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序算法分析与总结

1. 八大排序算法

_参考:
1. CSDN八大经典排序算法
2. CSDN稳定与不稳定排序方法_

1.0 排序算法分类

排序算法分类


1.1 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

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即:先将序列的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要点:设立哨兵,作为临时存储和判断数组边界之用。
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void InsertSort(int arr[], int n)
{
    int i, j, temp;
    for (i = 1; i<n; ++i)
    {
        temp = arr[i];    //设置哨兵,标记数组边界
        for(j = i-1; j>=0 && temp<arr[j]; --j)
        {
            arr[j+1] = arr[j];   //向后移动元素一格
        }
        arr[j+1] = temp;   //插入到正确位置
    }
}

* 其他插入排序:二分插入排序,2-路插入排序


1.2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1959 年由D.L.Shell 提出来的,相对直接排序有较大的改进。希尔排序又叫缩小增量排序

基本思想:

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操作方法:

  1. 选择一个增量序列t1,t2,…,tk,其中ti>tj,tk=1;
  2. 按增量序列个数k,对序列进行k趟排序;
  3. 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仅增量因子为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我们简单处理增量序列:增量序列d = {n/2 ,n/4, n/8 …..1} 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 即:先将要排序的一组记录按某个增量d(n/2,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分成若干组子序列,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d/2)对它进行分组,在每组中再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继续不断缩小增量直至为1,最后使用直接插入排序完成排序。
void ShellInsertSort(int arr[], int n, int dk)
{
    for(int i=dk; i<n; ++i)
    {
        if(arr[i] < arr[i-dk])  //若第i个元素大于i-1元素,直接插入;小于的话,移动有序表后插入.
        {
            int temp = arr[i];   //设置哨兵
            //直接插入排序
            int j=i-dk;
            for(; j>=0 && temp < arr[j]; j-=dk)
            {
                arr[j+dk] = arr[j];
            }
            arr[j+dk] = temp;
        }
    }
}
//缩小增量迭代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n)
{
    for(int dk = n/2; dk >= 1; dk/=2)
        ShellInsertSort(arr, n, dk);
}
希尔排序时效分析很难,关键码的比较次数与记录移动次数依赖于增量因子序列d的选取,特定情况下可以准确估算出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和记录的移动次数。目前还没有人给出选取最好的增量因子序列的方法。增量因子序列可以有各种取法,有取奇数的,也有取质数的,但需要注意:增量因子中除1 外没有公因子,且最后一个增量因子必须为1。希尔排序方法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1.3 simple选择排序
**基本思想:**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或者最大)的一个数与第1个位置的数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当中再找最小(或者最大)的与第2个位置的数交换,依次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倒数第二个数)和第n个元素(最后一个数)比较为止。 **操作方法:** 第一趟,从n 个记录中找出关键码最小的记录与第一个记录交换; 第二趟,从第二个记录开始的n-1 个记录中再选出关键码最小的记录与第二个记录交换; 以此类推….. 第i 趟,则从第i 个记录开始的n-i+1 个记录中选出关键码最小的记录与第i 个记录交换, 直到整个序列按关键码有序。
void s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
    unsigned int index;
    for(unsigned int i=0; i<n; ++i)
    {
        index = i;
        for(unsigned int j=i+1; j<n; ++j)
        {
            if(arr[j]<arr[index])
                index = j;
        }
        swap (arr[i], arr[index]);
    }
}
**simple选择排序的改进——二元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每趟循环只能确定一个元素排序后的定位。我们可以考虑改进为每趟循环确定两个元素(当前趟最大和最小记录)的位置,从而减少排序所需的循环次数。改进后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最多只需进行[n/2]趟循环即可。具体实现如下:
void Select2Sort(int arr[], int n)
 {
    for(unsigned int i=0; i < n/2; ++i)
    {
        unsigned int min = i, max = n-1-i;
        for(unsigned int j=i+1; j<n-1-i; ++j)
        {
            if(arr[j]<arr[min])
                min = j;
            else if(arr[j]>arr[max])
                max = j;
        }
        swap(arr[i], arr[min]);
        swap(arr[n-1-i], arr[max]);
    }
 }
 ```
---
#### 1.4 堆排序

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是对直接选择排序的有效改进。若以一维数组存储一个堆,则堆对应一棵完全二叉树,且所有非叶结点的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子女的值,根结点(堆顶元素)的值是最小(或最大)的。
初始时把要排序的n个数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顺序存储的二叉树(一维数组存储二叉树),调整它们的存储序,使之成为一个堆,将堆顶元素输出,得到n 个元素中最小(或最大)的元素,这时堆的根节点的数最小(或者最大)。然后对前面(n-1)个元素重新调整使之成为堆,输出堆顶元素,得到n 个元素中次小(或次大)的元素。依此类推,直到只有两个节点的堆,并对它们作交换,最后得到有n个节点的有序序列。称这个过程为堆排序。

因此,实现堆排序需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将n 个待排序的数建成堆;
2. 输出堆顶元素后,怎样调整剩余n-1 个元素,使其成为一个新堆。

