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是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兄弟于1880年发现的。
定义:某些电介质(石英、极化处理的有电极的压电陶瓷)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会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称为正压电效应。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换:压电陶瓷的晶体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温度的变换而发生变换。实验发现:对于具有ABO_3型钙钛矿结构的晶体(钛酸钙PbTiO_3,钛酸钡BaTiO_3),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Tc时,晶格为立方晶系(立方晶胞,对称),无压电效应;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c时,则转变为四角晶系,(四角晶胞,非对称),有压电效应。从一种晶系到另一种晶系的转变是晶体结构上的质变,称为“相变”,相变前后都是处于固体状态,又称为固-固相变。Tc称为相变温度(居里温度)。
对于压电陶瓷,温度高于Tc无压电效应,低于Tc有压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