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叫苦,房价太高,房价真的有这么高吗?我们且看这样一组数据:
“就中国整体而言,过去十年货币余额增长了5.4倍,居民收入增长了3.2倍(应该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笔者注),房价则上涨了4倍。在此期间如果居民选择储蓄,则扣除通胀后储蓄的实际收益为负数,购房则可跑赢通胀但仍跑不赢人民币的印刷速度。”
这组数据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在3月5日《第一财经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里例举的数据,我相信这数据是应该比较可靠可信的。
引用这组数据是想说明:表面上看,这十年来中国房价涨得很厉害,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厉害,也就跑赢通胀而已,比居民的收入增长略高一点罢了。一个跑赢通胀、比收入增长略高的东西,叫做涨得太高太快吗?那是不是应该说,通胀也涨得太高大快?居民收入也涨得太高太快?
欧美国家有一个判断房价是不是太高的标准,那就是房价收入比率。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率的合适水平为3至6倍,不宜超过7倍,超过7倍则房价太高,出现了泡沫。而以2013年数据为例,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9547元,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约6000元每平米,房价收入比不到5倍。同时,这十年来,中国房价涨了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了3.2倍,怎么就说房价太高甚至出现了泡沫呢?
再从房价跑赢通胀来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钱跑赢通胀。为什么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那么高?一方面说明,中国居民有了一点“闲钱”或者说财产;一方面说明,中国居民的投资渠道非常狭窄,只好放在银行里,而银行的定期、活期存款相对通胀而言,都是负利率,存钱不但不能保值增值,还在大幅贬值。
所以,早几年,居民为了让自己的钱跑赢通胀,每每排长队、托人找关系购买国债。国债火爆热销,就是居民为自己那点“闲钱”寻找保值增值的方法,说得悲壮点,是在保卫自己的财产。
1998年后,有了商品房,房子成了极好的保值增值手段。无论是为了自住还是为了投资,人们选择购买住房,终于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中央文件的说法叫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人们刚刚获得一个抗抵通胀,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办法,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求房价下跌,甚至大跌?不断地给政府施加压力?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样投资产品可以实现居民财产的保值增值,相反处处是对居民财产的蚕食掠夺,这样的国家及其经济是正常的吗?
一个刚刚跑赢居民收入和通货膨胀,却远赶不上货币发行步伐的房价,也好意思说太高了,有泡沫了吗?
那么为什么房地产会给人们泡沫的感觉呢?那就是,确实有大量的居民无力买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房价上涨基本同步,仍然有大量居民买不起房,只能说明,居民的收入两极分化很严重,中国的基尼系数太高,太多人的收入处在低入平均水平之下,少数人收入大大高于平均线。说房价太高有泡沫的那部居民收入太低,在高收入人群看来,房价并不高,也没有什么泡沫。于是买不起房子的人很多,而买得起的十套八套不在话下。
中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是可以支撑目前的房价的,但是在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人看来,其收入是不能支撑目前的房价的。那么,我们是按照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来评价判房价,还是按收入在平均水平以上的人来评判呢?如果按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来评判,则现在的房价应该大降。
且不说这种就低不就平均水平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政府不可能用行政的办法去做,市场也不会慈善行为。既然中国社会有那么多的社会财富积累,就一定会购买到相应的物品,尤其是会购买到相应的可以保值增值的物品。不可能社会财富大幅增长,结果什么东西也不买,什么东西都不涨价,这可能吗?就好比水满则溢,水满了你不让它溢?
好吧,我们假定就低不就高是可以实现的,确实房价大跌了,与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群体的收入相吻合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房价下跌后,处在平均收入水平及以上的人就要不乐意了,因为那样的话,在通胀不改变的情况下,他们保值增值的目的就实现不了,他们不会乐意见到房价下跌,除非有了更好的保值增值的替代品,目前来看,尚没有更好的替代品,那就硬扛着,哪怕“有价无市”,也要进行他们的财产保卫战,低收入的人还是买不起房子。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低收入群体是活该买不起房子,而是说,从总体来说,中国整体房价与居民总体收入是相吻合的,因此不能说房价畸高,这在一些一线城市可能是真实的,就全国的整体情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通胀而言,房价并不太高,也没全局性的泡沫。只是对于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人来说,确实太高了。
解决这部分人的“房价太高”,显然不是如何将房价拉低到他们可以承受的水平,而是如何拉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来接近人均收入水平,来靠近房价。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能力参与到房地产行业来,而不是耿耿入怀像怨妇一样整天叫嚷着房价太高。更不是强迫稍为富裕一点的人“向下看齐”,要穷大伙一起穷,那样说到底还是“仇富”心理在作怪,仇富的社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没有前途的。
如何拉高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实质性的进展,让他们真正享受改革成果。当中国的中产阶层不断壮大,变成橄榄型社会,那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与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是比较接近的,那个时候,房价收入比率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