```c++
/**************************************************************
 *
 * 选择排序——堆排序(Heap Sort)
 * 时间复杂度:O(n) = nlogn
 *
 **************************************************************/
/**
 * 已知H[s…m]除了H[s] 外均满足堆的定义 
 * 调整H[s],使其成为大顶堆.即将对第s个结点为根的子树筛选,  
 * 
 * @param H是待调整的堆数组 
 * @param s是待调整的数组元素的位置 
 * @param n是数组的长度 
 * 
 */  
void HeapAdjust(int H[],int s, int n)  
{  
    int temp  = H[s];  
    int child = 2*s+1; //左孩子结点的位置。 
    while (child < n) 
    {  
        if(child+1 < n && H[child] < H[child+1])  //如果左子结点小于右子结点,child指向右子结点 
            ++child;
        if(H[s]<H[child]) 
        {   // 如果较大的子结点大于父结点  
            H[s] = H[child]; // 那么把较大的子结点往上移动,替换它的父结点  
            s = child;       // 重新设置s ,即待调整的下一个结点的位置  
            child = 2*s+1;  
        }  else {            // 如果当前待调整结点大于它的左右孩子,则不需要调整,直接退出  
             break;  
        }  
        H[s] = temp;         // 当前待调整的结点放到比其大的孩子结点位置上  
    }  
}  

/*
 * 初始堆进行调整 
 * 将H[0..n-1]建成堆 
 * 调整完之后第一个元素是序列的最小的元素 
 */  
void BuildingHeap(int H[], int n)  
{   
    //最后一个有孩子的节点的位置 i= (n -1) / 2  
    for (int i = (n -1) / 2 ; i >= 0; --i)  
        HeapAdjust(H,i,n);  
}  
/* 
 * 堆排序算法 
 */  
void HeapSort(int H[], int n)  
{  
    //初始堆  
    BuildingHeap(H, n);  
    //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对序列进行调整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交换堆顶元素H[0]和堆中最后一个元素  
        //int temp = H[i]; H[i] = H[0]; H[0] = temp;  
        swap(H[i], H[0]);
        //每次交换堆顶元素和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之后,都要对堆进行调整  
        HeapAdjust(H,0,i);  
  }  
}




<div class="se-preview-section-delimiter"></div>

1.5 冒泡排序
这个不用多说,和选择排序很像,区别是每次找出相对大的数立即交换位置,直到冒泡到最后面,交换次数较多。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for(int i=0; i < n - 1; ++i)   //一共跑n-1趟
    {
        for(int j=0; j < n-1-i; ++j)   //将大数冒泡到最后面
        {
            if(arr[j+1] < arr[j])
                swap(arr[j], arr[j+1]);
        }
    }
}




<div class="se-preview-section-delimiter"></div>

1.6 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 1)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 2)通过一趟排序讲待排序的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元素值均比基准元素值小,另一部分记录的 元素值比基准值大; 3)此时基准元素在其排好序后的正确位置; 4)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进行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分析:** 快速排序是通常被认为在同数量级(O(nlog 2n))的排序方法中平均性能最好的。但若初始序列按关键码有序或基本有序时,快排序反而蜕化为冒泡排序。为改进之,通常以“三者取中法”来选取基准记录,即将排序区间的两个端点与中点三个记录关键码居中的调整为支点记录。快速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
 *
 * 交换排序——快速排序(Quick Sort)
 * 递归实现
 * 时间复杂度:O(n) = nlogn 
 * 不稳定排序
 **************************************************************/

