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所采用的垃圾收集算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 标记 - 清除算法
- 标记 - 整理算法
- 复制算法
我们来逐一看一下。
一、标记 - 清除算法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算法分为 “标记” 和 “清除“ 两个阶段:
- 标记阶段: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标记方法为 GC Roots可达性分析算法)
- 清除阶段:统一回收刚刚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图示如下:
这种算法主要有两个缺点:
- 标记和清除过程效率都不高
- 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导致无法给大对象分配内存,无法给大对象分配内存的话,那么将提前触发 GC
二、标记 - 整理算法
标记阶段同标记 - 清除算法一样,标记 - 整理在第二阶段是将所有存活的对象都移动到一端,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很明显,标记 - 整理解决了标记 - 清除算法的内存碎片问题。
但它也有个缺点,那就是需要移动大量对象,处理效率比较低。
三、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 “复制” 的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将内存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面,然后再把使用过的内存空间进行一次清理。
如下图所示:
缺点也是十分的明显啊。。。那就是只使用了内存的一半,浪费了大量的内存空间。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回收新生代,但是并不是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而是一块较大的 Eden 空间和两块较小的 Survivor 空间,每次使用 Eden 和其中一块 Survivor。在回收时,将 Eden 和 Survivor 中还存活着的对象全部复制到另一块 Survivor 上,最后清理 Eden 和使用过的那一块 Survivor。
HotSpot 虚拟机的 Eden 和 Survivor 大小比例默认为 8:1,保证了内存的利用率达到 90%。如果每次回收有多于 10% 的对象存活,那么一块 Survivor 就不够用了,此时需要依赖于老年代进行空间分配担保,也就是借用老年代的空间存储放不下的对象。
四、分代收集算法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采用分代收集算法,这并不是什么新算法,不过是一套组合拳,它根据对象存活周期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不同块采用适当的收集算法。
一般将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 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
- 老年代使用:标记 - 清除 或者 标记 - 整理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