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 “普洛普 | 角色设定 & 叙事功能” 新浪的一篇文章的重排。
普洛普:7 种角色设定 & 31 种叙事功能
文 / 飘雨桐_新浪 2014-04-15 09:23:33
一、从 Propp 的故事角色与行动功能谈起
Propp 以故事结构为分析对象,着重于故事的组织和组合方式,并提出叙事结构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
- 表象的母题(motiffs):它是故事的最小分析单位,包括叙事、描人或写物的单位。但母题自身只是一种「变项」(variable),其功能才是「常数」(constant)。即不论何种母题,它们都有特定相同的功能(function)。
- 研究叙事应从「常数」「功能」入手:母题是变项,形态多样,杂乱无章,因此从常数入手才是关键。
Propp 提出俄国童话故事的四个通则:
- 人物或动物不论其角色为何,其功能都是不变的常数。
- 功能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 功能的出现有一定秩序,且始终相同。
- 就结构而言,所有童话都属于相同的类型。
Propp 指出,故事人物及其行动变化万千,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故事的基本单位不应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动功能。他分析了俄国一百多个童话故事,归纳出 7 种角色和 31 种行动功能,这些行动功能是组成故事情节的恒定不变因素。
7 种叙事角色
序号 | 角色名称 | 角色描述 |
---|---|---|
1 | 坏人(Villain) | 创造叙事复杂化的角色,通常是故事冲突的源头。 |
2 | 神助、捐助者(Donor) | 给予英雄某些东西(实体对象、信息或忠告),帮助解决叙事的角色。 |
3 | 帮助者(Helper) | 协助英雄恢复均衡状态的角色,为英雄提供支持或帮助。 |
4 | 公主(Princess) | 通常被坏人胁迫,需在高潮时被英雄拯救。国王通常在叙事结尾将公主许配给英雄。 |
5 | 派遣者(Dispatcher) | 派遣英雄执行任务的角色,引导英雄踏上旅程。 |
6 | 英雄(Hero) | 以男性为主,任务是恢复均衡状态,通常是拯救公主并赢得芳心。英雄又可细分为落难英雄和找寻者英雄(Seeker Hero)。 |
7 | 假英雄(False Hero) | 看似好人,实则坏人,通常在叙事结尾才被识破。 |
31 种行动功能
功能编号 | 行动功能描述 |
---|---|
0 | 初始状态(initial situation):引介家庭成员或英雄。 |
1 | 缺席(absentation):家庭某成员缺席或不在家。 |
2 | 禁令(interdiction):宣布某项禁令。 |
3 | 违背禁令(violation):禁令被违背。 |
4 | 刺探(reconnaissance):坏人试图刺探消息。 |
5 | 传递(delivery):坏人取得有关受害者的消息。 |
6 | 诈骗(trickery):坏人试图诈骗受害者。 |
7 | 共谋(complicity):受害者中计,无意中帮助坏人。 |
8 | 罪行(villainy):坏人伤害家庭某成员。 缺乏(lack):家庭某成员欠缺或渴求某些东西。 |
9 | 调停(mediation):灾难出现,英雄奉命前往救助。 |
10 | 反击(counteraction):英雄决定反击。 |
11 | 出发(departure):英雄离家出发。 |
12 | 考验(1st donor function):英雄受到考验并获得神助或人助。 |
13 | 反应(hero’s reaction):英雄对神助或援助者的反应。 |
14 | 领受神力(receipt of agent):英雄领受神力或取得使用方法。 |
15 | 空间转换(spatial change):英雄被带到被寻求者所在地。 |
16 | 搏斗(struggle):英雄与坏人展开搏斗。 |
17 | 遇险获救(branding):英雄遇险但终获救。 |
18 | 胜利(victory):坏人被打败,英雄获胜。 |
19 | 灾难解除(liquidation):灾难解除,缺乏被偿付。 |
20 | 归来(return):英雄归来途中。 |