 // 将表一分为二
template <typename T>
int partatio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T privotkey = arr[low];   //基准元素
    while(low < high)    //从表的两端交替向中间扫描
    {
        while(low < high && arr[high] >= privotkey) 
           --high;
        swap(arr[low], arr[high]);
        while(low < high && arr[low] <= privotkey)
           ++low;
        swap(arr[low], arr[high]);
    }
    return low;
}

// 递归快排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low < high)
    {
        int privotkey = partation(arr, low, high);  //划分表
        QuickSort(arr, low, privotkey -1);   //递归对低子表排序
        QuickSort(arr, privotkey +1, high);   //递归对高子表排序
    }
}





<div class="se-preview-section-delimiter"></div>
**快速排序的改进:** 在本改进算法中,只对长度大于k的子序列递归调用快速排序,让原序列基本有序,然后再对整个基本有序序列用插入排序算法排序。实践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时间复杂度有所降低,且当k取值为 8 左右时,改进算法的性能最佳。
/**
 * 快速排序的改进:high-low > k时进行递归子排序使之基本有序,
 * 小于k时再进行插入排序。其中,k 为指定值,k = 8 时性能最佳。
 */
void qSort_improve(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int k)
{
    if(high - low > k)   //长度大于k 时递归
    {
        int privotkey = partation(arr, low, high);   //调用partation的算法不变
        qSort_improve(arr, low, privotkey -1, k);
        qSort_improve(arr, privotkey +1, high, k);
    }
}
void QuickSort_improve(int arr[], int n, int k)
{
    qSort_improve(arr, 0, n, k);

    //再用插入排序对基本有序序列排序
    for(int i =0; i < n; ++i)
    {
        int temp = arr[i];
        int j = i - 1;
        for( ;j >= 0 && temp < arr[j]; --j)
        {
            swap(arr[j], arr[j+1]);
        }
        arr[j+1] = temp;
    }
}





<div class="se-preview-section-delimiter"></div>

1.7 归并排序
**基本思想:** 归并(Merge)排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合并方法:** 设r[i…n]由两个有序子表r[i…m]和r[m+1…n]组成,两个子表长度分别为m-i+1、n-m。
  1. j=m+1;k=i;i=i; //置两个子表的起始下标及辅助数组的起始下标
  2. 若i>m 或j>n,转⑷ //其中一个子表已合并完,比较选取结束
  3. //选取r[i]和r[j]较小的存入辅助数组rf
    如果r[i]
1.8 基数排序(桶排序)

基本思想:

是将阵列分到有限数量的桶子里。每个桶子再个别排序(有可能再使用别的排序算法或是以递回方式继续使用桶排序进行排序)。桶排序是鸽巢排序的一种归纳结果。当要被排序的阵列内的数值是均匀分配的时候,桶排序使用线性时间(Θ(n))。但桶排序并不是 比较排序,他不受到 O(nlogn) 下限的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把数据分组,放在一个个的桶中,然后对每个桶里面的在进行排序。

前面说的几大排序算法,大部分时间复杂度都是O(n2),也有部分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是O(nlogn)。而桶式排序却能实现O(n)的时间复杂度。但桶排序的缺点是:

1)首先是空间复杂度比较高,需要的额外开销大。排序有两个数组的空间开销,一个存放待排序数组,一个就是所谓的桶,比如待排序值是从0到m-1,那就需要m个桶,这个桶数组就要至少m个空间。
2)其次待排序的元素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等等。

桶式排序是一种分配排序。分配排序的特定是不需要进行关键码的比较,但前提是要知道待排序列的一些具体情况。

两种多关键码排序方法:

(1)最高位优先(Most Significant Digit first)法,简称MSD 法
(2)最低位优先(Least Significant Digit first)法,简称LSD 法


