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01819
简短答案:“鸡・蛋”问题通常都是通过一种叫“自举”(bootstrap)的过程来解决的。
其实“鸡蛋问题”的根本矛盾就在于假定了“鸡”或“蛋”的其中一个要先进入“完全可用”的状态。而许多现实中被简化为“鸡蛋问题”的情况实际可以在“混沌”中把“鸡”和“蛋”都初始化好,而不存在先后问题;在它们初始化的过程中,两者都不处于“完全可用”状态,而完成初始化后它们就同时都进入了可用状态。
打个比方,番茄炒蛋。并不是要先把番茄完全炒好,然后把鸡蛋完全炒好,然后把它们混起来;而是先炒番茄炒到半熟,再炒鸡蛋炒到半熟,然后把两个半熟的部分混在一起同时炒熟。
java.lang.Object是一个Java类,但并不是java.lang.Class的一个实例。后者只是一个用于描述Java类与接口的、用于支持反射操作的类型。这点上Java跟其它一些更纯粹的面向对象语言(例如Python和Ruby)不同。
而第2个假设是对的:java.lang.Class是java.lang.Object的派生类,前者继承自后者。
虽然第1个假设不对,但“鸡蛋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个已经启动完毕、可以使用的Java对象系统里,必须要有一个java.lang.Class实例对应java.lang.Object这个类;而java.lang.Class是java.lang.Object的派生类,按“一般思维”前者应该要在后者完成初始化之后才可以初始化…
事实是:这些相互依赖的核心类型完全可以在“混沌”中一口气都初始化好,然后对象系统的状态才叫做完成了“bootstrap”,后面就可以按照Java对象系统的一般规则去运行。JVM、JavaScript、Python、Ruby等的运行时都有这样的bootstrap过程。
在“混沌”(boostrap过程)里,
JVM可以为对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些核心类型先分配好内存空间,让它们进入[已分配空间]但[尚未完全初始化]状态。此时这些对象虽然已经分配了空间,但因为状态还不完整所以尚不可使用。
然后,通过这些分配好的空间把这些核心类型之间的引用关系串好。到此为止所有动作都由JVM完成,尚未执行任何Java字节码。
然后这些核心类型就进入了[完全初始化]状态,对象系统就可以开始自我运行下去,也就是可以开始执行Java字节码来进一步完成Java系统的初始化了。
总而言之:番茄炒蛋,在混沌中一口气初始化完成,称为完成了“boots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