21 | 追捕(pursuit, chase):英雄被追捕或追杀。 |
22 | 解救(rescue):英雄被追捕但终获拯救。 |
23 | 无识英雄(unrecognized arrival):英雄归返故里或远赴异乡,无人识得。 |
24 | 无理要求(unfounded claims):假英雄提出无理要求。 |
25 | 艰巨任务(difficult task):英雄被要求完成艰巨任务。 |
26 | 完成任务(solution):英雄完成任务。 |
27 | 承认英雄(recognition):英雄终被承认肯定。 |
28 | 揭露真相(exposure):假英雄或坏人真相大白。 |
29 | 身份转换(transfiguration):英雄被赋予新身份地位。 |
30 | 惩罚(punishment):坏人受到惩罚。 |
31 | 婚礼(wedding):英雄与公主结婚并登基为王。 |
叙事角色与叙事功能的对应关系
叙事角色 | 叙事功能 |
---|---|
坏人 | 8. 罪行、16.(与英雄)搏斗、21. 追捕(英雄) |
神助 | 12. 考验、14.(英雄)领受神力、17.(遇险获救) |
帮助者 | 15. 空间转换、19. 灾难解除、22. 解救(英雄2)、6. 完成任务、29. 身份转换 |
公主/国王 | 17. 遇险获救(修:删17)、25. 艰巨任务、28. 揭露真相、30. 惩罚、31. 婚礼 |
派遣者 | 9. 调停 |
英雄 | 10. 反击、13. 反应、31. 婚礼 |
假英雄 | 10. 反击、13. 反应、24. 无理要求 |
Greimas 的角色模式与语义方阵
Greimas 叙事分析理论
Greimas 根据叙事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功能,提出「角色模式」和「语义方阵」等叙事分析理论。他认为,虽然每个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各异,关系复杂,但这些只是叙事表层的表象,其深层模式才是关键。
六种角色
序号 | 角色名称 |
---|---|
1 | 主角 |
2 | 受者 |
3 | 支使者 |
4 | 承受者 |
5 | 助手 |
6 | 对头 |
叙事中有三类对立关系
序号 | 对立关系 |
---|---|
1 | 主体/客体 |
2 | 发送者/接受者 |
3 | 协助者/反对者 |
对应的叙事情节
序号 | 叙事情节 |
---|---|
1 | 主体/客体所追求的目标或欲望 |
2 | 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 |
3 | 协助者/反对者对主体/客体的辅助或阻碍 |
Greimas 的语义方阵则基于 Propp 的 31 项行动功能,指出这些功能隐含逻辑正反关系或对立关系,如「命令」与「受命」、「禁忌」与「违禁」等。这种对立关系构成四角关系的「语义方阵」,对新闻话语的诠释功能尤为显著。
Todorov 的叙事结构理论
Todorov 指出,叙事结构中每个陈述都由人物、动作或特点的组合构成。特点是指某种情境状态的改变,如从快乐到痛苦、从幸福到分离等。他还指出,叙事中某些特点最能持久不变,如宗教和爱情。
Lacey 将 Propp 的 31 项叙事功能与 Todorov 的观点结合,将叙事的故事结构简化为以下五种结构。
Todorov 叙事结构理论的五种结构
序号 | 结构名称 | 描述 | 对应 Propp 功能项 |
---|---|---|---|
1 | 初始的均衡状态(Equilibrium) | 故事开始时的稳定状态 | 第 0 项 |
2 | 均衡状态的破坏(Disequilibrium) | 故事中出现的冲突或变化 | 第 1-8 项 |
3 | 承认均衡遭受破坏(Opposition) | 故事角色意识到冲突的存在 | 第 9 项 |
4 | 试图修补破坏(Attempt to Repair) | 故事角色尝试解决问题或恢复平衡 | 第 10-18 项 |
5 | 恢复均衡状态(A New Equilibrium) | 故事最终恢复稳定或达到新的平衡 | 第 19-31 项 |
via:
- 『悦读』普洛普:7 种角色设定 & 31 种叙事功能°_飘雨桐_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a302c450102egz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