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acade模式
即外观模式,是一种通过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而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的模式。该模式对外有一个统一接口,外部应用程序不用关心内部子系统的具体的细节,这样会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反馈:这个模式有点像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封装”特性,将复杂的过程隐藏,只提供需要对外访问的接口,其他人无需关心内部实现,只需要知道这个接口提供什么样的功能即可。
2.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又叫作最少知识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 简写LKP),就是说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不和陌生人说话。英文简写为: LoD.
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尽可能少的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每一个软件单位对其他的单位都只有最少的知识,而且局限于那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软件单位。
迪米特法则的初衷在于降低类之间的耦合。由于每个类尽量减少对其他类的依赖,因此,很容易使得系统的功能模块功能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或很少有)依赖关系。
迪米特法则不希望类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如果真的有需要建立联系,也希望能通过它的友元类来转达。因此,应用迪米特法则有可能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中介类,这些类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为了传递类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反馈:此法则希望类对外的联系越少越好。
3.外观模式应用迪米特法则,优点如下:
- 降低了子系统与客户端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子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调用它的客户类(简而言之:你需要管这个接口能干啥,我来管具体实现)。
- 对客户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容易(简而言之:你不用对接那么多对象,你只需要跟我交流就行,我来协调)。
- 降低了大型软件系统中的编译依赖性,简化了系统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移植过程,因为编译一个子系统不会影响其他的子系统,也不会影响外观对象(不太懂啥意思)。
外观(Facade)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
- 不能很好地限制客户使用子系统类(?)。
- 增加新的子系统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或客户端的源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增加了新的功能,接口也需要跟着修改)。
4.外观模式的结构
外观(Facade)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外观(Facade)角色:为多个子系统对外提供一个共同的接口。
- 子系统(Sub System)角色:实现系统的部分功能,客户可以通过外观角色访问它。
- 客户(Client)角色:通过一个外观角色访问各个子系统的功能。
5.外观模式的应用场景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外观模式。
- 对分层结构系统构建时,使用外观模式定义子系统中每层的入口点可以简化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
- 当一个复杂系统的子系统很多时,外观模式可以为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接口供外界访问。
- 当客户端与多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时,引入外观模式可将它们分离,从而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和可移植性。
6.外观模式的扩展
在外观模式中,当增加或移除子系统时需要修改外观类,这违背了“开闭原则”。如果引入抽象外观类,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
参考文章:http://c.biancheng.net/view/1369.htm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F%AA%E7%B1%B3%E7%89%B9%E6%B3%95%E5%88%99/2107000?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