一套共同的执行流程,下面分几步来说明这个流程:

  1. 标记空间中活动对象和非活动对象,活动对象是指还在使用的对象,非活动对象是指可以进行回收的对象
  2. 回收非活动对象所占的内存,也就是在标记之后,统一清理内存中的所有被标记为非活动对象
  3. 内存整理,多次回收之后,内存会有很多不连续空间,也称为内存碎片, 如果内存中存在多个碎片,而此时又需要一个大的连续内存时,就会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所以有必要进行内存碎片整理
副垃圾回收器

副垃圾回收器主要负责新生代的区域,大多数小的对象都会被分到新生代内存,所以虽然这个区域较小,但是会比较频繁

新生代中用 Scavenge算法 来处理, 也就是把新生代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半是对象区域,一半是空闲区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新加入的对象会先放在对象区域,当对象区域快写满时,就需要执行一次垃圾清理操作。

垃圾回收过程中,首先对对象区域的垃圾做标记,标记完成之后,进入垃圾清理阶段,副垃圾回收器把这些存活的对象复制到空闲区,并且会做排序,这个过程也相当于顺便做了内存整理

复制完成之后呢,对象区域就会跟空闲区域做一个角色互换,这样就完成了内存清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每次清理都需要时间来复制存活的对象,为了执行效率,所以这个 新生区不能太大

由于新生区不会太大, 很容易出现写满的情况,那么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会执行另一条原则: 两次回收之后依然存活的对象,会被移动到老生区

主垃圾回收器

主垃圾回收器负责老生区的回收工作,老生区的对象由两个特点:对象比较大,存活时间长

由于对象比较大,比较多,那么再使用 Scavenge 算法会很慢, 所以主垃圾回收器采用 Mark-Sweep 算法

Mark-Sweep垃圾回收的过程:

首先标记,从一组根元素开始,递归遍历这组根元素,在这个遍历过程中,能达到的元素称为 活动对象,没有达到的元素称为 垃圾数据, 参考之前的代码,当showName函数执行结束之后,这段代码的调用栈和堆空间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从上图你可以大致看到垃圾数据的标记过程,当 showName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ESP 向下移动,指向了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这时候如果遍历调用栈,是不会找到引用 1003 地址的变量,也就意味着 1003 这块数据为垃圾数据,被标记为红色。由于 1050 这块数据被变量 b 引用了,所以这块数据会被标记为活动对象。这就是大致的标记过程。

接下来就是垃圾的清除过程。它和副垃圾回收器的垃圾清除过程完全不同,你可以理解这个过程是清除掉红色标记数据的过程,可参考下图大致理解下其清除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上面的标记过程和清除过程就是标记 - 清除算法,不过对一块内存多次执行标记 - 清除算法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而碎片过多会导致大对象无法分配到足够的连续内存,于是又产生了另外一种算法——标记 - 整理(Mark-Compact),这个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 - 清除算法里的是一样的,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你可以参考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停顿

现在我们知道了 V8 是使用副垃圾回收器和主垃圾回收器处理垃圾回收的,不过由于 JavaScript 是运行在主线程之上的,一旦执行垃圾回收算法,都需要将正在执行的 JavaScript 脚本暂停下来,待垃圾回收完毕后再恢复脚本执行。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全停顿(Stop-The-World)

由于垃圾回收而引起JavaScript线程暂停,那么性能会下降,主垃圾回收器执行一次垃圾回收的完整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V8 新生代的垃圾回收中,因其空间较小,且存活对象较少,所以全停顿的影响不大,但老生代就不一样了。如果在执行垃圾回收的过程中,占用主线程时间过久,就像上面图片展示的那样,花费了 200 毫秒,在这 200 毫秒内,主线程是不能做其他事情的。比如页面正在执行一个 JavaScript 动画,因为垃圾回收器在工作,就会导致这个动画在这 200 毫秒内无法执行的,这将会造成页面的卡顿现象。

为了降低老生代的垃圾回收而造成的卡顿,V8 将标记过程分为一个个的子标记过程,同时让垃圾回收标记和 JavaScript 应用逻辑交替进行,直到标记阶段完成,我们把这个算法称为增量标记(Incremental Marking)算法。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使用增量标记算法,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垃圾回收任务拆分为很多小的任务,这些小的任务执行时间比较短,可以穿插在其他的 JavaScript 任务中间执行,这样当执行上述动画效果时,就不会让用户因为垃圾回收任务而感受到页面的卡顿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