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试说明
1.1 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能够
- 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结合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有关约束条件,设计正确、合理的软件架构,确保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特性;
- 能够对项目的系统架构进行描述、分析、设计与评估;
- 能够按照相关标准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
- 能够与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相互协作、配合工作;
- 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1.2 考试要求
-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
- 掌握系统架构的开发、验证和评估过程及方法;
- 理解相关的软件开发标准和常用的信息技术标准;
- 熟悉主流的基础软件、中间件和应用支撑技术
- 掌握软件系统建模、系统架构设计、演化及其评估等基本技术;
- 熟悉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架构、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软件脆弱性等知识;
- 了解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 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综合应用;
- 了解系统工程及应用的相关技术;
- 了解用户的行业特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架构合适的系统设计;
- 掌握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
- 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1.3 考试科目设置
- 系统架构设计综合知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选择题, 机考. 一般是75题, 每题1分, 45 分合格
- 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问答题, 机考. 一般是1必选+4选2, 共75分, 45 分合格
- 系统架构设计论文,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论文题, 机考. 一般是4选1, 2000-3000字. 45分合格
2. 考试范围
2.1 考试科目1: 系统架构设计综合知识
2.1.1 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
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定义, 组成和分类
2. 计算机硬件
- 计算机硬件组成: 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 处理器
- 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 CPU, GPU, DSP, FPGA
- 指令集: CISC和RISC
- 国产处理器芯片结构
- 存储器: 片上缓存, 片外缓存, 主存和外存等
- 总线: 内总线, 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等
- 接口: 显示, 音频, 网络和SATA等
- 外部设备: 鼠标, 显示器, 扫描仪和摄像头等
3. 计算机软件
- 计算机软件概述: 定义和作用; 分类: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的组成, 作用和类型
- 操作系统的特点
- 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 批处理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及分布式操作系统
-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
- 数据库系统
- 数据库的定义, 作用和类型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
-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 关系描述和数据库设计)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和应用)
- 数据库管理系统(定义, 特点和产品(oracle, ibm db2, sybase等))
- 文件系统
- 文件系统的定义, 作用和类型
- 文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文件系统的存取方式和存储管理
- 网络协议
- 局域网协议(LAN)
- 广域网协议(WAN)
- 无线网协议
- 移动网协议
- 中间件
- 中间件的定义,作用和类型
- 中间件的典型软件产品(ibm mqseries,bea tuxedo)
- 软件构件
- 软件构件的定义和作用
- 软件构件的组装模型
- 商用构件标准规范(corba, j2ee, dna2000等)
- 应用软件
- 通用应用软件的定义, 范围和类别
- 专用软件的定义,范围和类别
4. 嵌入式系统及软件
-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 嵌入式系统定义, 组成和用途
- 嵌入式处理器及支撑硬件, 环境要求及特点
- 嵌入式软件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 嵌入式系统分类: 嵌入式系统, (强/弱)实时系统, 安全攸关系统
- 嵌入式软件的组成及特点
- 嵌入式软件的架构和特点
- 嵌入式软件开发与传统软件开发方法的差异
- 安全攸关软件的安全性设计
- 安全攸关软件的定义和作用
- 安全性设计方法: DO-178 目的, 安全等级划分和生命周期等
5. 计算机网络
- 网络的基本概念
-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 基本功能: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管理集中化, 分布式处理和负荷均衡
- 基本指标: 速率, 带宽, 吞吐量, 时延和利用率等
- 通信技术:
- 基本知识: 信道, 信号变换, 复用和多址, 5G通信网
- 网络技术
- 局域网(LAN)(五类拓扑和以太网技术)
- 无线局域网(WLAN)(WLAN标准和三类拓扑)
- 广域网(WAN)(特点, 分类和相关技术)
- 城域网(MAN)
- 移动通信网(发展, 特征和服务化架构)
- 组网技术
- 网络设备(基本网络设备:集线器, 中继器, 网桥, 交换机, 路由器和防火墙等)
- 交换技术, 路由技术及相关协议
-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 分层参考模型
- OSI协议集
- TCP/IP协议集
- 协议集比较
- 网络工程
- 网络规划, 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
6. 计算机语言
- 计算机语言的组成
- 计算机语言的类别
- 机器语言(指令格式, 操作码和寻址)
- 汇编语言(语句格式和伪指令)
- 高级语言(C,C++,Java和Python等)
- 建模语言(UML的组成要素,关系和五种视图)
- 形式化语言(规格说明, 分类, 开发过程和Z语言)
7. 多媒体
- 多媒体概述: 定义, 特征, 基本组成及应用
- 多媒体的主要关键技术
- 视音频技术
- 通信技术
- 数据压缩技术
- VR/AR技术
8. 系统工程
-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 系统工程方法
- 霍尔的三维结构
- 切克兰德方法
- 并行工程方法
- 综合集成法
- WSR系统方法
- 系统工程的全生命周期
- 周期阶段: 探索研究, 概念阶段, 开发阶段,生产阶段,使用阶段,保障阶段和退役阶段
- 采用方法: 计划驱动方法,渐进迭代式开发, 精益开发和敏捷开发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
- MBSE基本概念
- MBSE三大支柱技术: 建模语言, 建模工具和建模思路
9. 系统性能
- 性能指标
- 计算机性能指标
- 路由器性能指标
- 交换机性能指标
- 网络性能指标
- 操作系统性能指标
- 数据库管理系统性能指标
- web服务器性能指标
- 性能计算:定义法,公式法,程序检测法和仪器检测法
- 性能设计: 系统调整, 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和负载均衡
- 性能评估: 基准测试程序, Web服务器的性能评估, 系统监视
2.1.2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1. 信息系统概述
- 信息系统的定义
- 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和定义
- 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 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 信息系统的发展
- 六个阶段: 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 信息系统的分类
-业务(数据)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产生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和消亡阶段四个阶段
- 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五个基本原则: 高层人员介入,用户参与开发,自顶向下规划,工程化和其他原则等
-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面向服务的方法
- 综合性信息系统
- 企业资源规划(ERP)
- 仓储管理系统(WMS)
- 制造过程管理系统(MWS/SFC)
-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2. 业务处理系统(TPS)
- 业务处理系统的概念
- TPS的建设目的和定义
- 业务处理系统的功能
- TPS的五个基本功能: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库维护,文件报表的产生和查询处理
- 业务处理系统的特点
- 企业建设TPS的意义
-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3. 管理信息系统(MIS)
-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总体结构
-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功能结构
- 功能-过程结构图
-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 功能/层次矩阵
- 七个基本子系统
4. 决策支持系统(DSS)
-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 DSS的发展,定义和特征
- DSS的基本模式
- DSS的基本结构: 两库结构和基于知识的结构
-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 DSS支撑九项基本功能: 多层决策; 为决策整理和提供数据; 收集,存储和提供外部信息; 收集和提供活动的反馈信息;具有模型的存储和管理的能力;对常用的各种方法的存储和管理;对各种数据,模型,方法进行管理;数据加工;具有人-机接口和图形加工;支持分布使用方式)
-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 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 数据的重组,数据字典,数据挖掘和智能体,模型管理
5. 专家系统(ES)
- 专家系统的概念
- ES的基本概念,定义和范畴
- 人工智能(AI)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支
- 专家系统的特点
- 专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差别
- ES的六个特点
- 专家系统的组成
- ES的一般组成: 知识库,综合数据库,推理机,知识获取,解释程序和人机接口
- 求解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