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新产品层出不穷,回顾下云计算的6大优势

更多技术内容、推荐学习路径参见吕昭波2022年出版《云端架构》一书,新书发布第一天便荣登京东计算机新书热卖榜TOP 1,购买及预览请在京东、当当、淘宝中搜索《云端架构》。

公有云的发展已经进入第16个年头,已经实现各行业上云、各家云厂商火热竞争的阶段,云计算服务也层出不穷,朝着计算边缘化、服务粒度精细化、具备集成能力的方向发展。除了要追寻最新的技术演进和云厂商推出的各项新产品,我们还有必要回顾下云计算这个撬动行业大变革带来的优势,也正是我们开发、部署、运维所需要进行思维变革的内容。

1. 面向服务而非资源

在云端构建业务需要创建云主机、EIP、云数据库、云存储等产品,因此人们很容易认为云计算中最重要的是这些产品资源,对于用户和开发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业务能够稳定地运行,并非产品资源。在云端构建业务,架构设计的目标要围绕着业务提供的服务。用户需要改变思维,从面向资源改为面向服务,并非SaaS才是服务,Infrastructure和Platform同样是服务,“服务”一词界定了用户与云平台(或其他厂商)的职责界限,云平台提供服务,也需要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在用户视角,直接将“服务”作为组件进行调用,用户关注的是基于云平台的“服务”构建业务。

提示
用户最终需要的是计算能力,而非资源。
传统IT架构和云平台还有一些差别,并不完全对应。在传统IT架构中选用的的确是物理资源,包括物理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硬件安全设备等,在云端需要的是服务,常用的有IaaS、PaaS。在使用云计算资源时需要面向服务进行部署和架构设计。

另外,按照责任共担模型,底层资源故障属于云服务商的责任,因此用户无须去修复底层资源,可以采用弹性伸缩或负载均衡机制创建新的云主机来提供服务,只要保证上层业务正常运行即可。

设计原则:基于墨菲定律设计高可用
云计算按照SLA来提供服务,持续性已经实现了高可用、高可靠,但是作为用户在进行架构设计时还要进一步考虑,基于墨菲定律进行设计,这也是在考虑架构设计的健壮性,也就是将非正常情况纳入架构设计范围。这本质上是服务责任的界限问题,云平台提供云产品和服务,就会按照标明的SLA来提供可用性和可靠性;用户业务构建在云产品和服务之上,架构设计时需假设所有底层接口、云产品和服务未达到SLA的情况,通过业务架构设计来屏蔽底层的不可用,并实现业务的高可用。

2. 快速部署

用户使用云平台仅需注册账号,进行个人或企业身份认证,并且完成费用充值(国内云服务商一般采用预付费方式,需提前进行充值;国外云服务商一般采用后付费方式,即先使用资源再划扣费用),即可在云平台中快速部署业务,最快几分钟即可注册完成,启动部署流程。适合新业务的快速部署、搭建POC环境等。

云平台资源和服务按需计费,如果不再使用创建的资源,可以及时删除,因此云平台的业务运行与开发成本低、试错成本低。对于同一类应用进行开发部署时,可按照不同参数、环境配置等进行多版本并行部署、测试、验证,对于验证结果符合预期版本的环境,借用云平台的弹性及快速扩展可以创建更多资源支撑业务运行;对于验证结果不符合预期版本的环境,则可保留测试结果后删除资源。

3. 弹性及快速扩展

对于用户来说,云平台资源是“无限”的,用户可以快速扩展资源来应对快速增加的业务流量。对于大多数业务,用户无须使用非常高配置的云主机,可通过快速横向扩展来提升整体业务性能。对象存储文件的数量和容量也是“无限”的,用户只需负责上传和管理文件,云平台会自动提供容量来存储。

在传统IT架构下构建资源运行业务,底层资源很难适应上层业务的变化,如电商行业的双11等流量高峰、游戏行业的玩家快速增加等。通过招投标、采购流程扩展IT资源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业务层变动。

云平台提供分时共享功能来支撑不同场景的用户业务流量高峰。当业务流量增大需要更多底层资源时,可通过程序自动扩展或手动操作来扩展创建更多资源,当业务流量减小时,也可适应资源。所有这些操作均可以通过控制台完成或通过API自动处理。

当最终用户遍布全球各地时,就需要将业务快速复制到全球各地,得益于云服务商已经搭建好的地域,用户无须倒时差、切换语言交流即可在全世界挑选IDC。当用户业务扩展到东南亚、欧洲时,选择就近地域部署业务,当业务重心转移到北美洲时,重新启动云主机部署应用,若在其他地域,逐步释放资源即可,创建或释放由用户自主决定。

4. 安全与合规

云平台在全球范围提供多个地域,每个地域的数据中心会达到Tier 3或Tier3以上的级别,对于需要建设备份容灾中心的用户来说,直接选用云平台会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初期成本,并且能满足同城双活、异地备份等合规要求,极大地降低自建和租用IDC来实现备份容灾的难度。

为了保证业务的安全性,用户需要自行维护多种安全产品,而通过云平台完善的自有产品、第三方合作产品能够在一个平台中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方案,满足合规要求。

5. 自主管理

云平台提供多种方式方便用户自主管理,包括API、SDK、CLI、控制台、可视化工具。

  • API:RESTful API方式,支持用户自主调用。
  • SDK:通过API封装出来的适用于不同开发语言的软件开发包,一般包括Python、PHP、Java、Node JS等语言版本。
  • CLI:命令行方式,如uclouduhost list。
  • 控制台:Web界面化Console,很多云服务商提供移动端App。
  • 可视化工具:对象存储等工具提供单独的可视化工具来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除了自主管理的访问工具,还有一些监控告警、巡检等工具来辅助用户管理资源、应用等。

  • 监控告警:便于用户掌握云资源基础监控指标的情况(如CPU负载、网络流量)、业务运行状况,并通过告警接收通知或自动化响应处理。
  • Advisor智能巡检:掌握资源的使用与配置情况,并提供云资源扩缩容建议、云资源搭配使用建议。
  • 支持第三方的插件、应用集成到云市场,以镜像、服务、私有化对接部署等方式提供给用户,以丰富云产品的能力。

6. 按需计费

相对于传统的IT架构,使用云平台需要用户采购完整的服务器、数据库、存储集群、安全防护产品等,需要用户一次性支付大量的费用,即便租用IDC,也需要一次性租用较长的时间。购买资源时还需要用户按照全年或季度的峰值来购买。对于云平台中的资源按需计费,使用多少服务,就支付多少费用。例如,云主机、EIP、云硬盘等支持按小时、月、年等维度来购买资源。通过Serverless的方式,将计费单元做得更加细粒度,紧密贴合业务流量的变化和使用服务的多少。用户还能随时选择退费(一些有特殊限制的服务除外,如约定最少购买时长的产品或服务)。云计算中的资源和服务的计费方式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可通过Web控制台、API、SDK等方式来查询所有详细的资源账单和成本划扣记录。

有人说云平台为用户带来的是低成本的好处,要客观看待这个观点。在用户业务规模不大时,购买服务器或租用IDC的一次性付费要远高于云服务的按需计费,即使将资源费用折旧并平摊对比,也是云服务更便宜。当用户业务规模很大、完全自建数据中心、自研虚拟化平台、自行维护整个系统时,购买服务器或租用IDC的支出费用可能比云服务少,但额外增加了很多用户核心业务之外的研发管理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