八大排序算法性能比较表

八大排序算法比较表
当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


1.9 稳定排序与不稳定排序方法分析

首先,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大家应该都知道,通俗地讲就是能保证排序前2个相等的数其在序列的前后位置顺序和排序后它们两个的前后位置顺序相同。在简单形式化一下,如果Ai = Aj,Ai原来在位置前,排序后Ai还是要在Aj位置前。

其次,说一下稳定性的好处。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另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对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而言,元素交换的次数可能会少一些(个人感觉,没有证实)。

回到主题,现在分析一下常见的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每个都给出简单的理由。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我想你是不会再无聊地把他们俩交换一下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给每个位置选择当前元素最小的,比如给第一个位置选择最小的,在剩余元素里面给第二个元素选择第二小的,依次类推,直到第n - 1个元素,第n个元素不用选择了,因为只剩下它一个最大的元素了。那么,在一趟选择,如果当前元素比一个元素小,而该小的元素又出现在一个和当前元素相等的元素后面,那么交换后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比较拗口,举个例子,序列5 8 5 2 9,我们知道第一遍选择第1个元素5会和2交换,那么原序列中2个5的相对前后顺序就被破坏了,所以选择排序不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

(3)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个已经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础上,一次插入一个元素。当然,刚开始这个有序的小序列只有1个元素,就是第一个元素。比较是从有序序列的末尾开始,也就是想要插入的元素和已经有序的最大者开始比起,如果比它大则直接插入在其后面,否则一直往前找直到找到它该插入的位置。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4)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有两个方向,左边的i下标一直往右走,当a[i] <= a[center_index],其中center_index是中枢元素的数组下标,一般取为数组第0个元素。而右边的j下标一直往左走,当a[j] > a[center_index]。如果i和j都走不动了,i <= j,交换a[i]和a[j],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i > j。 交换a[j]和a[center_index],完成一趟快速排序。在中枢元素和a[j]交换的时候,很有可能把前面的元素的稳定性打乱,比如序列为5 3 3 4 3 8 9 10 11,现在中枢元素5和3(第5个元素,下标从1开始计)交换就会把元素3的稳定性打乱,所以快速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发生在中枢元素和a[j] 交换的时刻。

(5)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把序列递归地分成短序列,递归出口是短序列只有1个元素(认为直接有序)或者2个序列(1次比较和交换),然后把各个有序的段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长序列,不断合并直到原序列全部排好序。可以发现,在1个或2个元素时,1个元素不会交换,2个元素如果大小相等也没有人故意交换,这不会破坏稳定性。那么,在短的有序序列合并的过程中,稳定是是否受到破坏?没有,合并过程中我们可以保证如果两个当前元素相等时,我们把处在前面的序列的元素保存在结果序列的前面,这样就保证了稳定性。所以,归并排序也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6)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照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有时候有些属性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先按低优先级排序,再按高优先级排序,最后的次序就是高优先级高的在前,高优先级相同的低优先级高的在前。基数排序基于分别排序,分别收集,所以其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7)希尔排序(shell)
希尔排序是按照不同步长对元素进行插入排序,当刚开始元素很无序的时候,步长最大,所以插入排序的元素个数很少,速度很快;当元素基本有序了,步长很小, 插入排序对于有序的序列效率很高。所以,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会比O(n^2)好一些。由于多次插入排序,我们知道一次插入排序是稳定的,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但在不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所以shell排序是不稳定的。

(8)堆排序
我们知道堆的结构是节点i的孩子为2 * i和2 * i + 1节点,大顶堆要求父节点大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小顶堆要求父节点小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在一个长为n 的序列,堆排序的过程是从第n / 2开始和其子节点共3个值选择最大(大顶堆)或者最小(小顶堆),这3个元素之间的选择当然不会破坏稳定性。但当为n / 2 - 1, n / 2 - 2, … 1这些个父节点选择元素时,就会破坏稳定性。有可能第n / 2个父节点交换把后面一个元素交换过去了,而第n / 2 - 1个父节点把后面一个相同的元素没 有交换,那么这2个相同的元素之间的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所以,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综上,得出结论: 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而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有:快、希、选、堆。(记忆:找到工作就可以“快些选一堆”美女来玩了(并不能))!


