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对象的创建由相关的工厂来完成。
创建型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 单例(Singleton)模式:某个类只能生成一个实例,该类提供了一个全局访问点供外部获取该实例,其拓展是有限多例模式。
- 原型(Prototype)模式:将一个对象作为原型,通过对其进行复制而克隆出多个和原型类似的新实例。
- 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产品的接口,由子类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 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产品族的接口,其每个子类可以生产一系列相关的产品。
- 建造者(Builder)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分解成多个相对简单的部分,然后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创建它们,最后构建成该复杂对象。
(图片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8a293e4a888e)
1 单例模式
单例(Singleton)模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设计模式,指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且该类能自行创建这个实例的一种模式(将类的构造函数设为私有)。一些管理器和控制器常被设计成单例模式。
1.1 单例模式的优点
(1)单例类只有一个实例对象,不仅可以减少每次创建对象的时间开销,还可以节约内存空间;
(2)能够避免由于操作多个实例导致的逻辑错误;
(3)如果一个对象有可能贯穿整个应用程序,而且起到了全局统一管理控制的作用,那么单例模式也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1.2 单例模式的实现
(1)饿汉式单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new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 类的构造函数定义为private,保证其他类不能实例化此类;
- 然后提供了一个静态实例并返回给调用者;
- 饿汉模式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对实例进行创建,实例在整个程序周期都存在
- 优点:只在类加载的时候创建一次实例,不会存在多个线程创建多个实例的情况,避免了多线程同步的问题。
- 缺点:即使这个单例没有用到也会被创建,而且在类加载之后就被创建,内存就被浪费了。
- 适用场景:这种实现方式适合单例占用内存比较小,在初始化时就会被用到的情况。但是,如果单例占用的内存比较大,或单例只是在某个特定场景下才会用到,使用饿汉模式就不合适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懒汉模式进行延迟加载。
(2)懒汉式单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newInstance(){
if(null == instance){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 懒汉模式中单例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去创建的,如果单例已经创建,再次调用获取接口将不会重新创建新的对象,而是直接返回之前创建的对象。
- 如果某个单例使用的次数少,并且创建单例消耗的资源较多,那么就需要实现单例的按需创建,这个时候使用懒汉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但是这里的懒汉模式并没有考虑线程安全问题,在多个线程可能会并发调用它的getInstance()方法,导致创建多个实例,因此需要加锁解决线程同步问题,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newInstance(){
if(null == instance){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加锁的懒汉模式看起来即解决了线程并发问题,又实现了延迟加载,但效率低。synchronized修饰的同步方法比一般方法要慢很多,如果多次调用getInstance(),累积的性能损耗就比较大了。
(3)双重校验锁(DCL,Double Check Lock)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这种方式比上一种方式多加了一行代码,那就是在synchronized之上又加了一层判断if (instance == null)。这样当单例创建完毕后,不用每次都进入同步代码块,从而能提升效率。当然,除了初始化单例对象的线程ThreadA外,可能还存在少数线程,在ThreadA创建完单例后,刚释放锁的时候进入同步代码块,但此时有第二道if (instance == null)判断,因此也就避免了创建多个对象。而且进入同步代码块的线程相对较少,但是在高并发环境下有时会出现问题。
(4)静态内部类(懒汉+无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new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这种方式同样利用了类加载机制来保证只创建一个instance实例,没有线程安全问题。它是在内部类里面去创建对象实例。这样的话,只要应用中不使用内部类,JVM就不会去加载这个单例类,也就不会创建单例对象,从而实现懒汉式的延迟加载。也就是说这种方式可以同时保证延迟加载和线程安全。
(5)枚举
上面提到的四种实现单例的方式都有共同的缺点:
-
需要额外的工作来实现序列化,否则每次反序列化一个序列化的对象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
-
可以使用反射强行调用私有构造器(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修改构造器,让它在创建第二个实例的时候抛异常)。
public enum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void whateverMethod(){}
}
枚举类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用枚举除了线程安全和防止反射调用构造器之外,还提供了自动序列化机制,防止反序列化的时候创建新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看见有人这么写。
参考:
(1)柴毛毛大话设计模式——开发常用的设计模式梳理 https://blog.csdn.net/u010425776/article/details/79211117
(2)单例模式(单例设计模式)详解 http://c.biancheng.net/view/1338.html