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社交:在安全和危险边缘摇摆


    研究结论:

1、匿名社交在小众圈子里快速升温,但缺乏推向大众化市场的潜力,产品成熟度和形态尚处于探索期;

2、人们的发言更加自由,同时也更加刺激和肆无忌惮;

3、假消息、诽谤和恶意攻击是困扰匿名社交的顽疾;


    序·带上面具,然后说话

    人们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可以传播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抱怨公司和同事的缺点,吐槽老板的吝啬抠门,表达对另一半出轨的担忧……

    即便你不是一个愿意说话的人,那么只是围观这些动人眼球的信息,也是件“刺激”的事情。

    这里的一切都是匿名的,毫无压力的,甚至肆无忌惮的。


    一·匿名社交:今年的新话题

    以Facebook、Twitter、微信、微博为首的主流社交应用已经牢牢占据了主流市场,但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依然选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更多试验,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社交元素。如果去年的主题是Snapchat引领的私密社交,那么今年的话题就是以Secret为代表的匿名社交。

    国内在紧跟新产品趋势方面从来不缺参与者,无论是无觅团队推出的“秘密”,还是YY前不久上线的“秘密圈”。

    易事。它们现在面临的挑战远比享有的成绩更为巨大。


    二·产品巡视:市场尚无领导者
  
    自今年一月上线的Secret开始引起市场关注后,匿名社交领域很快就成为了国外众多新产品瞄准的方向。

    目前主打匿名功能的产品按照产品形态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Secret、Whisper为代表的匿名状态分享应用,另一种是以Rumr为代表的匿名聊天应用。如果按照分享人群分类,又可分为纯陌生人社交和熟人夹杂陌生人的匿名社交。

    主要的代表产品如下:

    Secret:上线于2014年1月底;用户导入手机通讯录后,会看到来自通讯录联系人发布的各类匿名信息。由于不显示发送者姓名,用户无法知晓信息的发布者究竟是谁。目前活跃用户群多集中在科技圈人士。社交应用榜排名第127位。

    Whisper:上线于2012年4月;用户除了匿名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能在产品主页上看到陌生人发布的最新、最受欢迎和附近的人发布的匿名内容。用户多为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社交应用榜排名第24位。

    Rumr:上线于2014年3月;匿名群聊应用,加入到聊天群的用户均为匿名状态,虽然群成员列表会显示有哪些成员,但聊天时仅以不同的颜色代表每个人身份,大家并不知道发言人具体是谁。社交应用榜排名195位。

    Omegle:上线于2009年6月;速配型匿名聊天应用,匿名用户随机和产品推送的陌生人进行聊天。产品不走免费路线,付费价格为0.99美元,排名付费社交应用榜第1位。

    Yik Yak:上线于2013年11月;基于地理位置的匿名分享应用,用户可以在主页上看到附近的人匿名发布的状态。用户群主要集中在校园学生。社交应用榜排名第28位。

    Wut:上线于2014年1月;基于Facebook好友关系链的匿名分享应用,除非注明发送者,否则好友也无法知道发送人身份:社交应用榜排名1300位。

    PopCorn Messaging:上线于2013年10月,用户可以和距离一公里以内的人进行匿名聊天;社交应用榜排名1100位。

    国内的匿名社交应用多集中在模仿Secret或Whisper等以匿名分享状态为主的产品,很少模仿匿名聊天产品。


    三·特点:小众、隐秘、敏感

    以上众多匿名社交应用功能各不相同,除了强调用户不需要提供自己的真实身份外,也集中表现出一些产品特点:

1.不以“人”为关系链,如何建立粘性?

