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一)谢希仁版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中的重要概念


*1、因特网的所有标准都是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的,它是因特网协会(ISOC)下面的因特网工程部IETF发行的工作文件


*2、因特网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的,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2.1、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分为:C/S,P2P。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的,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3.1、在核心部分中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而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特点是存储转发。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3.2、交换的概念: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3.3.1、虽然在路由器中使用的是分组交换,但不得不提的是它是由电路交换原来演变来的。交换过程是:建立连接(开始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它的缺点是,利用率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很低。

3.3.2、因为,在计算机网络中,发送数据,是需要经过从应用层到物理层之间7层的加工处理,并且需要先建立连接。如果一次发送的数据大,并且传送的时间比建立连接的时间大很多,那么信道的利用率就比较高,其余情况,则利用率都很低,实际情况中利用率一般为1%~10%。而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就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他们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宽带。并且分组交换是把报文再次进行切割成包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发送时延,处理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的总和都比报文交换要短。此外,还有一点是,每个分组的交换是近似并行的,意思是在你将第一次分组发送出去后,就可以发送第二个分组(这个分组不管是否与第一个分组同属于一个报文),而第一个分组很大可能还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这就区别于电路交换的资源总是占有。分组交换由于数据小,分组多,更加趋近于并行状态,信道的空闲时段就小,效率就越高。

 

3.3.3、分组交换的过程: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一下,查找转发表(表内的Ip是以区域来划分的),如果目的ip属于某个区域,就选择相对应的路由。由于每个分组的转发是独立的,所以,分组之间的转发路径就可以是不一样的。转发的分组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在一个路由节点,分发分组给不同的下一个路由,达到并发执行的效果。而目的方,只需要在接收完一个完整的报文后,开始调整排序组合即可。

3.3.4、短分组的存储介质是路由器的存储器(内存)

3.3.5、分组交换的特点:

     1、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宽带,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2、每一个分组可以独立选择转发路由

     3、不需要连接就可以发送分组

     4、可靠,存储转发(不会因为某一条链路发生问题而导致无法传输,因为拓扑结构的因特网总是有多条链路可达一个目的地)


*4、两个程序之间的通信,或者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其实究其本质都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5、分组(包)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6、报文是二进制的,也就意味这OSI体系中,所有操作都是比特流的操作


*7、计算机存储中,都是以Byte字节作为最小单位,而计算机网络传输中是以bit位作为最小单位,而且,计算机存储中K= 2^10,M=2^20,G=2^30,,计算机网络传输中K=10^3,M=10^6,G=10^9。所以在计算下载数度时就有近乎八倍的关系:带宽单位MBps,下载流量单位:MBps,这两个M是不一样的


*8、一般的带宽测速系统测速都是算数据的净荷(不加包的首部,握手信息)


*9、流量是下载数据和上传数据的总和


*10、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1、接入网不属于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也不属于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例如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就是一个接入网,是因特网边缘与核心部分的连接桥梁


*12、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p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ps)

处理时延:分析首部,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查找适当的路由

排队时延:在进过路由器时,由于大量包导致的队列等待时间


*13、数据发送器:网络适配器


*14、键盘上键入一个字符就是1个字节,8位(当然,不同编码有不同的说法,这里指键盘输入),半角符号都是一个字符,全交符号为两个字符,例如汉字


*15、带宽就是一次在链路上能传输多大的数据


*16、信道利用率:D(网络当前时延)=D0(网络空闲时延)/(1-U(网络利用率))


*17、OSI/RM模型是ISO提出的


*18、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比如HTTP ,SMTP ,FTP ,DNS ,TFTP ,TELNET ,WWW ,IMAP, MIME ,DHCP,,SNMP 协议。这样层干的事其实就是告诉接收者(加首部),要如何解析收到的数据内容,这些双方约定的解析格式就是协议

18.1、应用层的交互数据单元称为报文(由所要传输的内容的总大小通过规定的报文大小,切割而来的)

*19、运输层:负责像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这次所做的其实就是确定传输的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相对应的加工进首部

19.1、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其传输单位为报文段(是由报文再经过一定的大小切割而来)

19.2、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传输单位为数据报(等同于报文,只是不同层的不同叫法)


*20、网络层:1、负责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者数据包分装成分组或包。2、选择合适的路由

20.1、因特网的网络层使用的是IP(Internet  Protocol)

*21、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或者包进行编号,因为,在传输链路中,分组的转发是独立的,那么怎么在最后组装成完整的内容呢?这就需要在链路层为分组添加头尾,就像一个双向指针链表一样,有pre和next指针。且包含控制信息(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

21.1、链路层交互的数据单元叫做数据帧


*22、物理层:确定比特(0/1)的表示方式和识别方法,改用多大的电压表示1,多小的电压表示0;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引脚应当如何连接。而测定电频的大小却不属于物理层。


*23、协议是两个主机间对等的交互,通过PDU(Protocol Data Unit)进行交互。服务是一个主机中上下层这间的交互,在SAP(Service Access Point)通过SDU(Service Data Unit)进行交互。一个SDU可以由几个PDU组成,一个PDU也可以由几个SDU组成


*24、everything over IP: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体格服务

 IP over everything:iP协议可以在各式各样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中运行


*25、服务透明:即下层看不到上层的协议,而只能使用上层提供的接口,不需要了解其中的实现过程,这与面对对象编程的思想是一致的


*26、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1) 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
(2)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3) 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也可称为“同步”)。

*27、主干网ISP和本地接入网的区别是:主干网接的是光钎,而本地接入网则是5类线或6类线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