2. 单例模式实现

_参考:
[C++的单例模式与线程目录安全单例模式(懒汉/饿汉)](https://www.cnblogs.com/qi

1.9 稳定排序与不稳定排序方法分析

首先,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大家应该都知道,通俗地讲就是能保证排序前2个相等的数其在序列的前后位置顺序和排序后它们两个的前后位置顺序相同。在简单形式化一下,如果Ai = Aj,Ai原来在位置前,排序后Ai还是要在Aj位置前。

其次,说一下稳定性的好处。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另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对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而言,元素交换的次数可能会少一些(个人感觉,没有证实)。

回到主题,现在分析一下常见的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每个都给出简单的理由。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我想你是不会再无聊地把他们俩交换一下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给每个位置选择当前元素最小的,比如给第一个位置选择最小的,在剩余元素里面给第二个元素选择第二小的,依次类推,直到第n - 1个元素,第n个元素不用选择了,因为只剩下它一个最大的元素了。那么,在一趟选择,如果当前元素比一个元素小,而该小的元素又出现在一个和当前元素相等的元素后面,那么交换后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比较拗口,举个例子,序列5 8 5 2 9,我们知道第一遍选择第1个元素5会和2交换,那么原序列中2个5的相对前后顺序就被破坏了,所以选择排序不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

(3)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个已经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础上,一次插入一个元素。当然,刚开始这个有序的小序列只有1个元素,就是第一个元素。比较是从有序序列的末尾开始,也就是想要插入的元素和已经有序的最大者开始比起,如果比它大则直接插入在其后面,否则一直往前找直到找到它该插入的位置。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4)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有两个方向,左边的i下标一直往右走,当a[i] <= a[center_index],其中center_index是中枢元素的数组下标,一般取为数组第0个元素。而右边的j下标一直往左走,当a[j] > a[center_index]。如果i和j都走不动了,i <= j,交换a[i]和a[j],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i > j。 交换a[j]和a[center_index],完成一趟快速排序。在中枢元素和a[j]交换的时候,很有可能把前面的元素的稳定性打乱,比如序列为5 3 3 4 3 8 9 10 11,现在中枢元素5和3(第5个元素,下标从1开始计)交换就会把元素3的稳定性打乱,所以快速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发生在中枢元素和a[j] 交换的时刻。

(5)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把序列递归地分成短序列,递归出口是短序列只有1个元素(认为直接有序)或者2个序列(1次比较和交换),然后把各个有序的段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长序列,不断合并直到原序列全部排好序。可以发现,在1个或2个元素时,1个元素不会交换,2个元素如果大小相等也没有人故意交换,这不会破坏稳定性。那么,在短的有序序列合并的过程中,稳定是是否受到破坏?没有,合并过程中我们可以保证如果两个当前元素相等时,我们把处在前面的序列的元素保存在结果序列的前面,这样就保证了稳定性。所以,归并排序也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6)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照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有时候有些属性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先按低优先级排序,再按高优先级排序,最后的次序就是高优先级高的在前,高优先级相同的低优先级高的在前。基数排序基于分别排序,分别收集,所以其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7)希尔排序(shell)
希尔排序是按照不同步长对元素进行插入排序,当刚开始元素很无序的时候,步长最大,所以插入排序的元素个数很少,速度很快;当元素基本有序了,步长很小, 插入排序对于有序的序列效率很高。所以,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会比O(n^2)好一些。由于多次插入排序,我们知道一次插入排序是稳定的,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但在不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所以shell排序是不稳定的。

(8)堆排序
我们知道堆的结构是节点i的孩子为2 * i和2 * i + 1节点,大顶堆要求父节点大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小顶堆要求父节点小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在一个长为n 的序列,堆排序的过程是从第n / 2开始和其子节点共3个值选择最大(大顶堆)或者最小(小顶堆),这3个元素之间的选择当然不会破坏稳定性。但当为n / 2 - 1, n / 2 - 2, … 1这些个父节点选择元素时,就会破坏稳定性。有可能第n / 2个父节点交换把后面一个元素交换过去了,而第n / 2 - 1个父节点把后面一个相同的元素没 有交换,那么这2个相同的元素之间的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所以,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综上,得出结论: 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而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有:快、希、选、堆。(记忆:找到工作就可以“快些选一堆”美女来玩了(并不能))!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