    用户在匿名社交产品之间的关系链极为松散。相比于主流社交产品以“人”为中心的关注链条,匿名社交产品往往需要去除个人身份所引发的社交行为。用户在产品中的活跃动力多集中在具体的信息内容本身,无论是自己分享的信息,还是关注他人分享的信息。强调社交产品所创造的内容对产品的内容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强调隐私保护

    匿名的重要性在于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分享空间,因此不泄露用户的真实身份、保护用户的隐私是该类产品普遍重视的方面。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产品在功能上进行了不同的设置,比如为用户随机分配昵称、匿名聊天应用会变化不同的聊天色块保护用户身份。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户的行为违背了相关法律的规定,产品在隐私条款中也都注明了,会配合相关部门提供数据。

3.功能简单直观

    由于匿名社交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功能设置和模式都较为简单直观,还远未演变为成熟的产品形态。比如Secret仅提供评论、分享的互动功能;Whisper虽然有图片来丰富分享内容,但衍生功能也并不多,仅停留于付费可发私信等。

4.用户限于小众

    从匿名社交应用的普遍排名就可以看出,即使像Secret这种被媒体反复报道的产品,其在大众的知名度依旧很低。部分应用的用户群也还停留在小范围的年轻人或者校园用户群体中。由于匿名分享的需求也仅存在于有限的需求场景下,因此谁能真正走向更大规模的用户群是很大的挑战。

5.内容和话题敏感

    匿名去除了用户真实身份的负累,也更容易滋生人身攻击、谎言和各种色情信息。因此,各类匿名社交产品想要维持长久的生命里,都需要用各种方式来防止自身成为恶意信息的生产土壤。


四·趋势:难辨真伪,难逃问责

    人们的社交渠道不会仅仅满足于主流的社交产品,这一点是所有非主流社交产品的共识。

    陌生人社交、图片社交、私密社交、匿名社交等都是一波又一波兴起的代表。

    匿名社交并非凭空而生的全新产物。如果我们从更宽的视角去归类,各种涂鸦墙上的匿名留言,便是匿名社交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Secret联合创始人比托甚至不认为自己做的是匿名应用,他希望用户在新的社交产品中展示自己个性、身份的不同侧面,也许用户在Facebook上展示的是一面,但在其它的社交产品中可以表现另一面。

    从需求角度看,匿名社交产品的出现符合市场需要。但一系列产品面临的问题是,谁能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产品形态?现有的产品还需要继续做出什么样的升级?如果仅仅以目前的状态,显然还无法形成足够巨大的市场影响力。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会逐渐演变成以下几类:

1.不以“人”为关系链,如何建立粘性?

    在传统社交产品中,以“人”为关系链更容易解决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内容需求。但匿名应用没有“人”或者仅是关系不明确的人群,那么如何让用户看到想看的内容?比如有的用户并不喜欢看别人分享的琐事、有的人并不喜欢看情感宣泄,当用户很难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产品的生命力就会更短。

2.除了“性”和“丑闻”,产品还有啥用?

    曾有人总结Secret的主流内容分为两种:性和硅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ecret已经将大批充满积极能量的内容推送到用户面前。但机器推送真能解决社交分享内容单一的问题吗?这背后的问题是否是由于社交规则本身有问题,如何让匿名社交产品也变得有用,这也是涉及到产品逻辑的根本问题。

3.商业化空间在何处?

    匿名社交产品难以复制传统社交产品的广告模式,所以大部分产品更容易走向增值服务。但这个方向要求产品的内在设置有更多的延伸空间,或者产品本身的形态更为成熟,这些对产品的用户规模和黏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有评论称,匿名社交只是新形态社交的一次浅尝试。现在已有的产品距离真正的成功探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4、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这是悬在所有匿名社交应用头顶的一把利剑。网络平台相对现实生活,本来便具有了更自由的天然属性,而匿名社交更是将这种自由度放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可以在上面展示“更加真实的自我”,但随着负面情绪、吐槽和恶意攻击的泛滥,这里也成为了各种谣言和诽谤滋长的温床。

    尽管一些匿名社交应用提供了举报功能,但这种机制依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匿名”后各种毫不负责的行为。对于匿名社交而言,如何在产品设计和管理上去尽量平衡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中国硅谷在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